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中国面食界“山西论剑”:探讨非遗面食之未来
杨建伟说,2020年至2021年热门搜索关键词,进入TOP200的面食品类有兰州拉面、饺子、重庆小面、包子、拉面、杭州小笼包、牛肉面等7个关键词。刘小红 摄 扬州市冶春餐饮董事长陈军结合冶春的发展,畅谈扬州包子的非遗传承与产业化发展。
2022-12-17 0 -
江西南昌非遗面塑工艺传承人:指尖巧思神韵 冀望重获生机
家住南昌市青山湖区京东镇的刘纪甫是面塑民间工艺第五代传人,也是江西省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青云谱面人刘”代表性传承人。华山 摄 此前,刘纪甫还在南昌一中学当特艺老师,在学校成立了面人刘面塑工作室,致力于向中小学生传授面塑艺术。
2022-12-15 0 -
河北宫毯艺人话传承:尽一生,毕一事
”13日,河北廊坊文安县孙氏镇五村华盛宫毯坊里,河北省非遗项目宫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子华通过直播平台为网友讲述宫毯织造的流程。”周子华表示,他会一直在网上讲述宫毯织造的历史和故事,愿意用一生的时间来传承发扬这门古老技艺。
2022-12-14 1 -
一碗面里的传承与创新
作为流传于河南安阳的地方面食,安阳捋面绵软筋道,深受当地人欢迎,跻身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民日报 王永法,作者为河南省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会长,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2022-12-12 0 -
甘肃乡村振兴拟纳入非遗工坊 拓就业渠道育新型职业农民
(闫姣 祁晓亮)“我们的非遗就业工坊除了吸纳普通村民,还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有一份收入。”9日,甘肃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安腰刀锻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马尕主麻,提及非遗工坊的好处时如是说。
2022-12-09 0 -
湖南浏阳:客家山歌进校园 非遗传承迎“新声”
(袁安)“启明学校少儿郎,客家山歌唱开腔……”每周三,在湖南浏阳官渡镇启明小学,总有阵阵嘹亮山歌在校园里回荡。”启明小学校长彭传利说,学校开设客家山歌特色课程,就是为了让客家文化再次进入学生生活。
2022-12-08 0 -
甘肃非遗青年说:农具上桌上墙 年轻视角“活化”百年手艺
(闫姣)竹编奥运火炬落地灯、竹编耳环、竹编茶具保护套……颠覆传统农具竹编之后,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关峡村手艺人迎来更多订单。关峡竹编第四代传人张照杰说,在坚守传统手艺基础上,还在不断研发创新现代工艺竹编,让农村老物件变身艺术品。
2022-12-05 0 -
非遗传承人和他的“银匠村”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卡拉村,鸟笼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王秋(右)在编制鸟笼(11月16日摄)。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卡拉村,蜡染技艺非遗传承人张义苹(前)在画蜡画(11月16日摄)。
2022-12-05 0 -
从谋生到传承 江西南昌非遗糖画传承人以勺为笔展绝活
刘玉洁 摄 “糖画能否做得既好看又好吃,关键在于熬制糖稀,我的糖浆是家传调配的。”龚保新说,平时有顾客好奇询问时,他都会热心地介绍幽兰糖画的历史、特点,为这门技艺宣传。
2022-12-02 0 -
黄山三大名茶成功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至此,加上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和程大位珠算法,黄山市已拥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5项,位居安徽省第一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人,制茶技艺的就有3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4人,制茶技艺的有17人,市级制茶技艺有67人。
2022-11-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