医疗机构
-
上海强化重点人群监测 提高就医效率防重症
在上海,强化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监测,加强用药和健康指导,提高就医效率,应对就诊高峰。各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结对合作,通过远程会诊等方式,共同拿出救治方案,并对重症患者及时转轸。
2023-01-05 0 -
各地医疗机构统筹医疗资源 保证患者快收快治
为了减少患者就诊时的等候时间,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配麻醉科、老年病科、呼吸科、小儿外科等多个科室医生、护士支援。据了解,目前湖北宜昌各医疗机构床位设置充足,其中,城区共开放收治床位11599张,基本可以满足患者就诊需求。
2023-01-04 0 -
1月1日起 内蒙古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
(记者 张林虎)1月1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获悉,今日起,内蒙古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项目正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涵盖牙冠植入、口腔植骨、种植体植入等22个口腔类医疗服务项目。据了解,内蒙古医疗保障局经过实地调研、项目映射比对、成本测算、实证分析,整合规范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2023-01-02 0 -
上海建“分级诊疗服务网格” 让新冠病毒感染者实现基层首诊、有序转诊
目前,各市级综合医院作为服务网格内牵头医疗机构,主要收治危重症患者,加强与对口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上下联动。南翔医院方面介绍,该院对全院急诊内科、呼吸内科、中医科、儿科、麻醉科等科室医务人员开展重症救治相关知识培训,储备重症救治队伍。
2022-12-30 0 -
直击北京医疗机构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千方百计扩容收治能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张玉华介绍,目前接诊的患者以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的危重症患者为主。记者了解到,12月15日起,该院依托呼吸、急诊、重症医学科、心血管、神经等专科优势,组建综合救治病区,收治急危重患者,疏解急诊压力。
2022-12-28 0 -
为何调?如何治?怎样防?中国专家解读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
自2023年1月8日起,中国将对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否具备调整的条件?医疗机构将承担哪些职责?如何防范可能的风险?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邀请多位专家进行权威解读。
2022-12-27 0 -
北京:对老年等人群发放血氧夹,鼓励社区卫生机构提供氧气灌装
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医疗保障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的通知》。迅速扩充重症医学医师队伍,通过对专科 ICU 医师进行综合 ICU 相关培训,掌握其他系统疾病重症诊疗理念,迅速提升综合救治能力。
2022-12-27 0 -
加强组织统筹优化就诊流程 保障患者就医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天津市医疗机构调整思路,加强组织统筹,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设立预诊分诊平台,“线上+线下”保障患者就医需求。通过“云上服务+线下诊疗”,医疗机构也能更加合理地分配医护人员,保障居民就医需求。
2022-12-26 0 -
上海优化分级诊疗救治体系 一、二级医疗机构承担60%诊疗量
近期,随着上海阳性病例增多,用药看诊的需求增大,多家三级医院急诊及救护量激增至高位。随着上海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近日明显增加,多家医疗机构急诊、发热门诊处于高位饱和状态。
2022-12-24 0 -
南京此次疫情感染者存量波峰较原先预计有明显下降
12月23日,据南京市卫健委通报,该市此次流行的毒株以BA.5.2为主,约占70%左右,BF.7等毒株亦占一定比例。时间开通特殊人群24小时咨询热线,除南京卫生12320咨询热线外,开通了儿童、孕产妇、血透患者就医及心理咨询热线,方便了广大市民咨询。
2022-12-2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