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解局: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 杭州余杭落子何意?
杭州1月1日电(王逸飞 张煜欢)浙江杭州,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日前迎来一项新的使命。
杭州市余杭区委十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日前举行。余杭官方正式提出在当地北部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迭代构建包括其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五千年发展轴在内的“两廊一轴”发展空间新格局。其中,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良渚文化将被作为“带队”龙头,与区域内两千多年的运河文化、一千多年的径山文化、双千年古镇文化、苕溪文化和现代数字文化等展示点串珠成链,志在以文化兴盛赋能城市全面发展。
良渚博物院的新展览“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 良管委供图作为中华文明圣地所在地的余杭,时下正全力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而打好“良渚牌”正是其推进文化繁荣的重要思路。当地于此时布局落子良渚文化大走廊,意在何处,又将带来什么?
径山点茶。 余杭区委宣传部 供图大走廊揭秘:三大文化领衔的璀璨文化带
根据余杭官方定调,良渚文化大走廊位于该区北部,西起径山镇,东至良渚、仁和。当地是浙江知名的文旅资源大区,而上述带状区域,正是余杭文旅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将其称为璀璨文化带并不为过。
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刘颖介绍,在良渚文化大走廊,值得串联之“珠”众多,包括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瑶山遗址公园、老虎岭遗址公园、杭州国家版本馆、大运河文化国家公园(余杭段)、小古城遗址、良渚博物院、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瓶窑古镇、安溪古镇,以及“径山茶宴”“余杭纸伞”等非遗项目。
上述文化明珠中,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径山文化无疑是领衔其中的三大文化名片。良渚遗址作为“世界遗产、文明圣地”自不必多言;包含大运河漕运仓储文化、历代仓储技艺创新,以及运河水乡田园风貌等在内的运河文化则是中国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径山文化中的禅茶文化博大精深,是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之地,日本临济宗和日本茶道之源,在佛文化方面,径山万寿禅寺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
良渚文化大走廊同样可以展示文化的多彩。杭州国家版本馆在今年落成开馆,肩负赓续中华文脉重任;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集考古遗产保护、文物整理修复、考古科技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瓶窑古镇、安溪古镇展示江南水乡古镇风采;“余杭纸伞”非遗项目可讲述中国式浪漫的传承与创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大走廊还串联起当地以新港村、径山村为代表的美丽乡村文化,以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为代表的现代数字文化,让文化展示既能追古又可溯今。
“这条走廊是一条没有边界的走廊,它是个载体,甚至是一种理念和情感,承载着余杭厚重的文化。它是一条流淌历史的走廊,有良渚遗韵、别样宋韵,也有现代味、数字味,是不同阶段文化延绵不绝、从探源到展望的文化集成带。它是一条开放包容的走廊,可以是上升到全市甚至全省层面的文化大走廊。”有关人士认为。
余杭纸伞。 余杭区委宣传部 供图布局背后的考量:是文化需要更是发展需要
拥有前述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余杭提出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起于何意?刘颖向记者介绍了当地的三重考量。
首先,这是余杭进一步擦亮文化金名片的关键举措。
“科技创新和良渚文化是余杭两张最亮的金名片,是余杭发展最大的优势。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让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给出了文明界定的中国方案;今年良渚古城遗址又列入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杭州国家版本馆落户良渚遗址区域,充分表明良渚文化这张金名片代表的不只是余杭、杭州、浙江,而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我们要借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建设,破解良渚文化保护传承活化利用上的一些困难阻碍,打造体现余杭辨识度、彰显中华文化特色、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华文明余杭标识。”刘颖说。
其次,这是余杭进一步优化空间新格局的战略考量。
