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疝的中医辨证治疗

2023-06-16 20:23:51 0

狐疝的中医辨证治疗

【概述】

狐疝是因肝气失于疏泄或小儿老年气弱,或腹内压力增加时,使肠管等腹内器官滑入阴囊而成。以腹股沟处有肿物突起时大时小,胀痛俱作,如狐之出入无常为主要表现的疝病类疾病。

本病见于西医学所指的腹股沟疝。

【诊断】

1.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婴儿和中老年男子较多。

2.临床表现:早期除腹股沟部或阴囊部发现有可复性肿块外,并无明显病象,若肿块较大,局部有沉重下坠感和腹部不适。常因久立、劳累哭号,咳嗽,愤怒等而加重或引发肿物下坠。

3.当站立咳嗽时,肿块处可触及膨胀性冲击感,令患者平卧,用手抚推,肿块即消失。

4.肿物下坠阴囊而不能回纳并有腹痛便秘等症者为疝块有嵌顿之征。

【鉴别诊断】

1.水疝:阴囊一侧或双侧肿大如囊,睾丸不可触及,不红不痛为主要表现,肿块上端不进入腹股沟管,透光试验阳性。

2.血疝:有外伤史,阴囊肿大,皮色紫暗。

【辨证要点】

本病多因郁怒伤肝、肝气失于疏泄,或寒凝滞肝脉,筋脉不利或小儿形体未充,妇女产育劳损,老年体虚气弱,过度劳累耗气以致气虚肌弱,筋脉弛缓,失于摄纳,当腹内压力增加时,使肠管等腹内器官滑入阴囊而成。临床详辨病证之虚实轻重。

部分婴幼儿可随生长发育而自愈,其余一般难以自愈。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嵌顿或绞窄而危及生命。

【辨证治疗】

1.寒凝气滞型

症状:腹股沟处肿物突起,时大时小,冷胀作痛,痛牵少腹,得温痛缓,舌淡苔白,脉沉紧或弦。

治法:温里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暖肝煎。

处方:当归10克、枸杞子15克、肉桂5克、沉香6克、茯苓15克、小茴香10克、乌药10克。

2.气虚寒凝型

症状:睾丸冷痛牵引少腹,其痛绵绵,得温则缓,按之痛减,面色淡白,畏寒肢冷,舌淡边有齿痕,薄白或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阳益气,散寒止痛。

方药:暖肝煎加味。

处方:当归10克、枸杞子15克、肉桂5克、沉香6克、茯苓15克、小茴香、天台乌各10克,黄芪15克,川楝子30克、橘核15克。

3.脾气下陷型

症状:阴囊肿物易下难上,气下坠感气短神疲,食少腹胀,面白舌淡脉弱。

治法:补气升提。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升麻10克、柴胡9克、甘草6克、荔枝核15克、川楝子30克、香附15克。

4.肝郁气滞型

症状:阴囊肿物时大时小,胁肋作胀,少腹急结不舒作痛,怒则肿物明显,舌苔薄白、脉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天台乌药散加味。

处方:乌药10克、木香、小茴香、青皮各10克、良姜6克、槟榔15克、川楝子30克、荔枝核15克、橘核15克。

关键字:  狐疝  狐疝的中医辨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