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子仁丸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麻子仁丸
一、古方简介
【来源】《伤寒论》。
键【组成】麻子仁20g,芍药9g,枳实9g,大黄12g,厚朴9g,杏仁10g。
【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之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微黄,脉细涩。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急性支气管炎
【案例】某女,22岁,于1998年1月20日初诊。患者于1个月前受凉发病,初恶寒发热,咽痒咳嗽,痰白而稀,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经西药抗生素、祛痰、镇咳剂治疗,效果不著。现证:咳嗽频剧,喉间痰鸣,痰黄而黏,不易咯出,咳甚胸痛,心烦难寐,小便自利,大便干硬,舌淡尖红,舌苔薄黄中心厚,脉弦细数。听诊:双肺呼吸音粗,肺底散在干啰音。X片示:肺纹理增粗。化验:白细胞12x10'/L。处方以麻子仁加味:麻仁、杏仁、枳实、厚朴、川贝各10g,白芍15g,大黄8g,鱼腥草20g,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服3剂后,症减大半。加减又服6剂,病愈[吴中,张玉占,张俊荣.《金匮要略》麻子仁丸临床新用体会.光明中医,2000,15(90):23~24]。
【按语】患者外感风寒,失治日久,里入阳明,化火伤阴。发热、痰黄、便干为肺胃火盛;痰黏不易咳,证明津液亏乏,但小便自利又说明阴虚不甚。投以麻子仁丸,加川贝和鱼腥草,用于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每获良效。
2.慢性支气管炎
【案例】某女,74岁。患者近2个月来,咳嗽胸痛,曾服中西药,收效甚微。诊见:咳嗽胸痛,痰少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口燥,形体消瘦,神萎,食欲不振,肚脐部疼痛,按之痛甚,大便8日未解。舌淡红,苔薄,脉细软微数。此系患者年老阴亏,虚热内生,肠失濡润,大便秘结,腑气不通,肺失肃降,复感燥热之邪,耗伤阴液,最终导致阴虚燥咳。故治以滋阴通腑,润肺止咳,方用麻子仁丸合麦门冬汤加减。处方:麻子仁、麦冬、沙参、紫菀、百合各15g,白芍20g,生大黄(泡)、甘草各5g,枳实、黄芩、杏仁各10g。二诊:药进2剂,咳嗽大减,大便通畅。药已中病,恐大黄泻下伤正,厚朴温燥伤阴,故去之,又进2剂,诸症基本消失,继以麦门冬汤善后蒋卫东.麻仁丸治燥咳.江苏中医,1990,(5):25]。
【按语】本例治疗根据1“肺与大肠相表里”之原则,采取滋阴通便为主法治其本,配合润肺止咳法以治其标,标本兼顾,则咳嗽之症得以迅速向愈。
【案例】某男,48岁,干部。近年来由于精神刺激加之胸部外伤,遂感食道哽噎不顺,吞咽困难,先后做放射线钡餐透视、食道拉网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有长期便秘史。住院后先后服行气化痰、疏肝宽胸之剂无效。诊见:形体消瘦,面色晦暗,精神抑郁,唇燥咽干,吞咽困难,胸脘痞闷,饥不欲食,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患者述每次排便后,始感症状减轻,故投润燥通便之剂以试之。处方:白芍、蜂蜜(冲服)各30g,麻子仁20g,厚朴、枳实各15g,杏仁12g,大黄(后下)10g,旋覆花3g。二诊:服12剂,大便通利,咽部哽噎消失,余症均除。临床治愈出院[唐祖宣.麻子仁丸的异病同治.t浙江中医杂志,1985,(4):174]。
