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为什么不来大陆发展(为什么没人说得过李敖)
文/格瓦拉同志
李敖活跃在文坛、评论界多年,素以为人狷狂、言辞犀利著称,岛内但凡名气较大的,上至高官显贵,下至影视红星,几乎无一人没挨过他的骂。据有心人统计,李敖一生中骂过的人不下3000位,以至于杨澜曾评价到,李敖有着满腹的经纶,却不得不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内,在许多无聊的人和无聊的事上耗损大量的光阴,此话颇有几分道理。
然而令人感到诧异的是,李敖从始至终都对“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思想家胡适“另眼相待”,不仅对他从未有过人身攻击,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胡适精神上的信徒,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那么,胡适身上究竟有哪些长处让李敖如此着迷?两者间的关系最终又走向何方呢?
李敖年轻时,一度非常崇拜胡适
其实,李敖之所以崇拜胡适,并非因为父亲李鼎彝是胡门弟子的缘故(李鼎彝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曾受过胡适的教导),主要还是缘于胡适渊博的学识和浓厚的自由主义气息,都令他着迷。据李敖自述,当他还是个初中生的时候,便拜读过《胡适文存》,自此便奉胡适为偶像。
1952年,当时只有17岁的李敖给胡适写了一封长达两千字的信,在其中倾诉对他的崇拜之情。两年后,李敖写了一篇对《胡适文存》的评论文章,并在1957年的《自由中国》刊出,令胡适读后大感惊奇。
胡适非常欣赏李敖,两人成为“忘年交”
1958年4月,胡适主动邀请李敖会面,两人做了一番长谈。经过这次会面,胡适对李敖的博学多才和见识深刻很是欣赏,曾对他讲:“你简直比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此后,两人又进行过几次谈话,并通过信件往来交流意见,成为当时文坛令人瞩目的一对“忘年交”。
胡适对李敖提携备至,不仅在于思想上的熏陶,而且还有经济上的资助。当年李敖服兵役回来后,由于生活拮据,一度要靠典当物品来生存。某日,当胡适听说李敖穷得都要典当身上的裤子后,马上给他寄去一封信,邀请他到南港玩,并随信附上一张千元支票以救济,并要他千万不要推辞。李敖对胡适的慷慨解囊非常感激,在之后的岁月里经常跟朋友提起这段往事。
李敖曾写过很多研究胡适的著作
出于对胡适的崇拜,李敖曾花下大量心血来研究胡适,并发表过很多跟胡适有关的作品,如《胡氏研究》、《胡适评传》、《胡适选集》、《播种者胡适》、《胡适语粹》、《胡适与我》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其中,在《胡适语粹》的新序中,李敖曾饱含深情地写道:“在启蒙人物中,胡适是最稳健、最优秀、最高瞻远瞩、最具潜德幽光的哲人智者。”
而在《播种者胡适》一文中,李敖曾这样写道:“四十年来,能够一以贯之地相信他所相信的,宣传他所相信的,而在四十年间,没有迷茫、没有转变、没有最后见解的人,除了胡适以外,简直找不到第二个。”李敖素以性格高傲、唯我独尊著称,在他的笔下能得到如此尊崇的名人,唯有胡适一人而已。
李敖最终在思想上与胡适“分道扬镳”
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随着岛内局势的风云激荡,先前以胡适信徒自诩的李敖,在思想上开始变得激进,逐渐与信奉“实验主义”(由胡适的导师、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创立)、主张社会改良的胡适“分道扬镳”。在李敖的眼中,此时胡适过于温和的主张无异于“与虎谋皮”,唯有激进方式才是“救世良药”。
正是基于这一点,1960年1月12日,李敖在给友人的信中表示了他“对大博士(即胡适)愈来愈失望”的情绪,称此时的胡适,“简直可说失去他做思想家的地位了”。从此,李敖开始后悔过去对于胡适的膜拜态度,也反感别人再把他和胡适联系在一起,以至听到别人说他是胡适的信徒,就非常恼火。
李敖一生骂人无数,唯独对胡适嘴下留情
但尽管如此,李敖与胡适间的分歧也不过是思想之争,而从未有过对胡适尖酸刻薄、不留情面的人身攻击,这在李敖评点过的所有人物中,也算是极为少见的现象。1962年2月24日,胡适因心脏病突发,猝然病逝于台北,时年71岁。56年后,胡适当年的“小朋友”李敖也撒手人寰。至此,这对“忘年交”之间的恩恩怨怨便化作过眼云烟,自此一去不复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