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领汉服左边在上还是右边在上(交领是哪个朝代的)

2022-11-16 21:52:33 0

交领汉服左边在上还是右边在上(交领是哪个朝代的)

如果这是篇演讲稿,那么我会以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开场白,

“现在稍微上点档次的酒店,都会为客人提供浴袍,如图所示,想必大家都曾穿过或者见过。但你真正会穿浴袍吗?分得清楚浴袍的正确穿法是领口左边压右边还是右边压左边,或者男女有别各有各的穿法?”

如果提问后再在现场搞一个问卷调查,

“认为左边压右边的请举手”“认为右边压左边的请举手”“认为男女有别的请举手”

那么观众的答案将会是五花八门,即便勉强答对的人也不一定都说得出其中的道理。

究竟浴袍的正确穿法是什么,以及其中的道理是为什么,这就要牵扯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其中的缘由请听我细细道来。

一、中国的穿法

《论语·宪问》中记录了这样一段对白

子贡问孔子:“管仲是不是仁人?”

孔子回答:“管仲当然是仁人。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微管仲,吾其被(读‘披’)发左衽矣)”

孔子话中提到的“被发”“左衽”在当时的中国人眼里,就是不文明、不开化的表现。那么文明人的装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反之,文明人的穿着打扮就应该是“束发”和“右衽”。

束发即男孩15岁时应束发为髻,通过对头发的约束体现出对自己的约束,对道德的约束。

右衽即衣襟向右开。因为大多数人是右撇子,衣襟向右开会更方便,因此汉文化便通过礼制规定了右衽为文明的穿衣方法;同时也规定了左衽这种既不方便又不文明的穿衣方法为逝者的穿衣方法,言外之意就是穿上了就不用解开了(《礼记·丧大记》)。

由此,我们可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穿衣应当“交领右衽”。交领是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右衽指衣襟向右开。并且,右衽和左衽不是正装与便装的区别,不是高贵与低贱的区别,也不是男女有别,而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生者与逝者的区别。

所以综上所述,浴袍的正确穿法也应该是无论男女统统交领右衽——衣襟向右开,领口左边压右边。

二、日本的穿法

假设再次回到文章开头设想的那个演说现场,针对上述这些看似有理的陈词滥调,定会有观众如此反驳,

“你讲的是2000多年前的旧理论,怎么能用它来指导今天的浴袍穿法!说委婉点,这些理论是过时的;说直接点,这些理论是糟粕的。”

诚然,在近现代史上,我们已经用“过时”和“糟粕”这两个词否定了太多的中华传统文化,也不差再否定浴袍的穿法。

可惜,在我们的邻国日本,他们却依旧把1000多年前从中国学过去的这套穿衣理论“交领右衽”奉为圭臬。

日本的传统服饰主要有两种,分别叫做和服和浴衣,两者都是从中国引进的,可以简单地作区分为:和服是复杂华丽的浴衣,浴衣是简单朴素的和服。

浴衣本质上就是浴袍,只是经过日本人改良后,成为了一种适用于更多场合的便装。去日本旅游的游客,不一定会穿过和服,但一般都会穿过浴衣,因为泡完温泉后身着浴衣喝杯烧酒,这难道不是日本旅游的绝佳享受之一吗?

不会穿浴衣怎么办?没关系,在入住温泉酒店之前,导游都会提醒游客注意事项,其中必定有一条:穿浴衣要右衽,也就是领口要左边压着右边。

“交领右衽”——这难道不是中国人传过去的规则吗?现在却需要提醒中国人了。

三、欧美的穿法

再把视线回到那个演说现场,继浴袍的正确穿法之后,我会再提出下一个问题,

“刚才我们讨论了东方的穿衣方法,那么现在说说西方的穿衣方法。西方最具代表性,也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两种衣物,莫过于西服和衬衫。当然,西服和衬衫的穿法无论是左衽还是右衽,都在出厂时被固定了,没有留给消费者更改的权利。但大家是否能凭印象说出它们是左衽还是右衽?”

相信现场的答案同样会是五花八门,但我也相信能给出正确答案的人中一定是已婚女士居多,因为已婚女士在生活中能够经常接触到男装和女装。

正确答案是:西服和衬衫的衣襟开口方向是男女有别,男士右衽、女士左衽,即男士的是领口左边压右边,女士的是右边压左边。究其原因为:男装右衽,是为了男士自己穿衣方便;女装左衽,则是旧时欧洲留下来的习俗,因为那时贵族妇女都是由佣人来穿衣的,所以左衽更方便。

料想欧美人也会用穿着西服和衬衫的方式来穿着他们的浴袍吧,这点我就无从所知了。

四、虚无主义者的穿法

之所以会提笔写这篇文章,灵感来源于近期发现我家宝宝的童装中,有的是左衽,有的是右衽。似乎对于童装生产商来说:衣服嘛,能保暖就行,管它左衽还是右衽。

然而左衽右衽当真只是一个小问题吗?显然不是,在中国古代社会,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气节问题!还是以上文提到的《论语·宪问》中的那段对话来分析。

子贡问孔子的问题,完整的应该是,“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

公子纠是管仲原先的主子,根据“君忧臣辱,君辱臣死”的儒家道德观,管仲在他的主子被杀之后理应殉死,但管仲非但没有殉死反而还去效忠敌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汉奸。管仲的行为在当时亦被主流价值观唾弃,所以子贡才提出“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的疑问。

但是老师孔子却用“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一句话,有力地打消了子贡的疑虑,肯定了管仲在维护华夏文明方面的功劳——单凭这点就可以远远抵消他的不忠和不义。孔子还补充说,“管仲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由是观之,传承和维护华夏文明,是关乎到民族气节的头等大事,甚至是一种高于仁义忠信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的体现又以束发和右衽为代表。

历史上清军入关时,颁布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头令”,致使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为发而死。他们是舍不得那截头发吗?错,他们是舍不得华夏文明。历史大潮浩浩荡荡,自满清之后,中华便失去了束发的习俗,料想今后也很难再恢复了。

至于右衽,这是一个极容易传播和普及的可以体现中华文明的小举止,然而它却不为当今大多数中国人所熟知。这也不能怪大家,因为我们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服饰,进行现代化的装扮并不需要掌握右衽的知识。

五、结语

“今天的演讲,以浴袍展开,也将与浴袍结束……”

我不想在文章的最后堆砌一些道德祈使句,号召大家要如何如何去做,即便这样会让行文更加美观,让演说更加富有感染力。

我只想在演说的最后告诉现场观众,

“希望大家下次入住酒店时,如果需要穿着浴袍,那么请记得‘交领右衽’,即衣服的前襟要向右开,领口要左边压右边,因为这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写于2017年中秋节次日

———————分割线————————

如果人生没有大起大落,那么一支笔一张纸就是一片江湖。

关键字:  交领汉服左边在上还是右边在上  交领是哪个朝代的  交领和对襟的区别  交领是什么意思  交领襦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