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东渡的故事概括200字(鉴真东渡的故事概括30字)
听见
我苏
最江苏的声音,永不落幕的乡愁
唐朝最有名的两个和尚,
一个是玄奘,一个是鉴真。
一个死活都要去西天取经,
一个死活都要去东边传戒。
玄奘去西天取经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功德圆满,
鉴真去日本传戒
更是多灾多难,六次出海,
最后双目失明才到达日本。
他们的努力足以感天动地,正应了那句话
“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你让步”
今天主播范舟为大家
一起追忆吴楚风流——鉴真东渡的往事
配色方案
△主播范舟
▽点击收听▽
鉴真东渡之前日本已有佛教
首先要明确一件事,鉴真去日本之前,佛教已经在日本生根发芽了。当时日本处于奈良天平时期,政府仿照唐朝推行租庸调制。但是,拿来主义害苦了日本人民,人们为了躲避沉重的剥削和逃避兵役,数以千计的老百姓选择“寂居寺家”,原因很简单——当和尚不用纳税。
早在中国南北朝时期,佛教就先传入高句丽。因为佛教曾经是北魏的国教,影响非常之大,高句丽、百济、新罗便仿效中原王朝,四处修建寺庙。后来佛教经高句丽传入日本,圣德太子了解到佛教是中原的大教,于是仿效中国,兴建寺庙,形成了日本的早期佛教。
在孝谦女天皇时期,出现了一个特殊情况。因为日本曾有规定:所有寺庙内的和尚不用交税。所以很多民众尤其是底层百姓为了逃避赋税于是便纷纷出家为僧。恰巧在当时的日本想要出家为僧只要“自行受戒”即可,所谓“自行受戒”就是找个地方自己把自己头发给刮了,就算自行受戒完成,成为僧人。
由于出家一点难度也没有,还有优惠政策,因此许多人趋之若鹜,纷纷自行受戒。普通百姓都去当和尚了,那谁来交税?当时的日本朝廷,收入是一天比一天低。真是愁坏了女天皇。
孝谦天皇想到了向中国唐朝学习“专一受戒”制度。所谓“专一受戒”就是出家前必须通过国家级的考试,还要有大师专门受戒,才算正式出家。这种高难度的考试,即提升了出家人的质量,也没有影响赋税,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这种先进制度却遭到日本本地僧人的反对。
鉴真受邀赴日本弘扬佛法
日本天平四年即唐开元二十年(732),日本政府准备任命青年和尚荣睿、普照随遣唐大使代表日本聘请名僧赴日讲佛授戒。
733年,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到中国。他们听说扬州大明寺的鉴真是一位高僧大德,不仅是一位受具足戒的高僧,而且在建筑、绘画,尤其是医学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于是前去拜访,他们向鉴真讲了日本虽有佛法但缺少授戒名僧,请求鉴真去日本弘法。
鉴真阿育王寺安歇。第三次东渡失败了。
鉴真第四次东渡
第三次东渡失败后,鉴真决定在朝廷不甚注意的福州出发,然而当地僧众出于担心鉴真东渡发生危险的好心,对鉴真看护甚严,并将其行踪报告官府。鉴真在从阿育王寺前往福州的途中被官府追回送至扬州。第四次东渡失败。
鉴真第五次东渡
鉴真在扬州继续准备东渡物资。天宝七载(748)六月二十七日,鉴真僧众、水手等三十人在扬州出发。出长江后遇大风,船在风浪中完全失去了控制,随风浪漂泊,淡水早已用完,人们严重晕船,食物难咽,死亡威胁着每一个人。十一月间,失去驾驭的船在海上一连漂了十四天,终于靠了岸。上岸后傻了眼,原来他们漂到了海南岛的振州。好在那里的官员和百姓非常欢迎他们,鉴真等人在那里留居一年有余,修寺造佛,登坛授戒。
当时,鉴真也想,是不是佛祖指点他去西方,而不是去东方呢。
但是,在荣睿、普照等日本和尚的催促之下,他决定重返扬州。他们从振州出发,经广西、广东的返途中,行至端州(今广东高要)时,荣睿病重离世。行至韶州(今曲江)时,普照离鉴真北去。
荣睿的死,普照的离去,加之旅途的艰辛,使鉴真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他感受暑热,眼睛渐渐模糊起来,虽经医治未见好转。至吉州(今江西吉安)时,祥彦又因病去世。祥彦是鉴真最得力的优秀弟子,他最先表态支持东渡,一直追随其左右。
