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是什么意思)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保存自己固有的善念仁德,小人拘宥所处的境况。我想还是应该把这“土”理解成形而上的境域、境况的好,而不是像一些注释说的那样理解成家乡、乡土。
君子怀德是始终如一,是基于内在的,自我约束的,源自内心 以仁为圭臬的自省。小人于德的遵信,偏于外在约束。比如,本乡本土自家人面前,就守规矩,懂礼仪,一到陌生地界,就无所顾忌了。
怀刑即是畏法,是对我们所说的游戏规则,“费尔泼赖”的敬畏。
孔子提倡勇气,但是并不是把自己定义的个人修养典范的君子弄成一个无所畏惧的模样,相反,孔子认为作为一个人应该知道有许多东西是应该敬畏的,知道一些东西是不能触及不可逾越的。
说到这,很容易想起康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怎么能不心存敬畏呢?无所畏惧无法无天的,怕是难为君子的。敬畏,才是道德自律的可靠基石。
和君子的心存敬畏对立的就是小人只是贪求利益,甚至不惜杀人越货,不怕挺身走险。不是说君子就不求利,只是君子即便是求利之时,知道对一些东西心存敬畏。这才是差异所在。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放同仿,引申为追求,追逐。
孔子说行事做人,一味的追求私利,必然会招致怨恨。
在李贽点评的论语中,李贽在这一句下面有一句话能够加深理解,他说何利之有?
想来很清楚:一味逐利,怨恨丛生,追逐的利怕是也要被怨恨毁掉了——毕竟,很多事情,心怀怨恨的怕是不仅仅是自己偷偷咬牙切齿,自然会想方设法把这怨恨宣泄出来。其结果就是“何利之有?”——都是两手空空。
人性中都有自私的成份,这原本正常,只是人类的聪明叫每个人都认识到,世界万物原本是大家的,由不得自己一个人擅做主张,所以说合作,说分享说双赢,也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