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沐槿名字的寓意(芮沐怎么读)
芮沐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者按
燕南园因位于燕园的南部而得名,是燕园建成初期的高档教师住宅区。从燕京大学到北京大学,燕南园先后居住过洪业、翦伯赞、马寅初、陈岱孙、冯友兰、汤用彤、王力、朱光潜、周培源、吴文藻、冰心、芮沐、侯仁之等学术大家。为记录这些大师与名园的故事,肖东发教授耗时多年,完成《北大燕南园的大师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本文为著名法学家芮沐教授及其与燕南园65号的故事。
燕南园65号的芮沐
肖东发、陈光中
从燕南园64号再向北走,65号曾经住过哲学系的郑昕、东语系的马坚,均已故去。但住在这里时间最长的是国际经济法专家芮沐。
2002年的一天,我们在燕南园的小径上徘徊,正遇见一对老夫妇相互搀扶着从屋中走出,我们恭敬地询问,那身体魁梧的老先生缓慢而简洁地回答:“我姓芮。”我们知道,这正是率先在北大建立经济法专业,精通英、法、德、俄四国外语的芮沐。这不由得使我们警醒:如果在燕南园偶尔遇到一位拄杖缓行的老人,万不可有任何不恭之心,因为那貌不惊人的老人家,完全有可能是你仰慕已久的某位学界泰斗。像芮沐给人的印象就是如此。从1938年,在重庆中央大学任法律学教授算起,芮沐任教已有67度春秋,早已是桃李满园,著作等身,声望卓著。但芮沐见到学生晚辈,总是那么随和亲切,平易近人,从不夸耀自己的成就。每次见面,都是那么谦逊,有时还带有几分幽默。
燕南园65号楼
几年间,我们曾二次走进燕南园65号,听芮沐谈他的身世和家庭。芮沐1908年7月14日出生于上海南翔镇,祖籍是浙江吴兴人。父辈兄弟三个,靠贩卖江西的纸张到上海为业,接触到中西文化。芮沐兄妹八个,七个兄弟,最小的是个妹妹,他是行三。可惜大哥出生时便畸胸,气管不健全,由于肺病很早就去世了,二哥为人很文弱,在上海街头看到别人打群架,走过去劝解调和,却被菲律宾人的拳棍打残,下颌打烂了,因伤致死,凶手却躲到租界地后逃之夭夭。芮家找来律师,想打官司都打不赢。那时外国人在中国租界内设立审判机关,与领事裁判权的扩大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都意味着中国司法主权丧失。这件事对芮沐上大学后选择学习法律专业有很大的影响。
芮沐学贯中西,特别有语言天赋。他的拉丁文是在上中学和大学时,教会学校里的神父教他的,神父看他聪明就教他拉丁文和意大利文。芮沐1926年毕业于上海圣芳济学堂。1930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此时已熟悉法语,1930-1933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读硕士期间又学习德语,几年后到德国留学时已经通晓德文。1935年毕业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获博士学位。1938年至1941年,任重庆中央大学法律系教授。1941年至1945年,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法律系教授。1945年至1947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作访问学者。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解放后,苏联专家来中国传授经验,他又开始自学俄语,很决就可以阅读俄文原著。1957年芮沐出席在比利时召开的国际民主法协会议。1960年至1964年任《国外法学动态》主编。
芮沐先生在伦敦大学讲学时与该校学者合影
芮沐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宪法学、市政学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79年起,兼任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干事,中国国际贸促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顾问,中国国际法协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贸易部条法局特邀顾问,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欧中法律协会中国法常设委员会名誉主席等职。他为中国宪法学的发展,宪政立法,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创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在法学院图书馆看到一本芮沐解放前夕出版的专著《民事法律问题理论之全部》。这本书的纸张又粗又黑,出版者竟然是河北第一监狱。芮沐在北大中老胡同写的序言给我们讲述了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这部著作早在抗战前就开始写作,抗战爆发后,参考书遗留家乡,茌战火中焚毁无余。抗战数年,播迁各地,仍尽力搜求有关资料,不断增补修订,当时纸张弥贵,求印不得,极为艰苦焦虑,直到1948年秋,赶在开学前由河北第一监狱印刷出版。在这篇序言中,芮沐既旗帜鲜明又谦虚委婉地谈到自己的治学方法和一贯学风——注重实用,重在解决问题。这部著作就是在“尝试一个实用的法学研究新方法”。“平日处世做事,惟求解决问题,往往忽视细节,自已不喜悦的材料,认为无问题之题目,往往即予摈弃。本可详述的道理,却只寥寥数语。重要的法律条文,不厌其烦琐,东西参证,加以详述。”“平素对于法学,认为最不能有助于了解与应用法律的,莫若概念法,概念之排比与堆砌,作者纵费尽心力,为之分析,结果仍不能使事物关系明晰。反之,一旦设立,概念即易引起成见,此种成见牢固不破,无形中即左右我人的实际判断,为危实非浅显?”这与芮沐后来强调“要重视调查研究,立法要符合中国实际情况,严谨求实。空谈条文而不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法律不能照抄照搬,要有创见。解放以前抄欧美,五十年代抄苏联,就已经走过弯路。各国国情不同,必须立足自己的实际”是一脉相承的。
芮沐的房间并不大,到处都堆满了书籍、报纸和期刊,我们在与芮沐交谈时,边翻看他游学各国的相册,边听他和师母的介绍。一方面为他的学术成就、国际影响和声誉而产生由衷的敬意,同时也体会到:芮沐一生都在学习,孜孜不倦地吸取东西方思想精华,始终在追寻着真理,应该说学术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从欧式教育的重视条文的本质,到立足国情,深人实际;从纯粹的法学研究,到联系政治,贯通经济;从西方的各种流派,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芮沐多次表示,“法律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要搞好立法,先要学好经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可不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对法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立场和观点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学术成果的成败。”他还编辑出版了多部教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资产阶级民商法》《国际私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讲义》《国外经济法发展概况》《中国经济法与实践》等;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芮沐在与弟子的交谈中多次谈到“法律决不能脱离政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挤法治首先耍摒除‘不讲法律讲关系’的社会政治现实。”直到20世纪90年代,芮沐还主编了《法学比较方法论资料和案例》,正编有两百万宇,续编则有三千多万字。
芮沐先生与夫人周佩仪在燕南园家门口留影
芮沐之所以如此长寿与他开朗的性格,广泛的爱好,经常参加体育锻 炼大有关系。他视野开阔,关心时事,涉猎广泛,对文学、音乐、戏剧均有兴趣。芮沐认为一则陶冶性情,宁神静气,二则触类旁通,互有补益。师母介绍说芮沐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运动,踢足球、游泳、骑马都玩得很好,还会击剑,他还是足球队的队长。芮沐总结的养生秘诀是气脉流通,思想畅通,尤以后者为最。许多弟子都有这样的体会:和芮沐在一起,总是感觉特别实在。为人处世,亲切随和,心胸坦荡,确有大家风范。
2007年9月,北京大学特地举行集会,庆祝芮沐的百岁华诞,并正式设立“芮沐教授法学基金”,资助法学科研项目,奖励法律学科的教师和学生。
百岁之后的芮沐,身体状况逐渐走下坡路。我们最后一次去他家里的时候,他已经无力谈话,我们只与他的夫人聊了一会。
2011年3月20日,芮沐去世,享年103岁。
注:文章摘自肖东发、陈光中合著:《北大燕南园的大师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原文内容有改动;文中的图片均翻拍自原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