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语文差错揭晓 咬文嚼字读错多音字玩笑开到国际去
2022-10-19 15:41:36
0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多音字难倒国人一片犯错也是难以避免的。可是近日,航天播音员却把载人飞行读错,这是笑掉大牙,丢人丢到国际去了,这不是开了个国际玩笑吗?那么接下来看看以下的详细情况吧。
十大语文差错揭晓
中华文字的咬文嚼字一直都是外国人最中痛苦的,但是在国内对于国人也是同样,正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那么接下来看看国人有多少读音字读错的呢?
十大语文差错揭晓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简称SDR)的一篮子货币。不少在报道这则新闻时,将“一篮子货币”说成了“一揽子货币”。
货币篮子(Currency basket)或称一篮子货币,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设定汇率时作为参考而选择一组外币,入选者在组合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该外币在本国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为基准,是由多种货币按不同的比重所构成的货币组合。“一揽子”指对各种事物不加选择地包揽在一起,如一揽子计划、一揽子交易等等。“一篮子货币”中的货币恰恰需要精心选择,不能“一揽子”都进来。
十大语文差错揭晓
黏豆包是北方的一种传统点心,采用黄米、红豆等材料制作而成,具有黏性特点。店招、广告牌及食物包装袋上基本上都被误成了“粘豆包”。
黏(nián)和粘(zhān)本为两字,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颁布实施,黏作为粘的异体字废除。粘于是身兼二职,既表粘的意义也表黏的意义。
1988年公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将黏恢复使用,被确定为规范字。从此,黏和粘又各自独立,担负不同的意义:黏是形容词,表示糨糊、胶水等具有的使物相连的性质;粘是动词,指依靠黏性把东西互相贴合。 误黏为粘,也常见于其他用字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