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幼儿园严书记事件(四川幼儿园严书记事件)
5月11日,网络上火了一位“严书记女儿”,确切的说应该是“严书记女儿”的妈妈,因为她在其女儿的班级的微信群对老师里说道:“陈老师,你马上在全班当着所有师生给严某某(严书记女儿)道歉,否则,我通知你们集团领导来给我解释你对严书记的女儿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此外这位严某某妈妈还声称,严某某已经被四川嘉祥外国语学校确定为幼升小的内定生。(该外国语学校当然是当地一所优质名校。)
官威十足的言语,盛气凌人的姿态,自然能引出网上的汹汹舆情,不过我觉得严书记是何人并不重要,这位“严书记夫人”是前任严夫人还是现任严夫人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样教育孩子真的好吗?
“陈老师,你马上在全班当着所有师生给严某某道歉,否则,我通知你们集团领导来给我解释你对严书记的女儿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是该家长在看到班级群里吐槽后,公然@该老师的一句话。
一时间,该事件的群聊截图瞬间引爆网络,“严书记的女儿”的爆红程度堪比昔日“我爸是李刚”,无数网友开始刷屏奋战,势要对“严书记”及“严书记”老婆背后的故事一探究竟。因此,后续关于“严书记”的真实身份、豪宅、天价幼儿园与收入的落差、离婚真伪性等私密信息,接二连三被爆,舆论的风向也一转再转。
然而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这期间暴露出来最大的问题难道不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吗?为什么最重要的关注点却没有得到该有的关注。
无关乎身份这一概念本身就是每个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带给孩子的教育,而如果本身拥有一定的“身份”,却把官本位的思维带到教育里,那么,这种对孩子的不成熟的爱,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殃及周遭。
事实上,这位“严书记的女儿”在妈妈如此“护犊子”的教育之下,其心性早已初现端倪,有知情人表示,“她喜欢欺负班上别的小孩儿,每个小朋友都挨过打”,这个幼儿园里的孩子非富即贵,相信有背景的远不止她一个,如果对这样的孩子她都能下手去打,如果换在普通的学校还能怎样?有一天走上社会之后对不如自己有钱有地位的人,她又会怎样?难道这样的教育不该值得我们警醒吗?陈老师说要让其单独坐的吐槽,又有什么错?身为老师,在遇到这样的熊孩子的时候连抱怨一句的权利都没有吗?
美国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说:“许多父母不重视孩子的礼仪。学习礼仪可以让孩子关注他人,看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尊重他人,这是良好品德的核心。”
即便是身为美国前总统的奥巴马,对女儿的教育理念也一直是:要心中有他人。故而,两个女儿马莉娅和萨沙志愿帮助穷人,并选择以尊重他人、社区服务为教学理念的希德威尔友谊学校就读;平日里拥有良好的教养,既可以安安静静地坐在观众席中听父亲演讲,也能够微笑着倾听陌生人为她们唱生日快乐歌。
很显然,“严书记女儿”的妈妈,没有做到这点。
面对孩子在学校欺负同学的表现,她的第一反应不是去跟老师了解事实、跟孩子交流情况,并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而是不分青红皂白,便张牙舞爪地用身份去压制老师。或许,有人会说,孩子还小,无需思虑过多,可长期接受这种带有浓厚身份色彩的教育,且不被告知欺负同学是不对的,真的能保证孩子不会受到错误引导吗?
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李奥纳多·伊让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追踪调查了800多名8岁的儿童,其中最经常欺负同学的25%的儿童在长大到30岁时,四分之一都有过被警方逮捕的经历,而在对照组中只有5%的孩子有过相似的经历。这份研究似乎告诉我们一个情况——童年时期喜欢欺负同学的孩子,比起常人,更容易脱离正常人际社交轨道,其最终走向的地方也更可能会是暴力犯罪、锒铛入狱。
当然,“严书记女儿”事件里该妈妈的所作所为,其实也反映出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状:
很多家庭的父母,都希望能够帮助孩子解决他们在家里家外遇到的所有困难,包括人际危机等等,导致孩子失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且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的很多父母却在越俎代庖,打着爱的名义,不断阻碍和摧毁孩子的这种能力。
有些极端的父母,更是分不清帮助与伺候的界限,亲手将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打磨殆尽:
2003年,已读3年研究生的“神童”魏永康,被学校劝退,此前,他2岁就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完成初中课程,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但从小没有洗过一双袜子,即使在17岁考研究所之前,也是一边看书,一边由母亲喂饭;2009年,河南青年杨锁因从小被娇生惯养而懒惰成性,父母去世后,他有活儿不干、有事难当,就连村里人给他的肉、菜,一直放臭也不煮熟吃,最后活活饿死在家中;2017年,《变形记》里16岁的女孩刘思琦,姑姑帮她剪趾甲,妈妈帮她穿衣服袜子卷裤脚,就连吃饭都要阿姨喂,每个月的零用钱要几万,最多曾一天花掉11万,她的名言是“你有钱你不花干嘛”……
俗话说,孩子的教养反映父母的修养。刚出生的孩子只会哭,爬走跳跑、说学逗唱都是需要时间慢慢去学,这离不开父母耐心且正确的引导。可一旦父母的引导变成过渡干预,就只会严重破坏孩子原本该有的生活节奏,让孩子失掉独立性。因此,如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得体退出,是所有父母必须面对的现实、必须教会的技能。
韩剧《请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说的那句“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令无数网友落泪。
谁说不是呢?比起“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我们更愿意相信每个父母是因为第一次做父母而深怕给予孩子的爱不够,也是因为第一次做父母而有所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