良渚文化大走廊所代表的廊道式发展模式,于余杭而言并不陌生。2016年,浙江提出举全省之力打造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诞生,这让余杭城市核心区——未来科技城区域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未来科技城在过去10年间,企业营收增长了41倍,税收增长46倍,注册企业数增长了57倍,成为浙江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高地。
刘颖表示:“实践表明,廊道式空间格局和发展模式,聚合辐射效应十分显著,对区域发展的带动十分有效。因此,我们将廊道式发展模式运用于文化建设,让良渚文化大走廊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五千年发展轴构成‘两廊一轴’空间新格局,实现良渚古城与未来科技城链接、历史与现代交汇、文化与科技融合,从而进一步优化区域空间格局。”
第三,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也是余杭进一步实现全域大发展的现实需要。
虽为浙江经济强区,但余杭也面临着自身均衡发展的考题——该区的北部、西部大部分地区与未来科技城区域相比,因受到文保、环保、农保等因素制约,发展相对滞后,深厚的文化资源、良好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的通道还不畅通。而良渚文化大走廊以文化为纽带,将文化、生态、产业、城市、乡村等有机串联,带动余杭全域协调发展。
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 余杭区委宣传部 供图影响几何:文化地标全方位提升城市“厚度”
在余杭,良渚文化是金名片,更是认同感与自豪感所在。从前期开展专题调研,到如今正式提出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余杭的落子也在当地激发了广泛讨论,为其后续执行推进集聚起智慧与合力。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姝认为,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应依据“最小干预原则”,保证本体和环境安全的原则积极做好环境风貌管控,选择的建筑形式、产业类型都应符合良渚文化艺术特质,打造景观要素、文化要素与良渚文化相匹配,体量、色彩与遗址环境风貌协调的良渚文化特色文化区域。建议重点打造一批能够突出文化底蕴、体现创新特色的文化交流平台,建设一批独特的城市文化体验中心,进一步打响面向未来的城市历史文化品牌。
也有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关键在于抓文化地标性工程建设。以良渚遗址为核心,立足沿线的地理、产业、人文特点,谋划推进一批重点地标性项目,加快形成“群落”“矩阵”。同时要也要有系统的跟进工程,诸如建设千年古镇风貌带、规划数字文化产业带等。
深入挖掘文化IP、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级层面建立协调机制……各方思路汇聚,体现出建好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共识基础。据了解,目前余杭已加紧启动良渚文化大走廊的规划编制工作,并将广泛邀请专家学者,听取意见建议,推动共建共享。
展望这条大走廊的未来,其建成后将带来怎样的影响?综合各方观点看,这让余杭全方位提升城市“厚度”有了更强支撑。
在文化层面,良渚文化大走廊促进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同时,将本就具有一定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多种文化串联、组合、联动发展,不仅将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的文化高地,也有望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对外展示窗口,让“看五千年的中国去良渚”进一步在全球成为品牌,以文化兴盛提升城市“厚度”。
在“人”的层面,良渚文化大走廊范围覆盖余杭北部、西部大部分人口,是文化工程,更有民生工程之意。其建成所带来的基础设施投入、公共服务配套提升、产业动力注入等,将有效带动沿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不断促进发展机会的公平,进而缩小“三大差距”,以共同富裕提升城市“厚度”。
在城市层面,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的余杭,需要“新”动作,产生“新”动力。良渚文化大走廊将极大推动当地良渚遗址管理区、钱江经济开发区、良渚新城、瓶窑新城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优化城市界面布局,打开全新增长跑道,释放崭新发展空间,同时为省市发展献力。在城市竞争发展中,以能级跃变提升城市“厚度”。
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塑城,是余杭通过良渚文化大走廊许下的美好愿景。刘颖表示,“我们将聚焦更高站位守护圣地,全力打造文化兴盛标志性成果,以中华文明圣地的格局担当,大力实施‘文化地标工程’,全力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持续提升余杭文化感召力,积极打造文创文旅新高地,推动文化走向世界、走进人心、走入市场,让余杭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区展现文化兴盛图景,擦亮与城市新中心相辉映的文化金名片。(完)
上一篇: 设施农业何以在新疆兵团“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