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哲学属于什么哲学-深远的恋爱哲学
◆◆◆ ◆◆
人最爱的还是自己
我在辅仁大学讲课时,大家觉得我上课很随便,他们不像你们这么乖。那些女同学问,老师啊!哲学慢一点讲,先问一个问题,什么是恋爱哲学?我说这很难办啊,我上哲学的课,没有负责讲恋爱哲学啊!不过要我讲也可以啦! 我说,什么叫恋爱啊?自私到极点就是恋爱的最高峰,因为恋爱的时候,我爱你才爱你,我不爱你就不爱你,所以一切都要听我的,这个就是恋爱哲学,自私到极点就叫做爱。对不对不知道啊,请你们诸位年轻同学给我评论一下。(《列子臆说》)
前十多年,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我, 爱情哲学的内涵是什么?我的答复,人最爱的是我。所谓“我爱你”,那是因为我要爱你才爱你。当我不想,或不需要爱你的时候便不爱你。因此,爱,便是自我自私最极端的表达。其实,人所最爱的既不是你,当然更不是他人,最爱的还是我自己。
那么,我是什么?是身体吗?答案:不是的。当你患重病的时候,医生宣告必须去了你某一部分重要的肢体或器官,你才能再活下去。于是,差不多都会同意医生的意见,宁愿忍痛割舍从有生命以来,同甘共苦,患难相从的肢体或器官,只图自我生命的再活下去。由此可见,即使是我的身体,到了重要的利害关头,仍然不是我所最亲爱的,哪里还谈什么我真能爱你与他呢!(《老子他说》)
有“纯粹的友谊”吗?
譬如男女问题,有位学生问我,男女之间,难道没有纯粹的友谊存在吗?我说:几乎没有。但并不是完全没有,不过很难有。因为男女之间就是我爱你,如果我爱你,你不爱我,你就会“莫益之,或击之”了。很多女生要我讲恋爱哲学,我说我不懂,因为恋爱哲学就是:我爱你时就爱你,我不爱你时就不爱你,完全以“我”为中心。每个人都是为“我”,为“自己”,不会真正去爱人;有时即使做到爱人,也是为了“我”的需要而爱。所以说,这个爱的逻辑都是以“我”为中心,由“我”而来。 假使真做到了无“我”,那个爱不叫爱,就是仁,是慈悲。这种爱社会很少见,或者有两个人能做到,一个人已经死了,一个还没有出生。(《易经系传别讲》)
《易经》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道理?是一个变的原则。大家千万记住,宇宙间没有不变的事,没有不变的人,没有不变的东西。而且天天在变,随时在变,随地在变,无一而不变,也不可能不变。 所以我经常告诉年轻人,讲恋爱谈爱情,爱情是会变的呀!天地间很少有真的爱情,爱情是人文自然的产物,也随人为的意识而变化。(《易经系传别讲》)
留一点缺憾才美
年轻人谈恋爱,应该懂得恋爱的哲学。凡是最可爱的,就是爱得死去活来爱不到的。且看古今中外那些缠绵悱恻的恋爱小说,描写到感情深切处,可以为他殉情自杀,可以为他痛哭流涕。但是,真在一起了,算算他们你侬我侬的美满时间,又能有多久?即便是《红楼梦》,也不到几年之间就完了,比较长一点的《浮生六记》,也难逃先甜后惨的结局。所以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不欲盈”。虽然有那永远追求不到的事,却同李商隐的名诗所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岂非值得永远闭上眼睛,在虚无飘渺的境界中,回味那似有若无之间,该多有余味呢!不然,睁着一双大眼睛,气得死去活来,这两句诗所说的人生情味,就没啥味道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名利如此,权势也如此。即使家庭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也要留一点缺陷,才会有美感。例如文艺作品的爱情小说而言,情节中留一点缺陷,如前面所说的《红楼梦》、《浮生六记》等,总是美的。又如一件古董,有了一丝裂痕,摆在那里,绝对心痛得很。若是完好无缺的东西摆在那里,那也只是看看而已,绝不心痛。可是人们总觉得心痛才有价值,意味才更深长,你说是吗?(《老子他说》)
本来世界就是缺憾的,而且不缺憾就不叫做人世界,人世界本来就有缺憾,如果圆满就完了。像男女之间,大家都求圆满,但中国有句老话,吵吵闹闹的夫妻,反而可以白首偕老;两人之间,感情好,一切都好,就会另有缺憾,要不是没有儿女,要不就是其中一个人早死。《浮生六记》中的沈三白和芸娘两人的感情多好!其中就一个早死了。拿小说来讲,言情小说之所以美,只是写两三年当中的事,甚至几个月中间的事情。永远达不到目的的爱情小说才美,假使结了婚,成了柴米夫妻,才不美哩!(《论语别裁》)
彩蛋时刻
2020年2月初,由宁夏东方乙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银川心理咨询师协会与北京心海导航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200万开发的心理援助项目—— 心理驿站正式上线。平台通过自我测评疗愈、学习疗愈知识以及找专家咨询的三种方式全面解决社会群众抗疫中的心理创伤和问题。
心理驿站
关注
【银川市心理咨询师协会】
官方公众号
↓↓↓
→心理驿站→心理援助
本文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