【按语】此例噎膈乃浊阴不降,津液不能输布,大便艰涩所致。临床常见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肌肤枯燥,吞咽困难,胸膈痞闷,大便干,小便频数或黄赤。舌质红而少津,脉细数等症。以本方加减治疗贲门痉挛、慢性咽炎、幽门梗阻等病,改厚朴为君,用量在15~30g之间,酌加旋覆花、代赭石,对非占位性病变所致的噎膈服后多能收效,对于占位性病变服后亦能缓解症状。
4.慢性胃炎
【案例】某男,69岁。患者有胃痛史20余年,近1月来加重,疼痛阵发加重,午后入晚为著,痛则脘部有块,嗳气,不欲食,脘中灼热,口干,小便稍频,大便干燥,曾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诊见:患者精神不振,面色萎黄,气短懒言,脉弱,舌质红少津,苔薄黄。此乃脾津不足,肠有燥热久积所致。遂予麻子仁丸方改汤剂:麻子仁、生大黄(后下)各10g,白芍、枳实、川朴、杏仁各9g。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2剂后,大便变软通畅,小便次数减少,胃脘痛好转,饮食稍增。嗣后改用麻子仁丸,每日2次,每次1丸,1周后诸症消失而愈[申永和.麻子仁丸应用四则.中国民间疗法,2002,10(10):42~43]。
【按语】胃脘痛的病理变化,主要在于胃气阻滞,不通则痛。本例患者为肠道干燥,大肠传导不利,影响胃气和降,以致气机不畅,进而出现上述症状。麻子仁丸可益阴增液,润肠通便,服后肠道得养,腑气通利,则胃痛不治而愈。
5.糖尿病便秘
【案例】某男,74岁,干部。患2型糖尿病11年,一直服用美比哒和美迪康两药控制血糖, 血糖控制在7~8mmol/L, 近1年来自觉小便频数, 夜间为甚, 每晚要起床6~8次,严影响睡眠,同时伴有大便秘结,3天1次,血糖升至11~13mmol/L, 虽加大降糖剂量(美比哒每日用至15mg, 美迪康每日1500mg) , 血糖仍无法控制。建议其改用胰岛素,但患者忧其麻烦,不愿意采用,随求于中医治疗。就诊时症见:患者身体消瘦,面色苍白,口干,舌质淡,苔略黄腻,脉关部略滑, 尺部重按无力, 空腹微量血糖12.8mmol/L。诊断为脾肾亏虚, 胃热蕴结消渴病。维持瑞易宁2.5mg,每天1次;二甲双胍250mg,每天2次。在此治疗基础上,以麻子仁丸加减:麻子仁30g,枳实、厚朴、杏仁、白芍各10g,肉苁蓉20g,大黄、肉桂各6g。二诊:上药服用3剂后,大便开始通畅,小便减为3次。10剂药后大便正常,每日1次,小便每晚1~2次。30天后,症状基本消失,血糖恢复至6.8mmol/L[全世建, 黎同明, 刘妮.麻子仁丸治疗2型糖尿病便秘40例.陕西中医,2005,26(12):1357~1358]。
【按语】麻子仁丸出自《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47条,1“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鞭,其为脾约,麻子仁丸主之”。本方是仲景专为脾约证而设。脾约的病机各家之说纷纭,其中以柯韵伯之说较为适当。柯氏认为脾约是由于“太阴不开”,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所致,土不能制水,除了大便秘结外,还有小便频数,该病“慢而不治,则饮食不能为肌肉,必至消瘦而死”。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相似。治法方面,本病为脏腑同病,腑病(胃)为客,脏病(脾)为主。治客须急,治主须缓,病在脾阴,“不可荡涤以取效,必久服而始和,盖阴无骤补之法,亦无骤攻之法”。所以方中取麻子仁甘平入脾,润而多脂,滋阴润肠为君,杏仁润肠,又能宣肃肺气,使表里通达,腑气顺畅,芍药养阴增液,白蜜润燥通便。以上四药共奏滋阴润肠为主,以治脏为主,佐以小承气汤清热泻下,行气导滞,以治腑实。以蜜和丸,取该病“久服始和”之义,所以以该方治糖尿病取得较好疗效。
