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当归散的作用与疗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疗病例配制。
当归散
【组成】当归黄芩芍药川芎各一斤白术半斤
【用法】上五味,杵为散,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疾苦。产后百病悉主之。
【作用功效】养血健脾,清热除湿。
【主治】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第二十9)。
【方解】方中当归、芍药补肝养血,合川芎能舒气血之滞;白术健脾补气,黄芩坚阴清热。合而用之,可奏养血健脾,清热安胎之效。
【方论】赵以德曰:内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尺脉搏击者,由子宫之
气血相搏而形于脉也,精留血裹,阴阳纽合也,动搏则变化,而变化生于动,若静而不动则不生不化。是以妊娠之血不可以静,静则凝,凝则涩,涩则亏少而虚,皆不得与化胎之火相合。要其胎运生化必脉动搏,故调之者,先和阴阳,利其气血,常服养胎之药,非惟安胎易产,且免产后诸病,芎归芍药之安胎补血,白术之用有三:一者益胃致安气以养胎,二者胎系于肾,肾恶燥能燥湿而生津,三者皆致中焦所化之新血,去腰脊间之陈瘀。至若胎外之血,因寒湿滞者皆解之。黄芩减壮火而反于少火则可以生气。与脾土湿热来伤,及开血之瘀闭,故为常服之剂。然当以脉之迟数虚弱加减之,有病可服,否则不必也。(黄竹斋《金匮要略方论集注》)。
【临床应用与医案】
1.习惯性流产(滑胎)朱丹溪医案:一妇人三十余,或经住,或成形未具,其胎必堕。察其性急多怒,色黑气实,此相火太盛,不能生气化胎,反食气伤精故也。因令住经第二月,用黄芩、白术、当归、甘草,服至3月尽,止药,后生一子。
按产前多热,患者又性急似火,以致相火太盛,扰于胎元,轻则胎动不安,重则胎屡堕。当清热安胎以治,用当归散加减而安。[陈明主编.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553-554]。
2.先兆流产(胎漏) 韩奕医案:朱某,25岁,护士,1975年4月26日初诊。患者孕7月,因夜班劳累,于3天前出现阴道少量流血,妇科以“先兆流产”收住院,经西药治疗罔效,特邀中医会诊。到诊:阴道出血量较前稍增多,血色鲜红,面赤唇红,口渴咽燥,心烦不安,舌红,苔薄黄燥,脉滑稍数。辨证:热扰冲任,胎漏不止。立法:清热养血安胎。
处方:全当归10g,白芍20g,川芎10g,黄芩15g,炒白术10g,水煎服。服1剂药后,出血即止,服完2剂,诸症全消。出院休息10天后正常上班,至妊娠足月顺产一女婴。
按本案“胎漏”乃缘患者孕后阴血聚以养胎,加之劳累耗及阴血,使机体阳热偏盛,热扰冲任,胞络受损而致。此时血虚不守为本,热扰漏下为标。投以当归散并重用一味黄芩苦寒坚阴专清邪热。如此不止血而出血自止,胎元得宁,故获显效。[陈明主编.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554]。
3.浅层点状角膜炎(聚星障) 王某,男,45岁。1995年5月6日初诊。自觉双眼艰涩不适,羞明流泪,视物模糊,反复发作6个月。曾用多种西药治疗无效,而要求中医药治疗。眼检:双眼视力4.8,结膜充血(++),睫状充血(+),角膜表层可见点状浸润聚合成片,荧光素钠染色阳性。舌淡红、苔薄白,脉数。辨证风热毒邪上扰,犯于眼目,袭于黑睛。治宜疏风清热解毒,退翳明目。方用:当归、生地、生栀子、蝉蜕各9g,甘菊花、白蒺藜各12g,紫草10g,甘草6g,5剂。局部用0.1%利福平和无环鸟苷眼药水交替滴双眼,每2小时1次,每次1滴。二诊:自觉症状减轻,双眼结膜、睫状充血显著减轻,角膜点状浸润尚留少数。乃于上方中去栀子,加桑白皮、怀山药,7剂。药后诸症消失,视力达5.2而获痊愈。[胡素英.当归散加减治疗浅层点状角膜炎62例.浙江中医杂志,1998:173]。
