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六堡茶的风味特点与品鉴_经常喝的好处与功效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情。
———《茶诗》·唐·郑遨
物种基源
广西六堡茶属黑茶类历史名茶,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现在已经发展到广西几十个县,素以“红、浓、醇、陈”四绝闻名于世。六堡茶的品质以陈香著称,因此晾置陈化是制作六堡茶的重要环节。六堡茶的陈化一般以篓装堆,贮于阴凉的泥土库房,经过半年左右,茶叶就有陈味,汤色也会变得更加红浓,由此形成了六堡茶的特殊风格。六堡茶存放越久品质越佳,为了便于存放,一般会压制加工成圆柱形状。
风味特点
六堡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存放时间越久品质越佳。所以,六堡茶多被加工成圆柱形,以便于存放。经晾置陈化后,还会产生许多对人体极为有益的黄霉菌,表现为茶中可见的“金花”。黄霉菌能分泌出淀粉酶和氧化酶,还可使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消除茶叶的粗青味,同时使茶汤变为棕红色。
广西六堡茶的品鉴
品鉴项目 标准
嫩度 软嫩,显毫
条索 长整紧结
色泽 黑褐光润
净度 洁净
香气 香味醇和,有陈香
滋味 醇厚,有槟榔香和松烟香
汤色 红浓,似琥珀色
叶底 呈铜褐色,明亮
茶中营养
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它是血液中交换和输送氧所必需的,也是机体中许多氧化还原体系所必需的。成人每天需要供给铁12~18毫克,缺铁可致贫血等。
茶叶含铁量,在植物界属较高水平,平均每克茶叶中含量为160微克。成品茶铁的含量较高,一般每克含铁量在60~320微克,其中绿茶平均每克含量为123微克,红茶平均每克为196微克。因茶汤中铁的溶出率低于10%,故每天饮茶10克,被人体摄人的铁,还不到需要量的1%,相对营养意义不大。但目前研究认为,植物茶叶中含有的铁,属非血红素铁,这种铁的吸收率受胃肠道pH及人体中铁的贮存量影响。如果人体中铁的贮存量低时,对铁的吸收量较大;如果食物中有较高的有机酸如柠檬酸含量时,可使非血红素铁的吸收量增加。因此,按照西方的饮茶习惯,在饮茶的同时或不久后饮用果汁,或在红茶水中加入柠檬片,可使茶中铁的吸收率增加2~3倍。如此饮茶,就可供给人体一定量的铁,对人体有益。
茶中药理
六堡茶茶性温和,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等功效。
养生功效
目前研究认为,饮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与茶中所含的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等成分有关,特别与茶多酚类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它们对脂肪代谢均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脂肪代谢的紊乱,往往是肝病患者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茶中的多酚类物质,特别是儿茶素,可以防止血液和肝脏中胆甾醇及其他烯醇类和中性脂肪的积累,故可防止动脉和肝脏硬化。
名人与茶
陆游嗜茶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谙熟烹茶之道,深得品茶之趣。他常常身体力行,总是以自己动手烹茶为乐事,一再在诗中自述:“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名泉不负吾儿意,一掬丁坑手自煎”。陆游对茶的喜爱常达到如痴如醉的境地。他对茶的煎饮如何掌握火候,曾用“效蜀人煎茶法”和“用忘怀录中法”做了研究。他还会玩当时流行的一种技巧很高的烹茶游艺——分茶。陆游到了晚年,仍然嗜茶如命,他在《幽居初夏》中说:“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又在《雪后煎茶》中道:“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
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他说:“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则更是进入了茶道的至深境界———甘茶一杯涤尽人生烦恼。
传说故事
龙母下凡赐神茶
传说,很久以前,龙母娘娘下凡到苍梧六堡镇黑石村,发现百姓的生活很穷苦,心里非常着急。偶然间,龙母娘娘尝了一口黑石山下的泉水,觉得清甜滋润,异常鲜美,她想:这么甜美的泉水一定能灌溉出好的植物。于是,龙母呼唤农神播下茶树种子,经过悉心栽培,长成了一棵叶绿芽美的茶树。
龙母让人们把这棵茶树的叶拿去卖给山外的人,换取足够的粮食和盐巴。龙母娘娘走后,这棵茶树越长越茂盛,人们将种子散播开来,变成了漫山遍野的茶树林,遍布六堡镇,所产茶叶就被人们称为“六堡茶”。
上一篇: “乙脑”和“流脑”是同一种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