6.糖尿病
【案例一】某男,52岁。患者患尿崩症多年,曾在医院治疗多次,效果不佳。自诉1个月来口渴多饮,约15分钟排尿1次,兼见大便难解,心烦,咽喉干燥难忍,形体消瘦。脉浮数,苔燥少津。此乃津少肠燥之证,投泄热润肠存阴之剂。麻子仁20g,白芍、枳实、川朴、杏仁各10g,生大黄(后下)15g。二诊:服2剂后,大便通,口渴减轻,饮水减少,咽喉觉有津润,小便次数明显减少。再予辨证用药,巩固疗效而愈[申永和.麻子仁丸应用四则.中国民间疗法,2002,10(10):42~43]。
【案例二】某男,42岁,于1998年8月来诊。患者自1996年6月起出现多饮多尿,每日饮水约8开水瓶,小便日解20余次,经某大医院诊为垂体性尿崩症。服用中西药物治疗2年余,病势日渐加重。刻下:日饮水量及尿量均达到6500ml以上,唇焦口燥,每以舌津润之,久而唇起厚皮如痂,大便燥结,常四五日一行,形如羊矢,努责乃出。舌红苔黄,脉滑数。细阅前医脉案,屡用养阴生津、清胃泻火等品以治之,未料越治越重。黄师寻思良久,诊为肠胃燥热且胃强脾弱之消渴。方用:麻子仁、生大黄各200g,杭白芍、枳实、厚朴、杏仁各100g。上六味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g,3次/天,患者服用上丸1料。二诊:1月后复诊时自诉,服上方5日大便嫉通,口渴亦减,尿量随之减少。服至20余日,大便恢复正常,一日一行,质软易解,日尿量及饮水量均可控制在3500ml左右。患者大喜,遂宗原方制丸1料长期服用,至1999年7月电告,续服上丸3料余,大便恒畅,小便正常,平素之饮水量皆与常人无异,现已胜任日常劳作[李杰,黄明贵.从脾胃论治杂证经验.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14]。
【按语】例一系胃热气盛,水为火迫而偏渗于膀胱,致小便频数;热盛耗津,加之津液偏渗,肠道失濡,故大便坚硬不解。胃热便坚,气盛溲数,二者互相影响,病发消渴,麻子仁丸可润肠通便,泄热存阴以达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则消渴止。
《素问·阴阳别论》指出“二阳结谓之消”,王冰注此“二阳”者,胃及大肠俱热结也,肠胃藏热,则喜消水谷。且《内经》又云:“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精四布,五经并行。”例二盖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今胃中燥热,脾受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而致小便频数,肠失濡润,故见大便干结,而津伤口渴,势必饮水自救。可见多饮多尿皆与胃有燥热,脾受约束有关。而《伤寒论》第247条有言:“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昔仲师立小柴胡汤法时有“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之言,可见活用伤寒方不必强求病家之患与条文丝毫不差。观此病家“小便数,大便硬”则心中已明,可放胆投之,药证合拍,焉有不效之理。
7.老年性精神病
