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广东醒狮属于中国舞狮中的)
狮舞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
便是狮舞的前身
人们对狮头的描述通常是
"狮头额高而窄,眼大而能动,
口宽带笔,鼻塌、面颊饱满,
牙齿能隐能露,嘴巴可张可合"
对于这个生动的描述
很多盆友们估计都知道是在说狮舞
但是狮舞也有分不同的地域
狮舞即南狮,
起源于南海一带,
流行于华南地区
是融武术、舞蹈、音乐于一体的民间艺术
今天
小编主要说关于番禺这4个地方的醒狮
沙湾醒狮/新桥醒狮/市头醒狮/市桥醒狮
-
其中
- / 沙湾醒狮 / -
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狮子
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传统节庆,或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历代相传。醒狮主要分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南狮狮头和狮尾各由一名演员摆弄,常用套路有雄狮勇闯七星阵、雄狮桩上显神威、雄狮攀越险峰等。
沙坑醒狮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舞狮最隆重的日子是农历正月十八的传统“生菜会”。
《英雄刘、关、张》在第十四届群星奖中表演
在宝墨园表演
20世纪50年代,因国家建设机场需要,位于南海县的沙坑村人迁至沙湾建村定居,仍承传着祖辈“安良社”武技和醒狮活动。他们恢复了传统“生菜会”,时间改为农历正月初八。1997年,沙坑龙狮团成立,对传统醒狮艺术在原有的技艺基础上,进行挖掘、整理、提高,不断吸收、融入北狮的技艺,将高桩醒狮、民间武术梅花桩与醒狮套路相融合,通过舞狮的轻、重、缓、急以及狮子的表情变化和动态,再配合重新加以整理的鼓、锣、钹的明快节奏,在桩阵上表现出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各种姿态,更汇入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刚柔相济。沙坑龙狮团参加各种比赛,赢得无数奖项。
传承人周伟强和周锐东
省
级
代表性传承人周镇隆:
担任沙坑龙狮团的总教练兼团长,已领取国际级及国家级裁判、教练资格,被评为广东省第一批农民艺术家。沙坑龙狮团成立以来,培养出四批学员,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人才。周伟强、周锐东,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曾获“中国狮王”称号,具有国家一级龙狮教练资格和裁判资格,获数十项奖项,代表作《英雄刘关张》等。
-
- / 新桥醒狮 / -
新桥醒狮队参加醒狮表演赛
区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广东醒狮扩展项目)。新桥醒狮主要源于佛山鸿胜馆,鸿胜馆第三代重要人物汤锡是番禺新桥村人,汤锡发展鸿胜馆的醒狮技艺之余,也会带领鸿胜馆的醒狮艺人回村传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鸿胜馆的醒狮总教头赵荣师傅,他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多次到新桥村传艺。20世纪80年代,新桥村重新成立醒狮队,吸收了周珠仔等具有南派武术功底的村民加入狮队。周珠仔利用自身“洪拳”和“蔡李佛拳”的功底,很快掌握了佛装醒狮技艺的要领,近十多年,周珠仔又向广东省龙狮协会国际教练梁钜发师傅和马来西亚萧斐弘师傅学习狮艺,同时掌握了“佛装狮”和“鹤装狮”的技艺要领,渐渐开创了新桥醒狮这支广东醒狮流派。
新桥醒狮队参加醒狮表演赛队员合照
新桥醒狮以洪拳、蔡李佛拳和武当太虚拳作为武术功底,以武术功架动作模仿狮子舞步,表现狮子的神态,融合了广东醒狮艺术“佛装狮”和“鹤装狮”的技艺要领,吸收南北狮子舞精髓,舞出了“南狮北舞”的技艺特色。主要以现时流行“刘备、关羽、张飞” 的南狮扎作外形,配合传统的板凳青、蟹青、桥青、采高青(用两条丈二木杉)、蛇青、四季平安、狮出洞等南狮套路,鼓点多用三七星鼓。另外新桥醒狮独创“姜太公钓鱼”和“断桥青”的高难度套路。