4.黄褐斑黄某某,女,28岁。1987年6月13日初诊。两颧部起褐斑5年。患者5年前妊娠时脸部逐渐出现褐斑,入夏色泽变深,冬季转淡,伴有月经延期,量少色淡,劳累后自觉脘腹胀满,口苦。肝功能检查正常。察舌质红、苔薄黄,面色萎黄,脉弦细。证属脾虚血不荣肤,兼有湿热内蕴。治拟健脾养血,佐以清化湿热。方选当归散加减:当归、生白术、茯苓各15g,生熟地(各)。
20g,白芍、黄芩、白芷各10g,川芎6g。每日1剂,水煎两汁分服。外擦3%双氧水,每日3次。前后共调治35剂,褐斑消失,月经正常。[徐鸣鸣,俞友根.当归散治皮肤病举隅.四川中医,1995(9):48]。
5.过敏性紫癜(肌衄)童某,男,12岁。1992年4月12日初诊,双下肢皮疹反复发作半年。其母述患儿近半年来双下肢发出紫斑多处,大小不一,散在分布,时隐时退,层出不穷,每次皮疹发出时必有低热,双膝关节酸痛。经多家医院诊为“过敏性紫癜(关节型或单纯型)”,曾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及泼尼松片,服时稍退,停服即发。刻下:患儿形瘦,面色萎黄,双下肢膝关节稍肿胀,膝关节以下指甲、绿豆、粟粒大的暗红、鲜红色斑疹,压之不褪色,微有压痛,T:37.8℃(口)。察舌质红,苔薄黄。血小板、血常规均正常。诊断:过敏性紫癜(关节型)。证属脾不统血,兼有风邪人络、血热之征。治拟健脾摄血,佐以清化湿热,祛风搜络。拟当归散加味:当归15g,黄芩、赤白芍、防风、紫珠各10g,乌梅20g。每日1剂,水煎服。药进5剂,皮疹色泽转暗,关节肿痛减轻。迭服原方5剂,皮损大减,未见新斑疹再现。药已中的,再以上方加潞党参20g续服5剂,皮损消退。恐其前症反复,嘱忌食鱼腥,每日服大枣50g善其后,告愈。[徐鸣鸣,俞友根.当归散治皮肤病举隅.四川中医,1995,(9):48]。
6.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湿疮)冬某某,男,64岁。1990年4月2日初诊。右足胫部不慎跌伤,皮肤破损感染,糜烂3月,瘙痒无度,纳差,经隔日换药包扎,口服抗生素类药物无效,皮损范围逐渐增大,始求医于俞老。检查:右足胫部手掌大的浸润红斑,局部糜烂、流黄水,斑片边缘有粟粒大小的脓丘疹, 斑片中心约0.5cmx 2.5cm左右溃疡。察舌质红, 苔薄黄。诊断:传染性湿疹样皮炎。证属脾虚湿困,湿热下注。治拟健脾清热燥湿。方用当归散合二妙丸化裁:当归、黄芩、黄柏、白芍、苍术、白术各10g,川芎
6g。外用青黛散麻油调敷,每日3次。药投4剂,皮损渗液明显减少,痰痒减轻,溃疡较前缩小。继进原方加生黄芪20g,5天后复诊,诸症大减,皮损基本平复。再服5剂,告愈。[徐鸣鸣,俞友根.当归散治皮肤病举隅.四川中医,1995,(9):48-49]。
7.带状疱疹(蛇串疮)蒋某某,男,72岁。1989年3月4日初诊。患者3天前自觉右侧头部阵发性疼痛,呈针刺样,自贴麝香镇痛膏,口服去痛片而痛不解。近3天来右眶上、额、顶部出现粟粒、绿豆大小的集簇斑丘疹、水疱疹6处,疱液晶莹透亮,周围绕有红晕,呈带状排列,累累如串珠,心烦纳差,口渴不欲食,右眼球结膜稍充血,眼轮稍肿胀,察舌质淡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细。诊断:颜面带状疱疹。证属脾虚湿蕴,湿热蕴结。拟健脾清化湿热,佐以养血止痛。处方:当归、黄芩、赤白芍、川芎、板蓝根、银花、夏枯草各10g,生白术30g。水煎,每日1剂。外敷金黄散,每日3次。上方连服5剂,疱疹逐渐干瘪,纳食知味,然疼痛如故。再进原方加白芷5g,又服5剂,皮损结痂,疼痛大减。前后共调治15剂,诸症悉除。[徐鸣鸣,俞友根.当归散治皮肤病举隅.四川中医,1995,(9):49]。
【临证提要】本方药物组成为当归芍药散去茯苓、泽泻加黄芩,具有养血健脾,清热除湿之功,但较当归芍药散其利湿作用不及而清热之力有余。临床见血虚兼湿热之像者服之无碍。可用治先兆流产、母婴血型不合之新生儿溶血病等胎产疾病,也可用于血虚湿热上攻之浅层点状角膜炎,另外由于血虚不能濡养湿热外侵体表之各种皮肤病,如:黄褐斑、过敏性紫癜、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带状疱疹等亦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