【案例】某男,66岁。久有心烦失眠之症,常见头晕目眩,近1年来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时见神志失常,骂詈不休。经某院诊断为老年性更衣性精神病,予以清热泻火、安神之剂,病情稍有好转,旋即如故。今大便干结已5日,口苦心烦,急躁易怒,胸胁痞闷,舌红少津,边有瘀斑,苔薄黄,脉弦细。此乃津液不足,大肠干燥,肝胆失于条达,肺失宣降,瘀热上犯,上蒙清窍所致。治宜泻火逐瘀,润燥滑肠。处方:大黄(后下)9g,杏仁、白芍、麻子仁、枳实、厚朴各15g,蜂蜜60g(冲服)。二诊:服3剂,泻下坚硬黑晦如煤之便,烦躁减轻,神识清楚。继服2剂,又泻3次,诸症好转。用上方改汤为丸,调治而愈[唐祖宣.麻子仁丸的异病同治.浙江中医杂志,1985,(4):174]。
【按语】此例之烦躁,乃阴液耗伤,大便不通,邪郁化热所致,临床常见面色潮红,心烦口苦,甚则烦躁不安;胸满厌食,大便不通,舌质红,苔黄少津,脉细数等症。以本方加减治疗老年更衣性精神病,宜重用麻子仁、蜂蜜、白芍。若治疗脑血栓形成后的大便不通,宜改以大黄为君,用量在9~15g之间。
8.精神分裂症
【案例】某女,32岁,初诊时间1998年8月24日。5天前因被人怀疑有偷窃行为,导致情绪不宁,彻夜难寐,食量大增,力大过人,在当地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西药氯丙嗪、安定等疗效不明显。经过交谈,发现有典型的思维障碍和妄想症状,时见躁扰不宁,态度狂傲,语声响亮,双目圆睁,目光呆滞,面赤舌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数而长,沉取稍弱。问诊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即以麻子仁丸治之。处方:生大黄(后下)、麻仁各15g,生龙牡各30g(先煎),枳实、厚朴各12g,杏仁、桃仁各10g。二诊:3剂后,述日解软便2~3次,举止较前有所改善,口干渴,小便赤,心烦多梦,舌红苔薄而干,脉弦数。此为余热未清,再以原方加减进9剂。复诊自述精神转佳,惟觉神疲乏力,夜梦纷纭,面色黄白不泽,舌淡红少苔,脉沉弦。此为邪热去后,心脾两虚,以健脾养心之品调养,9剂后诸症悉除,精神愉快。随访1年未复发[吴中,张玉古,张俊荣.《金匮要略》麻子仁丸临床新用体会.光明中医,2000,15(90):23~24]。【按语】该患者以阳明火旺为主,先有肝胃郁热,再有一定程度的热灼津伤。躁扰不宁、语声响亮、食量大增为肝胃火旺所致,而舌苔干,脉沉取稍弱又是脾虚津伤的表现。麻子仁丸中大黄、枳实、厚朴攻下泻热,麻仁、杏仁生津润肠,芍药敛阴和脾。以攻下为主,攻中有补,攻而不竣,补而不滞。临证中有此病机,合此脉证者,多能用之。
9.神经衰弱
【案例】某男,38岁。失眠3年余,多方治疗无效,患者嗜烟酒,口舌经常生疮,伴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诊见:情绪易激动,心烦,大便干,小便数,口干,腹胀,嗳气频繁,四肢乏力,脉弦,舌苔黄腻。此乃津少肠道热积所致,用麻子仁丸,每日3次,每次1丸。二诊:1周后精神明显好转,大便软畅,腹胀减轻,小便正常,夜寐好转。此后改为每日2次,每次1丸,再服1周后,诸症消失而愈[申永和.麻子仁丸应用四则.中国民间疗法,2002,10(10):42~43]。
【按语】失眠发病多由阳盛阴虚,阴阳失交,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分别治以补益心脾,滋阴降火,清化痰热等法。但本例嗜烟酒,加之失眠日久,阴液暗耗,以致脾气损伤。脾不能为胃行津液而转输膀胱,则小便频数;大肠失养,故大便干燥;脾不能主四肢,则四肢疲困;腑气不通,则腹胀嗳气;肠胃不和,则卧不安。麻子仁丸润肠行气,通便泄热,使腑气通,津液行,脾健胃和肠通,则诸症消除,夜卧能安。
10.化脓性脑膜炎吉
