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草(野薄荷)有毒吗?有哪些毒副作用与不良表现
【中毒表现实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男,34岁。因全身酸痛,自用葛根、路边荆、兰花草(即野薄荷)等煎服约3000毫升,服后尿酱油色,持续4天,当地医院发现皮肤、巩膜黄染,血红蛋白50克/升,于发病后1周转院。查体:体温38.2℃,脉搏96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16/8千帕。重度贫血貌,皮肤、巩膜可疑黄染,肝肋下1.5厘米。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51克/升,白细胞14.7×10/升,中性0.81,淋巴0.16,单核0.02,嗜酸0.01,血小板208×10/升;尿常规正常,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阴性;肝功能正常,凡登白试验间接阳性,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血尿素氮3.46毫摩尔/升,血清白蛋白35.6克/升,球蛋白32克/升;血红蛋白电泳正常,溶血试验、酸化血清溶血(Ham)试验、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糖水试验、异丙醇试验、冷凝集试验皆阴性;血清免疫球蛋白(Ig)测定:gG11.85克/升、IgA2.65克/升、IgM1.98克/升;骨检查:增生活跃,粒系48.6,红系42.6,分类以晚幼红细胞为主(31%),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嘱停用药物,次日血红蛋白75克/升,网织红细胞24.6;再4天血红蛋白87克/升,白细胞6.5×109/升,血小板156×10/升,网织红细胞28.1,血清胆红质5.1毫摩尔/升;住院周,血红蛋白95克/升,网织红细胞5.5,出院。
药物兰花草抗体检查:病人血清加人兰花草液处理后“O”型红细胞再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出现凝集和溶血,抗体滴定度1:4,而按上法加入葛根液或路边荆处理后“O”型红细胞再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结果为阴性。将病人血清加入药物葛根、路边荆或兰花草液,再加人“O”型红细胞或酶处理“O”型红细胞试验阴性正常血清上述检查皆为阴性。
本例在服用兰花草数天后出现溶血性贫血排除肝炎及非药物性质溶血,经药物抗体检查证实为兰花草所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溶血性贫血的机理分为药物吸附机理膜抗原变性机理、免疫复合机理及自身抗体生成机理4种,本病例的发病机理属药物吸附机理类型,即大剂量药物(兰花草)牢固地吸附于红细胞膜上,其抗原性刺激免疫器官产生抗体,继而抗原抗体反应而产生溶血。作者曾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兰花草处理“O”型红细胞,结果仍然出现抗人球蛋白试验凝集反应。
【按】兰花草,《中药大辞典》未载。该书有兰花参,别名蓝花草,为桔梗科植物。另有“兰香草”,别名野薄荷,为马鞭草科植物。文中所言可能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