这一年,鉴真63岁了。然而,这一系列打击和挫折并没有吓倒鉴真,相反,东渡的决心更坚定了。
鉴真第六次东渡
天宝十载(751)春,鉴真回到扬州,又着手筹备第六次东渡。天宝十二载(753)十月十五日,日本政府派出由藤原清河大使率领的第十次遣唐使团,从长安返回日本途中经扬州,到延光寺拜访鉴真。藤原清河将邀请鉴真和唐玄宗拒绝鉴真出国一事告诉了鉴真,并希望他自己决定。鉴真当即表示愿意同行,经商量后决定在十月十九日出发。
日本使团的来访,引起了扬州僧俗的注意,出于对鉴真的保护,扬州僧众对他看护很严,鉴真无法脱身,眼看十九日就要到了,东渡计划再次受到了考验。正在这时,鉴真弟子仁婺从婺州(浙江金华)来到扬州,听说师傅东渡受阻,十分同情,便决定用自己来时乘坐的船接鉴真离开扬州,到黄泗浦(今张家港西北长江之滨)搭乘日本遣唐使船,开始了第六次东渡。
与藤原清河等会合后,又发生了麻烦。广陵郡的地方官已听到鉴真准备渡海去日本的传闻,因此决定检查日本遣唐使船,机警的副使大伴古麻吕秘密将鉴真等安排在自己的船上,躲过众人的注意。不久,在第五次东渡失败后离去的普照也闻讯从阿育王寺赶来。这次遣唐使船同航的有四艘,第一号船是大使藤原清河,第二号船是副使大伴古麻吕,第三号船是副使吉备真备,第四号船是判官布势入主。
十一月十六日,四船出发,一路顺风。
二十一日第一号、第二号两船到达阿儿奈波岛(日本冲绳),北行至多祢岛(种子岛)西南,遇第三号船。
十二月六日,海上又起南风。
一号船被风吹到了南方的越南中部,结果与当地人发生冲突,论打仗当时日本人是不行的,大半船员丧生,藤原仅以身免,返回长安。和他同难的还有一个人很有名,就是李白、王维诗中提到过的阿倍仲麻吕(中国名字晁衡)。
鉴真所乘的第二号船终于在二十日到达萨摩国阿多郡秋妻屋浦(今鹿儿岛川边郡坊津町秋目)。
天宝十二载十二月二十六日(天平胜宝五年,即753 年初),经四十天的海上颠簸,鉴真一行在僧人延庆的引导下进入日本九州的太宰府(今日本福冈)。
鉴真一行前后历时十二年,六次启行,五次失败,航海三次,几经绝境。先后有三十六人死于船祸和伤病,二百余人退出东渡行列。只有鉴真笃志不移,百折不挠,终于实现了毕生的宏愿。
鉴真大师此去日本,带去并宣讲了天台经书,奠定了日本天台宗的基础。
除了弘扬佛教,鉴真还把当时先进的唐文化大量介绍给日本人民,带去了大量医学、香料、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资料。对日本人的生活方面,鉴真一行也很有影响。据说日本制作豆浆和豆腐的方法,就是鉴真传过去的。所以日本豆腐店的老板都把鉴真视为开业祖师。直到现在,日本豆腐店老板仍以各种方式纪念鉴真。
鉴真与唐招提寺
鉴真到达日本后又过了几年,淳仁天皇将曾经的皇太子宫邸赐予鉴真建寺,于是鉴真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如今这座寺庙成了日本的国宝,被誉为日本最大最美的建筑。
唐招提寺最著名的建筑就是金堂。金堂前八根巨大的廊柱隔出七个空间,全部斗拱木结构的建筑外表气势宏大,简洁有力,屋檐凝重而修长,末端高挑有度,在视线上平衡安稳而又不失灵动。古老的木门木柱都没有雕饰和油漆,纯木的表面洁净无光。
梁思成先生曾道:“对于中国唐代建筑的研究来说,没有比唐招提寺金堂更好的借鉴了。”
从鉴真到如今,这里逐渐成为日本的最高佛学院。鉴真年迈,回国无望,自此远离红尘,静心传道养花。763年,鉴真面向故乡大唐和象征极乐世界的西方端坐圆寂,享年76岁。
唐招提寺的金堂保存到今天,却犹如时间的方舟。1998年,唐招提寺入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在寺院后面的庭院深处,来自鉴真故乡扬州的白色琼花与紫藤,在寂静一片的夕阳中开得正好。
聆听更多江苏声音
请锁定江苏文艺台FM91.4
每天13:00
《听见我苏》
----------END----------
上一篇: 蟹心在哪个部位图片(蟹心为什么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