【案例】某男,13岁,于1995年11月16日初诊。3年前出现头痛、呕吐、发热,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经抗生素治疗病愈,近1年来反复发作,每次症状相同,经抗生素及中药牛黄、羚羊角等治疗,数日后病情缓解,但出院后不久又复发,到就诊时已是第8次复发。急查脑脊液:白细胞满视野,(30~45) x 10/L, 蛋白2.13g/L, 糖1.7mmol/L, Clt134mmol/L, 支持原诊断。进一步问诊知,患者平素大便干结,常2~3日一次,学习刻苦,特别是近1年由于反复发病,功课耽误较多,每次病愈后均加班加点补习功课。现已5日未大便,小便短赤,伴发热、头痛、呕吐,舌红苔薄黄,前部剥脱,六脉皆软。遂以麻子仁丸加减:麻仁、枳实、厚朴、玄参、生地、麦冬各10g,桃仁、杏仁、大黄、菊花各6g。开始配合静点抗菌,待脑脊液恢复正常后停西药,中药改为丸剂长期服用,用量以保证大便每日1次,便质正常或稍软为度。连服4个月后停药,随访1年未复发[李杰,黄明贵.从脾胃论治杂证经验.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14]。
【按语】患者平素大便干结,可知脾阴不足,再加学习刻苦,用脑过度,思虑伤脾,更促使病情复发。病机是以脾虚阴亏为主,脾脏虚弱,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大便干结不下,郁而化火而见发热,胃气不降,上逆而见呕吐,浊气挟火上冲清窍而至头痛。本例患者病本不在头,而在脾胃,从脾胃入手,如釜底抽薪,火熄则水不再沸。前医多用苦寒,脾胃受损更重,虽一时收效,但也导致了病情的加重和复发。
(二)外科疾病
皮肤瘙痒症
【案例】某男,68岁。患者1年来全身皮肤瘙痒干燥,虽经多方治疗仍反复发作。近2个月来且见烦躁、失眠,大便干,小便色黄稍频。脉弦,舌质红少津,苔薄黄。此乃高年血少津亏,燥热生风,不能濡养皮肤而致。予麻子仁丸,每日2次,每次1丸。二诊:3周后症状控制,瘙痒消失。继服当归片,以巩固疗效[申永和.麻子仁丸应用四则.中国民间疗法,2002,10(10):42~43]。
【按语】全身皮肤瘙痒病因复杂,本例患者为阴血不足,津亏液少,燥热生风所致。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病起责之于肺,用麻子仁丸增液润肠清除燥热,子润母养,津生血濡,皮肤得以润泽则痒不治而愈。
(三)妇科疾病
阴吹症
【案例】某女,40岁,1998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因阴中矢气2个月,迁延不愈而就医。前阴矢气,后阴不出,声响正喧无臭味,伴大便燥结,排便困难,时觉腹胀不适,并自觉口干唇燥,饮水不解,饮食如常,小便自利。查:腹部稍膨隆,叩诊呈鼓音,左下腹可扪及肠型包块,按之无痛。舌质红,苔微黄,略厚而干,脉浮而略涩。拟润肠泄热,理气通降为法。方选麻子仁丸加减:麻子仁、白芍、柏子仁各15g,乌梅、大黄(同煎)、杏仁各10g,枳实、厚朴、生甘草各6g,水煎2次,取汁400ml分3次服。二诊:进药2剂后,便秘腹胀明显改善,阴中矢气自解,惟有口干唇燥未愈。续去枳实、厚朴、大黄,取调脾益胃养阴而愈[蒋卫东.麻仁丸治燥咳.江苏中医,1990,(5):25]。
【按语】《金匮要略》云:1“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此为润降之法。本例因阴虚脾约,肠腑燥热结滞,腑气不通,矢气阴吹。所用方中以麻子仁、杏仁、柏子仁、白芍润肠通便益脾阴;大黄通腑泻下去燥热;枳实、厚朴通降腑气,助大黄泄热通便,顺其谷道;乌梅既养脾阴又可固涩,制约大黄恐泄下太过;生甘草调和药性。全方合用,达润肠泻热,理气通降而获良效。
上一篇: 胆俞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_位置怎么找?常用配伍与功效
下一篇: 大活络丹的标准配方与用量-作用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