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大意的孩子要怎么纠正才好(粗心大意的毛病怎么改正)
“粗心”是什么?当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会而不对、会而不准、会而不全”,做错了、做偏了、做漏了、不规范等被扣分,老师和家长就会一言以蔽之,痛说,你怎么这么“粗心”。学生自己也捶胸顿足,我本来都会,怎么又“粗心”了。
A妈
这题这么简单,你都做了好几遍类似的了,咋还错?(严肃脸)
我太粗心了,把计算公式写错了…balabala……
A娃
B妈
你看这题多简单,这都能选错?(即将火山爆发脸)
额…看错答案了+_+
B娃
B妈
瞧你粗心的!下回不许再犯这种错!(又恨又气脸)
“粗心”就这样,成了一个沉重的壳,每个孩子都背负着它,甩也甩不掉。每个孩子又把它做挡箭牌,考不好的时候,自我安慰一下,“我又粗心了,不然就……”
挡箭牌掩盖了真实的问题,沉重的壳也让孩子们背负不动。而“粗心”呢,实在也是替它的远亲近邻背负了若干的锅。
所以,“粗心”只是做错题的借口!了解犯错的原因才是你应该做的!那么所谓“粗心”、做错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粗心”背后的原因。
作业和考试中的“粗心”
一、从现象分:马虎、大意、疏忽、丢三落四
1、读题阶段:看错读错(比如 凸透镜读成凹透镜,千克看成克),读偏(理解不准),读漏题(比如最少两种方法的两种 没看见,取g=10没注意,甚至一小问没看见)
2、解答阶段:抄错写错(乘号抄成加号,漏写负号,小数点),计算错,不全面(两问答一问),不规范(辅助线、做图分析,物理不写单位),不准确(问东答西)
二、从产生原因分:不上心、不用心、不细心、不认真
1、方法习惯型:读题跳跃,先解后读,手快大于心快;计算口算,跳步计算;不做草稿
2、态度忽视型:陈题轻敌;小作业不重视;松懈状态;差不多心理;侥幸心理
3、考场因素型:心理紧张;考场状态敏感(外界干扰);临场状态
4、学习能力型:不熟练、掌握不透彻(似是而非),关键点不敏感,综合能力(读题时信息提取、理解)
5、注意力型:精细能力差(很难发现细微差别);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一心多用);专注能力弱
“粗心”背后的实质问题
1
粗心,因为对知识掌握不透彻
从做题就能看出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扎实。很多题目考到的知识点,是孩子可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的,但是真正做题的时候才发现,其实不然。他们对某一知识点往往只是有模糊的概念,而对于细枝末节却缺乏考虑,导致最后不会做或者做错题。
解决办法:学而思培优一直倡导让孩子给家长讲题,在讲题过程中可以检测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发现学习漏洞。因此,家长不妨在每晚孩子做作业之前,先抽半个小时时间让孩子讲几道重点例题,帮助孩子复习巩固。
2
粗心,因为缺乏好习惯、好态度
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做题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读题跳跃,先解后读,手快大于心快;做题不打草稿;做完不检查……这就使得孩子的出错率大大上升。
解决办法:试着培养孩子打草稿的习惯,先在脑海中形成答题思路,然后在草稿纸上列出解题步骤。告诉孩子要老老实实一步一步计算,不要忽视任何小细节。
3
粗心,因为做题准确率不高
孩子做错题,就怪“粗心”,这是不对的。做错题,先问问自己,为什么会错?平时做题的正确率高还是低?如果正确率低,那就要在知识点的掌握上查漏补缺,每一个错题都要按步骤整理,搞懂了正确率也就上来了。
解决办法:让孩子重视错题本的作用。建立错题本,把做错的题目都整理在上面。整理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深入理解的过程。每次考试前翻翻小本子,反复叮嘱自己不许再犯类似的错误。
4
粗心,因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审题对孩子的正确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审题环节出现了问题,最终的答案一定也会出问题。很多孩子在做错题目或者是选错答案之后,才发现自己没审好题。其实这就跟孩子的注意力有很大关系。审题的时候走神了,大脑去想别的事情了,都会让孩子出错。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全程注意力都很高,孩子一定会少犯很多错。
解决办法:问问孩子做题的时候在想什么?不是责备而是真正地探讨。比如说:他当时听音乐了、喝水了、或许有个电视节目正在演。一定要问出原因,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在孩子写作业时营造安静、专心的环境,不过分打扰,不制造压力。
看到这里,家长们可以再来反观孩子的期中试卷,因为“粗心”丢的分数,到底占了几成?
最后,我们就用这段话做结尾吧:
上一篇: 吴磊演过的电视剧(吴磊电视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