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陈皮的功效和作用禁忌症_陈皮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

2023-05-12 16:52:58 0

中药陈皮的功效和作用禁忌症_陈皮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橱橘的成熟果实的果皮。主要产于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收集干燥果皮切丝或炒焦备用。人药以陈久者佳,故称“陈皮”。生用或炒用。

附:橘络为橘的果皮内的筋络。性平,味甘、苦。归肝、肺经。具有行气通络,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痰滞经络之咳嗽痰多,胸胁作痛等。水煎服,3~5克。

附:橘核为橘的成熟种子。性平,味苦。归肝经。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主治疝气痛,睾丸肿痛及乳房结块等。水煎服,3~10克。

附:橘叶为橘树的叶。性平,味苦、辛。归肝经。具有疏肝行气,消肿散结的功效。主治胁痛、乳房结块或乳痈等。水煎服,6~10克。

附:橘红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外层果皮。性温,味辛、苦。归肺、脾经。具有散寒燥湿,理气化痰,宽中健胃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气逆,恶心呕吐,胸脘痞胀。水煎服,3~9克。

附: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前者习称“毛橘红”,后者习称“光七爪、光五爪”。性温,味辛、苦。归肺、脾经。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的功效。主治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水煎服,3~6克。与上述橘红比较,现临床用化橘红者为多。

【处方用名】陈皮、橘皮、广陈皮、新会皮。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

【功效与主治】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主治脾胃气滞,湿痰证,寒痰证,呕吐,呃逆等。

【临证运用禁忌】1.痘疹灌浆时禁用。

2.阴虚燥咳及呕血者忌用。

3.亡液,自汗,气虚,呕血及失眠者忌用。

4.有消化系统疾病者慎用。

【煎服方法注意】陈皮含有挥发油,忌久煎。水煎过久,可破坏有效成分而影响药力。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3~10克,水煎服。

【临证用药体会】 1.橘皮自古以来应用陈久者良,故名陈皮。之所以用陈者,是因为新鲜橘皮味较辛辣,气燥而烈,经放置后的橘皮辛辣之味比较缓和,行而不峻,温而不燥,故临证多用陈久者。橘皮擅长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取其理气调中之功,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诸证,若陈久者则可达到行气而不耗气之目的。如若用于治疗湿浊中阻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舌苔厚腻,以及痰湿壅肺之咳嗽痰多、色白清稀证者,则似乎应当用新鲜者或放置时间较短者为良,否则放置陈久其辛辣温燥之性已减,则燥湿化痰之功也随之降低。

2.陈皮味辛苦而性温,气芳香而人脾、肺经;辛则散而行气滞;苦温则燥湿祛寒;滞气行则脾胃自健,寒湿除则痰涎自消,故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要药。故寒湿内阻、脾肺气滞所致之证,均可使用。陈皮的临床应用,广泛而灵活,但其主治病证,不外脾、肺经,主要取其理气、燥湿两种功效。若治疗脾虚湿盛证,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薏苡仁等配伍同用,使补中兼疏,补而不滞;若治疗脾胃不和,痰湿证,常与苍术、厚朴、半夏、茯苓、甘草等共用,则能增强行气燥湿之力,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消;若治疗肝郁脾虚痛泻证,常与白术、白芍、防风等配伍合用,其辛散温通行气能助防风疏肝理脾,可助白芍柔肝缓急止痛,擅能燥湿,尤助白术健脾止泻之力;若治疗脾肺气虚,中气下陷证,常与党参、白术、黄芪、当归、炙甘草、升麻、柴胡等同用,既有理气健脾,补而不滞之功,亦有同补药则补,同升药则升之效;若用于治疗风痰上扰诸证,常与半夏、白术、天麻、茯苓等配伍共用,既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治痰先治气之功,佐半夏、天麻燥湿化痰,平肝息风,亦有“同降药则降”之效。

关键字:  陈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