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
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老百姓的防护怎么做?
12月26日,《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发布,引发网友广泛关注。甲类传染病有2种,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大家比较熟悉的像艾滋病、狂犬病、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像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这些都属于丙类传染病。
2022-12-28 0 -
厦门市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感染者解除隔离标准
(郑江洛)记者从厦门市防控办获悉,27日起,厦门市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感染者解除隔离的标准。条件一、隔离满5天(自出现症状或核酸、抗原检测结果阳性之日起计),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且抗原检测结果阴性的。
2022-12-27 0 -
为了母子平安 妊娠期或哺乳期感染新冠应这样用药
对此,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药剂科专家为“准妈妈”和哺乳期妈妈整理出了新冠用药指南。审核专家: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药剂科主任刘耀 记者:张琴、谷训、王琼(报道员)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
2022-12-27 0 -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如何防止医疗资源挤兑? 国家卫健委回应
中国官方26日发文明确,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关于中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重症救治设备准备情况,焦雅辉介绍称,在床位资源方面,中国二级以上医院总床位数561.6万张,近期床位使用率在60%上下浮动。
2022-12-27 0 -
新冠病毒感染进一步降至丙类传染病?中疾控:尚需一定时间观察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中心主任李群对此表示,目前尚需一定时间去观察研究,积累更多科学数据进行评估。李群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传染病后,疾病监测、报告和对外发布等工作,也要做出三方面的调整。
2022-12-27 0 -
为何调?如何治?怎样防?中国专家解读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
自2023年1月8日起,中国将对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否具备调整的条件?医疗机构将承担哪些职责?如何防范可能的风险?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邀请多位专家进行权威解读。
2022-12-27 0 -
新冠病毒感染中的“白衣战士”:想方设法护佑众生
新华医院方面告诉记者,现在,成人和儿童两个急诊、发热门诊,成人与儿童两套重症监护室均面临人手紧缺的尴尬。在新华医院,互联网医院的空中诊室不曾停顿,阳康中的医生们值守在电脑那头,为患者提供线上医疗咨询与复诊。
2022-12-27 0 -
感染后是否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康复期如何做好营养管理?——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周玉杰提醒,假如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康复期内出现严重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甚至晕厥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周玉杰表示,更好度过康复期和免疫反应窗口期,不能突然剧烈运动,要避免熬夜,戒烟戒酒,做好生活方式管理。
2022-12-27 0 -
感染7天后核酸还“阳”有传染性吗?专家最新科普答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25日在上海科普大讲坛上向公众科普防疫、答疑解惑。12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来到上海科普大讲坛开展防疫科普。12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来到上海科普大讲坛开展防疫科普。
2022-12-2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