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郁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2023-06-10 14:19:05 0

痰郁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概述】

痰郁是以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痛,咽部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停聚于脏腑、经络,凝聚而成。治疗上应以舒肝理气、健脾化痰开郁为基本原则。现代医学的癮病、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辨证治疗】

1.痰气郁结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痛,咽中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略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立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主方: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加减:胸闷重,苔白腻,脉弦滑者,加全瓜蒌,薤白。

2.痰郁化热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烦躁,口干口苦,便秘,胸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立法:清化痰热开郁。

主方:温胆汤(《千金方》),加黄芩,黄连、陈皮。

加减:心中烦闷者,可加山栀子;便秘者,可用碟石滚痰丸加全瓜萎。

3.痰组气滞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膈塞不下食,惊恐,胸胁胀满,舌苔白腻,脉弦滑。

立法:理气化痰开郁。

主方:远志散(《太平圣惠方》),加蔻仁、川贝母、全瓜蒌。

加减:兼脘腹胀者,加厚朴、腹皮。

4.痰蕴脾胃

临床表现:精神抑郁,纳呆腹胀,恶心呕吐,痞满不舒,倦怠乏力,身重嗜睡,舌胖,菩白腻·脉濡缓.

立法:健脾化痰。

主方:平胃散(《和剂局方》)。

加减:倦意乏力重者,加六君子汤;恶心呕吐者,可加黄连、苏叶、生姜;腹胀甚者,可加厚朴,枳实、大腹皮。

5.痰郁于肝

临床表现:咽中不适,似有物梗塞,胸胁隐痛,易怒普郁,菩薄白腻,脉弦滑。

立法:解郁化痰。

主方:四七汤(《和剂局方》)合逍遥散。

加减:脘胀者,加木香、砂仁。

6.心脾两虚

临床表现: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谈,苔薄白.脉细。

立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主方:归脾汤(《济生方))。

加减:心胸郁闷,精神不舒者,加郁金、佛手;头痛,加川芎、白芷、菊花;以气血两虚为主要表现,如少气懒言,自汗,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者,可用八珍汤;偏脾气虚而纳呆食少,脘腹胀满,少气懒言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偏脾阳虚而手足不温,形寒怯冷者,可用拯阳理劳汤。

【其它疗法】

体针

取穴:百会、内关、神门,丰隆、三阴交。

配穴:心前、脾俞、厥阴俞。

刺法:毫针施平刺法,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文献参考】

1.“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练习》)2.魏长春验方(百合龙琥甘麦大事汤):百合24克,青龙齿9克(生龙骨12克),琥珀粉3克。炎甘草6克,淮浮麦15克,红枣5校。用于精神抑郁,心脾两虚者.

【西医诊断参考】

癔病(1985年10月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制订):

1.癔症性精神障碍,至少具有以下6项症状中的一项,并与精神因素有关:

(1)阵发性意识范围缩小,包括朦胧状态、迷惘状态、昏睡状态、强直性昏厥状态、附体状态、神游状态、梦幻状态。

(2)具有情感发泄特征的急剧情感暴发。

(3)心因性遗忘。

(4)心因性痴呆,包括假性痴呆,童样痴呆,近似回答综合征.

(5)身份障碍,包括双重人格,多重人格。

6)阵发精神病性障碍。

2.癔症性躯体障碍,至少有以下症状之一:

(1)不符合神经分布的感觉缺失。

(2)感觉过敏或疼痛。

(3)失明、管视和单眼复视。

(4)耳聋,

(5)失音或喉部梗阻感。

(6)肢体瘫痪,站立不能或步行不能。

(7)肢体抽动、震颤或痉挛样发作:

(8)其它功能性躯体障碍,

应排除躯体疾病及脑器质性疾病,及药物引起的疾病。

关键字:  痰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