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珠仔舞狮照
周珠仔,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珠仔十岁开始习武和练习狮艺,曾师从石碁小龙村“化化堂”武术馆曾满师傅学习洪拳,又拜师香港艺成武术馆康沛桃师傅学习蔡李佛拳,还曾学习武当太虚拳,后随赵明、周相安、梁钜发三位师傅学习醒狮技艺。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从事教练、裁判工作,在番禺石楼、石碁、大龙等多个镇街传授醒狮技艺。自1981年开始至今,他在新桥村醒狮队任主教练,2003年开始长期担任石碁镇中心小学以及钟村镇中心小学狮队教练,同时还经常带领新桥醒狮队外出交流表演,多次获得省、市、区传统醒狮比赛奖项。周珠仔致力于新桥醒狮的传承发展,其主要弟子如萧永健、汤铭深也亦已经成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向徒弟们传授技艺
-
- / 市头醒狮 / -
市头龙狮队
市头醒狮,区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广东醒狮扩展项目)。从民国开始,市头村内宗族父老聘请民间拳师到祠堂教授子弟习武和传统醒狮。1990年以后,市头醒狮团在蒋冠华带领下,阵容和门脉不断壮大,研习传统醒狮之余,于2000年加入香港柔功门,学到“南狮北舞”理念,培养出一批批狮艺精英。市头醒狮已成为南村镇的文化名片和广东特色民间舞品牌。
春节到各村进行表演
市头醒狮的醉狮展演
市头醒狮的道具造型有佛山装和鹤山装两种;佛山装,狮头额高而窄,面颊圆浑;鹤山狮装,狮头略扁而额宽,口窄而长。其鼓乐以三、七星鼓乐为主,变化万千、铿锵悦耳。通过狮头狮尾两人的配合在地面或桩阵上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动作演绎狮子喜、怒、醉、睡、醒、动、静、惊、疑、怕、寻、见、探、望、戏十五态,表现狮子的刚柔之劲。主要套路有“采青”、“醉狮”、“高台饮水”、“一柱擎天”、“踩梅花桩”等。其中“采青”是醒狮舞蹈中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
蒋冠华(左一)与他的徒弟门
蒋冠华,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二十世纪80年代初,蒋冠华拜当时市头村狮队的邬科和蒋鉴津两位师父为师,学习传统南狮。1990年,蒋冠华被推举为狮队的负责人,期间不断带团出访珠三角各乡镇交流学习,培养一批批狮艺学员。1998年,他受市头的居港华侨蒋超伟师父之邀,带团学习柔功门派狮艺。之后,蒋冠华带领狮队踏上一个更高的舞台,把柔功门狮艺传入粤桂两地,培养大批门生。
-
- / 市桥醒狮 / -
2011年6月市桥街珠坑醒狮队表演雄姿
市桥醒狮,区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广东醒狮扩展项目),包括市桥街辖区内的珠坑、黄编两地醒狮。近代以来,市桥周边乡村民众在喜庆节日期间一直有在诞会等民俗活动中进行醒狮游行的传统,村与村之间,各出一支狮队游行,各狮队竞争交流,慢慢发展为带有特色的市桥醒狮。在1949年以前,朱坑和黄编所进行的是零散的醒狮活动,1949年后珠坑村和黄编村组织成立了醒狮团,开始在十乡会等民间活动中表演,市桥醒狮从民间自发的健身娱乐活动转变为有组织的群众活动。
2012年2月市桥醒狮在珠坑十乡会上进行表演比赛的场景
市桥醒狮的表演追求趣味、刺激,技术动作多在高桩和半空间进行,流传下来的典型动作包括空中转体,跳跃急停,转体翻身,横跨飞跳等。其中珠坑龙狮以高桩表演为主,在高桩上时而跌扑、翻滚、跳跃、搔痒、抓耳,时而喜、怒、疑、惊、睡、醒,如履平地,“南狮峻岭显雄风”等高桩套路成为其招牌套路。而黄编醒狮出狮时,保持昂扬的姿态,在激烈的鼓声中,摇摆着狮头,脚扎四平大马,迈大步,以一板一眼的武术功架,作出跳跃、猛扑的动作,尽展狮王的刚健威猛。
珠坑村有醒狮传承人陈盛照、陈嘉裕等人,黄编村传承人有苏炳松、苏嘉贤、苏嘉沅等人。
上一篇: 星象学专业的学院(星象学入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