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色寨景区介绍(碧色寨铁路历史)
▲《芳华》中拍自碧色寨的外景镜头。
一个被高山深谷闭塞的差不多与世隔绝的地方,何以充满了玛格丽特•杜拉斯笔下《情人》般的异域风情?
这事还得从大清那会儿说起。
丨历史恩怨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双方签订《中法合约》。藩属国越南彻底沦为法国殖民地,云南蒙自成为通商口岸,境内外商人冒险家蜂拥而入,僻野偏远之地迅速畸形繁荣,碧色寨开始影影绰绰地显现在历史的舞台背景里。
▲碧色寨法式建筑风格小车站。
取得滇越铁路修筑权的法国,于1901年开始铺设米轨(间距1米,又称窄轨,现今国际标准轨距为1.435米)。原拟从河口、蒙自城区、建水、呈贡到达昆明,因前期勘测时法国人胡作非为肆意暴行,激起沿线乡绅和民众的强烈反对,被迫改走碧色寨、开远、呈贡抵昆明。
偶因一着错,离蒙自县城10公里“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碧色寨,开始褪去蓬头垢面,向世间渐露秀丽容颜。
碧色寨,寨如其名,足够优美浪漫,引人遐思。此地之初,只有十余户人家,原名坡心,屋少寨小又名壁虱寨(当地方言,虱子叫“色子”),后嫌粗俗不雅,谐音“碧色”。有人附会说是法国官员观地势背山面“海”(当地人称湖为海,海即“长桥海”),青山绿水碧色共天故命名。我想纵使法人天性浪漫文艺气息浓郁,也断想不出汉语“碧色”二字,更无法领会其中堂奥吧。
▲一对情侣在碧色寨火车站
拍摄复古怀旧结婚照。
1910年4月,滇越铁路全线通车,近代中国第一条国际大动脉诞生,同时呱呱坠地的还有那条著名的云南十八怪之一的俗语:不通国内通国外。这条线路七年间共征集各省劳工约30余万,近8万人被奴役命丧黄泉,“每一根枕木下都有中国人的冤魂”。自此,列强觊觎已久的西南门户洞开。
果真“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作为特等车站的碧色寨,瞬间破茧成蝶,在各路商贾资本的竞相追逐下,很快三千宠爱集于一身,风头无两,其它城池再无颜色。
▲夜空下宁静无人的碧色寨,
曾经风头无两。
震惊于滇越铁路的运输优势和巨大利益,为了方便大锡的出口,同年底个旧矿商联名倡议建设个(个旧)碧(碧色寨)铁路未果。民国二年,蔡锷都督批复赞成“此路利害,商款商办,主权在民”,直到1921年,个碧铁路方才贯通,1936年延长至石屏,始称个碧石铁路。
个碧铁路创造了几项国内第一:第一条民营商办铁路;最小铁路,寸轨,轨距仅0.6米,使用最小的机车头;修造时间最长,前前后后耗时21年;设计时速25公里,爬坡时只有10公里,成为最慢火车,“火车没有汽车快”,有的路段,乘客甚至可以跳车小解后还能追赶上火车。
不建米轨而建寸轨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个碧石沿线的货运量客运量并不大,寸轨完全符合需要且造价低;出钱修路的股东担心修成米轨,会招致法国人借机吞并路权。
个碧石线与滇越线纵横相接,碧色寨正在交会、换装、换乘处,一大(滇越线碧色寨站)一小(个碧石线火车站)两个火车站,分踞两端。南来北往东奔西走的客货,必须在此上下中转。一时间,海关洋行货栈邮局商号马帮酒店咖啡馆客栈茶社错落云集鳞次栉比,华人越南人法国人美国人德国人英国人意大利人甚至希腊人各色洋人纷至沓来,华洋杂处光怪陆离,鼎盛时居住人口达三千多。
▲滇越线和个碧石线线路图。
丨英雄背影
个碧铁路开工的当年,护国运动前夕,蔡锷逃离北京,取道滇越铁路返回昆明。袁世凯派人假充碧色寨士绅,想献酒毒杀蔡锷。幸得碧色寨反袁人士闵辑五先生通风报信,蔡锷不作停留,逃过一劫。随后,朱德响应蔡锷,率驻蒙自国民军第一师第三旅步兵第二团官兵从碧色寨登程赴昆。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誓师讨袁再造共和。柔情似水的碧色寨平添了几分英雄豪迈的气概。
