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思维导图(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哪个版本好)
事实上,距离我第一次阅读这本书,已经过去了4年之久。当时读完全书,我的感受就像是陪伴中国经历了那黑暗的70余年一样,心中更多的是一种愤慨。愤慨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愤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愤慨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但如今再一次拿起这本书时,我的心中却少了一份愤慨,多了一份领悟,或许这可能就是阅读的乐趣吧。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对于这段历史的理解。
1840这个数字对于中国的历史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点。就像公元前221代表着中国的大一统,1949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样,它也有其独特的意义。但不同的是,另外的二者都是代表了中国的繁荣昌盛,唯独1840却是中国历史黑暗的代表。众所周知,自秦朝的建立起,我国无论是经济、文化或是军事实力都处于世界的一流水准,甚至在唐朝时,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壮观景象。但随着时代的变更,在17、18世纪远在大洋彼岸的欧美强国都已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进入了工业革命。而此时的中国统治者却还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继续实行着闭关锁国的政策。
终于,在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农业文明很快在与工业文明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南京条约》的签订也让中国首次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清朝统治者将此次战败的原因归结为准备不足,于是乎16年后的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虽在起初全力应敌,但依然不得不接受冷兵器已被时代淘汰的现实,最后不仅遭遇了火烧圆明园的耻辱,还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在这次战败后,清政府的统治者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落后,开始了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但洋务运动的本质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虽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但此后甲午战争的战败也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此时中国的先进思想家发现仅仅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是不足以拯救中国的,于是开始了以光绪帝和康有为等一众思想家带头发起的戊戌变法。但由于戊戌变法的涉及面仅停留于知识分子,尚未涉及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因此很快被朝廷中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所镇压,戊戌变法宣告失败。但不得不承认,仅仅进行了百日的戊戌变法仍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之后的五四运动做了重要的铺垫。
而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更是走过场般地欺骗了人民的感情,也因此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不再对清政府抱有幻想,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但辛亥革命虽然一定程度上该表中国的国体,推翻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但人民的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无法跟上制度上的变革,终究被袁世凯盗取了革命的成果。
终于在1919年,由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在巴黎和会上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加之政府当时与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在学生的带领下开启的,因此此次运动的普及程度也远超此前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可以说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那么为什么在70余年间中国尝试了如此多的改变,仅有最后的五四运动成功了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每一次改革或革命究竟改变或学习的是什么。
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器械制造;戊戌变法学习的是西方的先进思想(仅限于知识分子);清末新政更是从未实行,一直在预备立宪阶段;辛亥革命改变了政治体制,却未改变人民落后的思想;五四运动核心是反帝反封建,也是寻求思想和文化上的改变,但其覆盖面从最初的学生到后来的工人,可以说是涉及到了社会中大部分人。
我们可以看到,学技术行不通,那就学思想,思想行不通那就学制度,制度还行不通又回到了思想,只是最后一次的思想是大家一起学,换而言之,就是利用了人民的力量。因此,五四运动的成功不仅仅归功于其学习内容的正确,更加归功于其巧妙地发动了人民的力量。
事实上,在我国历史上不乏利用群众的力量获得胜利的例子。近代我国的建国之路历经坎坷,但由于我国农民人数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为后来共产党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当下我们所身处的社会仍处于一个巨大的变动中,我们的祖国正在快速地发展,而我们每一个人正是人民群众中的一份子。因此,习总书记所提出的的中国梦不是他一人或是一个领导班子的努力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依靠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的不懈奋斗和努力,来实现我们每一个人的中国梦。
顾君安
文字:顾君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郭 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