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附子的副作用与禁忌_附子的危害与不良反应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该植物全株有毒,以根头最毒。附子人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其性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阴疽疮疡。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炮制品),回阳救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切成薄片盖在患处或穴位上,用艾炷炙之。内服宜制。
【药理及作用功效】附子强心有效成分为微量的消旋去甲乌药碱。稀释至十亿分之一仍有活性。其作用为异丙基肾上腺素样作用,兴奋β受体。附子经炮制,乌头碱水解而毒性大减,但强心成分不被破坏。附子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小鼠对缺氧的耐受力。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有显著的对抗作用。其还有抗炎作用。有人认为附子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附子注射液可提高小鼠体液免疫能力及脉鼠血清补体含量。附子煎液有抗寒冷作用,能延迟处于寒冷环境中的小鸡和大鼠的此亡时间,减少死亡率。临床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若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痿、尿频之症,皆可应用;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
【不良反应与副作用】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川乌、草乌)的子根加工品人药。但本品有大毒,若用之不当,轻者产生不良反应,重者则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误食或用量过大、煎煮不当、配伍失宜或个体差异等均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中毒表现为口、面全身麻木;肢体颤抖;心慌、胸闷,烦躁不安,甚至抽搐,心律不齐,神志不清,四肢厥冷,脉微,血压下降,小便不利,甚至尿痛,视力模糊等。
我国自1987~2002年收治附子中毒患者47例,服用生附子、附子煎剂或复方制剂,附子的剂量为10~40g,服药后出现口唇、四肢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胸闷、心悸、意识障碍、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脉搏减慢、血压下降。心电图可见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其中11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1例心脏骤停),2例除有上述症状外,还出现精神失常。
【防范措施与禁忌】
1.按章炮制,去毒增效。自古以来我国医家十分重视附子用药前的炮制,并总结出了丰富的炮制用药经验,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在炮制过程中,附子生物碱的总含量可降低81.3%,虽然总生物碱的含量与其毒性强弱无平衡关系,但与乌头碱的含量有着密切关系。经过炮制,附子中乌头原碱一大部分在水中溶解,另一部分分解成次乌头碱,使乌头原碱的含量相对降低,从而减小了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发生。现代附子的炮制,药典依然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如水漂法:取附子去杂质,每日换水2~3次,漂之口尝稍有麻辣感时取出,再用甘草、黑豆水同煮之,熟透切片、晒干人药。或用胆巴水(主含氯化钠)、水、食盐反复浸制至附子表面有结晶析出时,切片、晒干人药。或将附子去外皮切片后在清水中漂之呈乳白色,取出蒸熟晒干备用。
2.辨清病情,灵活配伍。附子性燥热,易伤阴液,对于平素阴虚阳亢之人不宜使用,对于平素阴精不足的患者当以慎用。但对心、脾、肾阳气不足的患者,用之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如治疗脾胃虚寒之久泻便溏,长期不愈者用附子配白术、人参、干姜等水煎内服收效甚好。对于四肢关节疼痛,膝肘屈伸不利,遇寒则加重,脉沉细者,临床用大量附子可以鼓舞阳气,再配以桂枝、甘草、独活、地龙等通经活络之品以祛寒逐湿效果良好。
3.煎法得当,服用有别。《伤寒论》中,张仲景凡用附子的方剂,除附子泻心汤注明另煎外,其余诸多方中附子皆为与它药共煎。虽《伤寒论》众多方中未注明附子宜久煎,但从加水量与煮取量来分析,不难看出其凡用附子必须久煎,如四逆汤是用水3升,煮取1升2合,煮取量为用水的40%。而桂枝加附子汤则以水7升,去滓温服1升,煮取量仅为用水量的1/7。这些都可以说明《伤寒论》中已经认识到附子久煎可以减其毒性。近代研究证明,制附片经120℃水煮40min其毒性仅为生附子的1/500~1/350,而附子的强心作用未受影响。在临床运用中,处方中用附子时,必须注明先煎60min以上,再同其他药合煎就不会发生不良反应。亦可同等量的生姜合煎,能更好地降低毒性和增强疗效。在服用方法上最好是每日2~3次。对于亡阳之重证也可仿照《伤寒论》中浓煎汁顿服,使药力集中。总之,使用附子治病时一定要煎法得宜,饮用有度,亦是防止不良反应的重要一环。
4.注意剂量:附子的用量还须因人制宜,因病制宜。一般情况下重病用量较大以15~20g为宜,病较轻者用量较小以10~15g为宜,身体强壮者用量较大以10~20g为宜,身体虚弱者用量要小以6~10g为宜,青壮年用量较大,以10~15g为宜,老年、儿童用量宜小,以3~6g为宜。按药典规定附子内服常用量为3~15g,用时先煎以减低毒性。如用9~15g先煎50min,15~20g先煎1.5h,25~30g先煎
2.5h,35~50g先煎3h;合理配伍:配伍干姜、炙甘草、党参、黄芪之一可解附子毒;慎与蟾酥、罗布麻、麻黄、山,楂合用;附子反半夏、贝母、白及、瓜蒌,畏犀角故不宜配伍;不宜与酒同用。
5.避免附子中毒:1)必须用炮制过的附子,禁用生品;2)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随意使用含有附子的单验方(特别是含有乌头的中成药);3)严防超量用药。张仲景用附子约分三等用量。取附子温经散寒止痛时,用18~27g;温补脾肾阳气时,用9~18g;用于寒热夹杂、虫积寒聚时,用6~99g。4)大剂量用附子,必须先水煎1~3小时以上,再入它药同煎。实验证明,附子经长时间煎煮后,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显著降低。有资料表明,附子经加热处理后,毒性仅为原来的1200。但其强心成分经煎煮后不被破坏。5)附子与干姜、甘草同煎,其生物碱发生化学变化,毒性大大减低。
6.附子的中毒解救:附子中毒解救方法为:1)用高锰酸钾或浓茶反复洗胃;2)以迷走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者(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对异位心律失常(室早、室速)明显者,则应用利多卡因,如两者皆有,可同用之;3)电击转复;4)相应对症治疗;5)中药解救方为:金银花30g,绿豆100g,生甘草60g,水煎内服;或蜂蜜内服,每次120g,必要时可服至500g。轻者也可先用肉桂泡水催吐,再大量饮冷开水,;或用生姜120g煎水服。也可用绿豆120g,甘草60g煎水服,其他如干姜、肉桂、人参、黄芪等均有一定疗效。重者可用苦参20g、甘草10g煎水服之。
下一篇: 石斛夜光丸的作用功效与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