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的用法用量和妙用单方偏方_丁香的功能主治和副作用
【来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别名】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
【处方用名】丁香、公丁、公丁香。
【用量与用法】煎服,1.5~6克。
【产地采收】分布马来群岛及非洲,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药材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有少数出产。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色时采收。
【炮制研究】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性味归经】 辛,温。入胃、脾、肾经。
(功能主治】温中降逆,温肾助阳,散寒止痛。1.用于脘腹冷痛、呃逆、呕吐等症。丁香温中散寒,善于降逆,故为治胃寒呃逆、呕吐的要药。治呃逆,常与降气止呃的柿蒂配伍;治呕吐,可与降逆止呕的半夏同用。如遇胃热呕呃,因本品性温,则不宜应用。2.用于肾阳不足,及寒湿带下等症,丁香又能温肾助阳,以治肾虚阳痿、寒湿带下等症,可与附子、肉桂、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等同用。此外,丁香与肉桂等分,共研细末,名丁桂散,外用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阴疽、跌打损伤等症。
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丁香花蕾中含挥发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丁香酚、乙酰丁香油酚等,还含有2a-羟基齐墩果酸甲脂以及谷甾醇、菜油甾醇等葡萄糖甙。此外,从花蕾中还能分解出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丁香鞣质。丁香能增加胃酸排出量和胃蛋白酶活性,具有抗胃溃疡、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还具有止泻、利胆、镇痛、抗缺氧、抗凝血、抗突变、抑菌杀虫等作用。
【妙用单方】
【方一】
丁香适量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末,备用。每次取1.2~1.5克,放入患者肚脐窝内,用胶布盖贴,时间3~5天。注意用药时先将脐窝污垢擦洗干净,胶布不宜太小,贴时必须用手轻轻按摩数分钟,用药必须在未发作前4~6小时。
【功能主治】截疟。主治疟疾。
【疗效】据山东省医疗队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00例,治愈94例,无效6例。
【来源】山东医刊、1961.(9):封底
【方二】
公丁香1克(10~15粒)
【用法】取上药,细嚼,嚼时有大量唾液分泌,切勿将其吐出,要徐徐咽下,待药味尽,将口内剩余药渣吞下。30分钟如不止,可连用3次。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主治呃逆。
【疗效】据张崇尧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38例,全部有效。其中立效者230例,30分钟以上呃止者8例。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80.(4):53
【方三】
母丁香适量
【用法】取上药,研为极细末,过100目筛,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填满脐窝,用敷料覆盖,外加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一般4~6次即可见效。注意卧床休息。
【功能主治】温经通络、行气止痛。主治小儿疝气疼痛。
【疗效】据徐来恩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2例,痊愈23例,有效7例,无效2例。
【来源】陕西中医,1986.7(9):412
【方四】
母丁香40克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末,过筛,制成粉末,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填满脐窝(高于皮肤0.2厘米),敷料覆盖,外加胶布“十”字固定,每2天换药1次,20天为1个疗程,间隔5~10天行第2个疗程。如因用药引起脐周湿疹,停药后即可消失。
【功能主治】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主治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疗效】据索寿臣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43例,痊愈148例,显效72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8,8%。
【来源】陕西中医,1986.7(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