据岳南先生著的《南渡北归》所载,正是因为碧色寨的崛起,蒙自县城黯然衰落,大片屋舍闲置,西南联大文学院和法商学院的师生才得以进驻办学。陈寅恪闻一多等诸位大师当时住在哥胪士洋行楼上,现辟为闻一多故居陈列馆。碧色寨无意中促成一桩烽火岁月里的文化好事,留下令人称颂的风流佳话。
现存的火车站员工宿舍旁种有葡萄,据说是法国人栽种的酿造葡萄酒的名品“玫瑰蜜”,被1950年代下放的知青发现,剪下藤条传到弥勒的农场,后来就有了云南红。这个说法,不大靠谱,不过倒是侧面说明了其时西方文化的渗透之巨。
▲碧色寨车站的西洋式站台钟。
然而好景不常,随着抗战的深入,1940年8月19日法国贝当政府允许日军假道越南进攻中国西南内陆,9月11日,为避免背后受敌,防范日军从越南沿滇越铁路进逼,万般无奈的国民政府,下令炸毁中越边境的河口铁桥河口隧道,拆除河口至碧色寨的177公里的铁轨,战时国际铁路运输线被切断,对外贸易全面中止。碧色寨的繁华就此雨打风吹花落去,距离她活色生香地出现在世人面前,正好三十个年头。
抗战胜利后,碧色寨到河口段的铁路逐渐恢复,但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西南地区的战略和经济地位下降,滇越铁路的运载量和客流量更是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碧色寨再未能咸鱼翻生,昔日重来。
1959年云南锡业公司投资修建的草官段铁路完工,个碧石铁路(寸轨)和滇越铁路(米轨)的货物换装,由碧色寨改到雨过铺。同年拆除碧蒙段10.8公里的铁轨用于大炼钢铁。碧色寨愈加冷清,从枢纽地位没落成只有慢车货车停靠的四等小站。
越战时期,大批的粮食辎重从碧色寨运往北越,见证了抗美援越抵抗侵略的历史时刻。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蒙自吹响了部队的集结号角。而碧色寨则成为运输伤病员和物资的重要通道,记录了一代青春的铁血风采,是共和国不可磨灭的记忆。《芳华》实地取景于此,不无深意。
▲充满怀旧之意的碧色寨,
静待回暖的春天。
丨静待新生
如今,偏居一隅的碧色寨每天有三四趟货车通过。方圆两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矗立的86幢西洋建筑,1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依稀葆有百年前的风貌,黄墙红瓦诉说着岁月沧桑,车站主楼门槛外的北回归线标志石(据中法天文学家考证:地球上最早的北回归线测量标志点),默默地迎送着一个又一个的寒来暑往……
此处正着力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连片开发法兰西风情小镇和长桥海休闲度假区。
▲游客在碧色寨火车站参观。
雄心不止于此,作为与奥地利塞默林铁路、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齐名的滇越铁路(前两者均已登录世界遗产名录),尚存申遗条件:百年的历史,旖旎的风光,多样的文化,曾经领先的工程技术(法国人引以为傲的两大项目即埃菲尔铁塔和滇越线的人字桥)……
▲滇越铁路上已通行百年的“人字桥”。
无论申遗成功与否,碧色寨作为滇越铁路上的一颗明珠,必能拭去尘埃焕发独具魅力的璀璨芳华!
一条崭新的泛亚铁路蒙河段正在碧色寨的不远处蜿蜒曲折,她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把曾经的血泪屈辱和贫穷落后抛诸身后!
“铁皮火车缓缓启动,
仿佛十九世纪消失在雾中。”
文丨庞勉
图丨新华社、南方周末资料图
转载丨合作丨投稿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