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血竭一般用量是多少克_血竭的用法用量
血竭咸平,收敛止血,祛瘀止痛,
疗伤通经,敛疮生肌,外科常用。
(一)传统用法
血竭性平,味甘、咸,入心、肝经。功效为敛疮生肌,行瘀止痛,活血止血。
本品甘咸,外敷能生肌止血敛疮,内服可散瘀止痛,用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外伤出血,疮口不敛等症,为伤、外科常用药物。1.疮口久不愈合或外伤出血常与乳香、没药、冰片等为末外用。
2.跌仆损伤,瘀血作痛常与红花、乳香、没药、麝香、冰片等为丸、散内服。
二)用量标准
外用适量,内服1次量1.0~1.5克,随配方为丸、散剂用。
(三)使用注意
无瘀血者不宜用;孕妇及月经期忌用。
(四)名医绝招
马在山(北京鼓楼中医院主任医师)
血竭能补能攻,能生血破血。故凡无瘀血者不宜服;误服可引起出血。
血竭配伍用量为1~2克。
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配伍骨碎补、乳香、没药等。
治骨折、骨折迟缓愈合及一切跌打损伤早期,配伍自然铜等。
戴勤瑶(芜湖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血竭应用指征为外伤瘀肿痛而拒按者,伤口久不愈合者。无明显瘀肿不用;孕妇忌用。
自拟“胸伤方”,主治胸胁挫伤、陈旧性胸胁痛,以血竭配川厚朴、枳实、炒白芍、丝瓜络、当归、红花、郁金各10克,柴胡、青皮、陈皮、制乳香、制没药、三七各15克。
何少.山(杭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血竭临床应用指征为瘀血内停,血行失畅的病证。尤其对妇女血瘀内积成癥,血液黏滞者必用血竭。
血竭口服活血祛瘀止痛,外敷止血生肌敛疮,既能祛瘀又能止血,临床用之每获良效。但掌握活血而不破血,逐瘀而不伤正的原则,只可暂用,不宜久服,宜中病即止。
治妇女血瘀内积成癥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盆腔炎性包块、盆腔粘连等),以血竭5克,配伍红藤、败酱草各30克,当归12克,炒赤芍、桃仁、茯苓各10克,制乳香、制没药、桂枝各5克。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下血不止者,以血竭配三七粉(吞)各3克,黄芪30克,牡蛎(煅)18克,乌贼骨、茯苓、焦白术各10克,附片炭·5克。
治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以血竭5克,配当归、益母草、莲房各30克,川芎、马齿苋各15克,失笑散(包)10克,熟大黄9克。
(五)临床妙验
上消化道出血
周亨德老师以口服血竭粉,每次1克,每日服4次,至大便潜血转阴后,改为每日2次,再观察2日潜血为阴性者停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70例,有效249例,有效率为95.8%(《浙江中医杂志》1984年7期)。
女阴白色病损
山西中医研究所以外涂治白膏1号(血竭40%,马齿苋20%,生蒲黄20%,章丹10%,延胡索50%,枯矾5%)和治白膏2号(略),共治女阴白色病损214例,治愈19例,显效57例,好转102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83.2%(《中医杂志》1983年2期)。
急性外痔
李石老师以血竭粉2~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并用75%酒精适量溶解血竭,加少量1%普鲁卡因,外敷痔核,每日换药l次,7日为1个疗程。治疗急性外痔119例,一般1~2个疗程,有效率100%(《云南中医杂志》199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