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怎么读拼音莫高是什么意思(敦煌怎么读音是什么)
如要想高效率地解读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去当地博物馆看看。博物馆提供了一张名目详实的菜单,会对城市的轮廓、精髓、来龙去脉有专业概括性描述。走完博物馆,再根据你的时间、体力、旅资、兴趣点制定行程。这样的旅行将不再是盲人摸象或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奔波。敦煌的看点实在太多,落地敦煌,博物馆理应是头一站。
中国有名的博物馆很多,而像敦煌博物馆这样内容广博深厚的屈指可数。整个敦煌如同古代文化的富矿,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出土一些震惊世界级的文物,因研究这些文物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考古发现的速度,以至于要成立一门敦煌学、设立研究院来跟上节奏。
敦煌的文物往往有改写历史的功能。能进入敦煌博物馆展厅的都被精挑细选,极具观赏性、代表性。敦煌的艺术宝藏远多于中国其他任何地方,这一方面归功于敦煌干燥的气候利于保存,另一方面是历史机缘。中国几次翻天覆地的改朝换代折腾对其影响甚微,甚至还促进了这里文化更好发展。
华戎交汇都市的起起落落
敦煌也被称作“华戎交汇的都市”。“戎”指西戎,即华夏族西边少数民族总称。汉代之前西戎很强大,屡次进犯关中,导致西周灭亡。之后西戎中的游牧部落“匈奴”崛起,占领着河西地区。直到强盛的汉武帝的时代,为了实现东西方交流沟通,终于爆发了汉匈战争。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匈奴彻底败北,全部退出漠南地区,从此大汉朝掌管了河西很大一部分土地。8年后汉武帝在河西设郡,最西边的国土就是敦煌郡。
两千年前的敦煌生态环境优越,是一片总面积达16.8万平方公里的绿洲,它是大汉朝唯一的贸易口岸,同时也是重要军事要塞,修了大量长城、烽燧,设两关。随着大汉朝将失宠和获刑的官员不断发配至此,敦煌开始有了汉文化。
敦煌的初次文化高峰发生在魏晋南北朝(公元213~589年)。中原王朝在这段时间经过一系列折腾,百姓疲惫不堪,西晋“八王之乱”将中原打回修罗道。当时的西凉(今武威)获得了丝路贸易最大利益,是全国少有的安定富足城市。大量难民涌向西凉后得知更西边还有个像世外桃源一般美丽的敦煌,便怀揣着梦想,扶老携幼前往。从此这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文化有了主导地位,还促使了莫高窟的缘起。
到了隋、唐朝。敦煌又迎来了太平盛世。链接长安的丝路贯通,再次成为东亚帝国第一贸易口岸,无比繁荣。之后唐朝灭亡,又经历了归义军、西夏、元的统治,直到明朝收缩防线,彻底放弃敦煌。敦煌的光芒在这段时期逐渐黯淡,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明清两代,敦煌的人口极为稀少,对文物也没有太大损害。
超值旅行,为汲取养分而来
敦煌的考古价值重心在唐以前。包括上世纪初,西方学者掠走的大量文物也属于这一时期。有趣的是,敦煌一直保持着浓浓佛教氛围,走马灯般的政权更迭都没有对它造成损坏,这一点很像日本佛国奈良。
当然敦煌的文物价值不仅是学术上的,还是美学上。“美”是哪儿来的?是从从容地生活环境、闲情逸致、宁静饱满的思想以及丰富的浪漫想象来的。敦煌所经历的文化盛世巅峰让其他中国其他石窟艺术黯然失色。它不是官方的用金子堆出来的文化,而是全民享受在其中。
历史活跃在这一带的有斯基泰人、塞种人、月氏、粟特人、吐蕃人、回鹘人以及党项人。不同人种的不同习俗,不同文化思想交融,让敦煌富有趣味性,这些体现在洞窟壁画上。其中让人得到启发的不仅是佛教典故、生活状态,也是壁画本身的色彩线条搭配。
在敦煌石窟,因保护原因不方便对外展现的内容,在敦煌博物馆有所体现。今天一同参观的游客中不少是来自美院的学生。他们希望能像张大千那样,从壁画上得到一根激发灵感的线条,来为自己的作品画龙点睛。博物馆也是一个轻松畅所欲言的交流场所。一楼大厅有范燕燕老师的艺术作品展。这位学姐的作品风格灵动飘逸,布局构图色彩处处散发出敦煌美学之道。
“为汲取艺术养分而来”,这恐怕是最划算的旅行。在敦煌壁画中有一种艺术生命的传承,用无言的方式赋予稚嫩的学子无尽的绘画灵感与激情,这或许会使他们更以毕生守护作为对敦煌艺术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