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四药集团股权变迁
网页链接
石四药前身叫利君国际,以做抗生素业务的西安利君为主体,后来并入了做大输液的石家庄第四制药厂,两大业务协同运行。当时西安利君主推的抗生素产品利君沙还是赫赫有名的,但大输液只能排在国内第三,市场覆盖也仅在华北地区比较有优势,但科伦就不一样了,大输液排在第一,但抗生素才刚刚接触,若能合并,两大领域齐头并进,听起来是不是美事一桩?
2012年欧洲的输液大家费森尤斯曾经想出手收购利君,但无疾而终。随后到了2012年底,科伦便开始出手,12月29日的公告显示,公司将以5.25亿元收购利君1.8亿股的股份,完成后科伦将持有利君3.6亿股的股份,持股比例达到12.287%。
此协议完成后,科伦将于公开市场和其他合法方式购买利君不超过14.13亿港元的股份,总共将动用不超过24.63亿港元的金额去购买不超过利君已公开的30%的股份。增持之路一路都还算顺畅,到了最后阶段,港交所以未来可能触发全面收购为理由,将议案驳回,科伦也于2013年11月1日发布了终止公告。
2014年利君自家内部开始发生变革,利君国际的分布是,吴秦先生主控做抗生素的西安利君(君联实业),曲广继先生主控做输液的石四药(中华药业),2014年6月4日收市后发布公布,君联实业同意按每股2.75港元的价格分别向第三方、曲继广先生、及独立投资者出售5.15亿股、1.1亿股、及1.45亿股的股份,合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26.28%。
此次出售完成后,曲先生将增持到8.34亿股,增持比例将达到28.47%,君联持股比例降至0,套现约有21.17亿元,并不再为利君的主要股东了。
此时,科伦选择在利君内部大变动时再次出手,6月5日便发布了公告显示用了大约4亿港元收购了利君的那1.45亿股,占利君已发行股本的4.96%,也就此展开了他的增持之路。
利君2014年8月29日再次发布公告,因公司抗生素业务收入自2011年以来处于不理想的状态,决定出售西安利君全部股权,共收得8.73亿港元,其中5.1亿港元(58.42%)用于派息,2.5亿港元(28.64%)作为开发大输液业务,1.12亿港元(12.8%)。变革后,西安利君彻底从利君国际剥离出来,管理层也交由石家庄四药,2015年6月22日正式更名为石四药集团。
变革后,石四药就开始全力主攻大输液,其实从产品线来看,石四药和科伦是互补的,科伦在塑瓶和直立袋上有优势,市场份额已经可以达到50%;石四药在非PVC软袋,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这样的协同效应对双方来说可能都是好事,科伦也不傻,看看下面的股权变更图,就会知道科伦对石四药从未放弃过。
网页链接
2012年欧洲第一大输液公司费森尤斯曾经试图收购,最终未成功。而国内大输液行业第一巨头科伦药业自2014年在利君剥离时获得股权起陆续在二级市场增持,最近一次2017年5月4场内增持105.2万股,成交均价3.02港币,目前持股17.02%,未来也不排除有进一步的股权合作。目前石四药和科伦已经有一些产品的协同效应,如科伦的优势在于塑瓶和直立袋为主,这两部分占据市场相应类型的50%,而石四药优势在于非PVC软袋,市占比第一,双方产品有很好的互补作用。另外,市场已经走出了低价微利时代,集中度提升后厂家定价权也较大,2016下半年产品单价已经开始提升,未来还会通过结构调整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管理层经验丰富,结构稳定。目前第一大股东为董事长曲继广先生和中华药业开元订立购销总合同,购销总合同是由石家庄四药(作为买方)与四川新开元(作为供应商)订立的,因此构成上市规则第14A章项下本公司的持续关连交易。
详勘全公告,意思其实就是,石家庄四药和四川新开元订立了采购协议,前者将在2017年内会采购后者850万人民币的产品。同时,采购报价只高不低,因为按协议规定,四川新开元就供应材料向石家庄四药提供的报价,不逊于其他独立第三方就供应相同材料向公司提供的报价。完全演绎了一出“控股公司给股东带做福利。”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为实现一家独大,股东肯定也会给予小弟帮助,起码对抗华润双鹤上,石四药能借用其不少资源,比如垄断华北市场,进入西南市场等。反正都是一家人,规模效应势必能帮助其更好地锁定盈利。
$石四药集团(02005)$ $科伦药业(SZ002422)$ $华润双鹤(SH600062)$
上一篇: 钱分为真钱和假钱
下一篇: 焦化行业发展现状,未来行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