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书对后世民间文学的深远影响有哪些(五卷书朋友的决裂的故事内容)
《五卷书》是季羡林翻译的一本古代印度文学书籍,其存在最早可查考时间是一一九九年,最显著的标签是统治论,虽然也可以认为是古代著作者或者编写者为了提升作品影响力所做的宣传,不过就其内容来说确实是一部关于斗智的以及鞭辟入里分析人情世故的作品。译者季羡林一九六三年的序中强调了集体的智慧、团结起来力量大,弱势群体战胜统治者等作为本书的其他重要视角,说明季大师已经受到了本书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世故的很了。
《五卷书》分为《朋友的决裂》、《朋友的获得》、《乌鸦和猫头鹰从事于和平与战争等等》、《已经得到的东西的失去》和《不思而行》五卷,主要以动物作为主角。故事一开始就给人一个下马威,似乎到处都有诡计和背叛,不可避免地走向决裂,让人产生了厌烦和疲惫,最让人不舒服的是导致这样结果的不仅仅是智慧的问题,还有天性的问题,比如自大、多疑、狡诈等等。如果说善于思考提升智慧,我们努力了倒还有希望,而对于由于天性造成的看似必然的结局,就会使人有一种无力感了。好在接下来的故事稍稍扭转了读者的悲观情绪,强调了运作及人为力量的重要性;在此之后以一连串的偶然导致的得失提醒人们务必超然物外;当然所谓统治论最最强调的是思考,以及思考之后的行动。
虽然标题非常清楚明了,但是《五卷书》阅读起来却是很费力气的,原因就是《五卷书》的表达方式非常独特,往往是一个故事叙述到一半的时候会引出另外一个故事,而另外的故事叙述途中又会引出一个故事,故事主人公在对话过程中忽然就讲了一个冗长的新故事,而且在故事开始前总有一段如游吟诗人的唱词般的序言——我怀疑是过去走街串户的说大鼓书的人讲的故事——使得像我这样的读者不久就云里雾里,忘记了事情的起源与初衷,有时候就会想:“他到底要跟我们说什么呢?”而不得不回过头去再捋一遍。比如这一段:“常言道:
谁要是未雨绸缪,
谁就会吉星高照;
谁要是只顾眼前,
谁的事情就会不妙;
住在山林里面,
年纪已经这样大,
但是我从没有听说,
山洞竟然会说话。”
于是他后面就说了一个山洞会说话的故事。山洞说话的故事说完后他回到主线“乌鸦和猫头鹰从事战争与和平六种策略”,长篇大段描述猫头鹰的思想活动,紧接着再来一个故事:“常言道:
到了必要的时候,
聪明人把敌人往肩上扛;
一条很大的黑蛇,
把许多蛤蟆杀伤。”
虽然涉及到修身、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交友智慧等等法则,哲言警句也俯拾皆是,但是作为印度皇子们的必读书,我仍然认为太low了些。有些所谓智慧也不过是雕虫小技,而有些常识,在强调了之后就会把人引向势利,比如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老鼠要偷一个挂的很高的篮子里的奶酪,每天跳起来,可是始终达不到高度,后来他有了钱,瞬间他跳起来的高度不同了,拿到了奶酪。有钱作为后盾,就能跳的很高,灌输这样的常识,难道不是一种悲哀?
读《五卷书》必然会想到《狐狸列那的故事》,作为计谋类故事典范,《五卷书》看似平淡的背后是更世故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智慧——或许可以称为智慧,但是同时也是老气横秋的;《狐狸列纳的故事》则更加灵巧,富有生气,阅读也更轻松。
写到这里我忽然就有点不耐烦。算了,说实话吧,由于我实在太讨厌那种老谋深算曲里拐弯的人,所以奉劝家长,请不要让孩子们看《五卷书》吧,倒不如去打篮球,去唱歌,去跑跑跳跳。读了《五卷书》就一定会幸福吗?有人告诉我说,往往最聪明的人的做法和最笨蛋的人的做法是一样的。《五卷书》不一定会让人幸福,但是打篮球、唱歌这些是一定可以让人变的更幸福一些,我可以确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