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剪头死舅舅的由来 正月是什么时候(正月剪头死舅舅的由来是真的吗)
最近,许多小伙伴
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
头发长长了
我到底能不能在正月剪?
在我国
很多地方都有
“正月不能剪头发”
的民间习俗
究其原因
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
“正月理发死舅舅”
很小的时候
孩子们多数都会听过
这样一个故事
它的结构一般是酱紫的
一个小孩不听话
正月里非要剪头发
结果
他舅舅死了!
有多少宝宝被这一故事吓得不轻
为了自己亲爱的舅舅
决定坚决不在正月里剪头发!
真有几个胆儿肥的
非要正月里剪头发
万一碰上了亲娘舅
这可咋整?
现如今
很多人都处在“爱美”
和“爱舅舅”之间难以抉择
既然如此
小编就本着
一(闲)心(聊)科(调)普(侃)
的态度
跟大伙聊一聊
“正月的头发和舅舅”
那些事儿……
正月理发:跟舅舅没关系
“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源于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
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很多汉人,遭到了民众的反对,“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却遭遇了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上演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幕幕悲剧。
后来这种习俗在流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因“思旧”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变成了“正月不剃头——思旧”。后来,“思旧”被讹传为“死舅”,以讹传讹,也就有了后来“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正月不剪头”,有依据没有?
所以,正月剪不剪头和舅舅的健康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大多数舅舅也不会这么较真,如果非不让你剪,你就乖乖做个听话的好外甥宝宝吧~
那么,这个根深蒂固的老说法,是否就要被全盘否定、让人就此在正月放开了“剪戒”呢?
咱们先来看《黄帝内经》里“四气调神大论”中“春三月”的一段话: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这个古老的说法,可能也使古代的人们对正月里剃头比较忌讳。
有网友解释说:具体到理发上就是,春天的这三个月,应该让头发自由生长,而不该剪断;应该让头发松散地披在肩上,而不该扎得太紧。违反这个规则,就会伤到肺。
好嘛,原来剪头发还会伤肺?
人家《黄帝内经》的原文明明是“逆之则伤肝”,哪有肺什么事儿?
实际上,正解应该如此:
到了正月,天地间的阳气逐渐上升,所有万物都开始向外散发生长,根据“天人合一”理念,人也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穿着宽松的衣服,把头发解开,让它披散在肩上,要让头发自由地生长,而不应该剪断头发;也不能把头发扎得紧紧的,如此就会阻塞人的生发之气,也就约束了人体生机的勃发。
不但如此,为了人能够充分得到这种“生发之气”,还鼓励人们都出去踏春(这就是自古沿袭到今天“春游”的来历),当我们人体置于大地上一片绿芽初生的勃勃生机之中时,我们与天地合而为一,自然界的巨大能量就能灌输到我们人体之内。
春天五行为木,木对应人体的肝胆与筋脉,还主我们的情志。春天正是我们养肝护肝的最佳时间,也是我们舒展调整自己的情绪的最佳阶段。
所以综上所述,原来正月留长头发和医理、健康都有莫大关系。
由此可见,正月剃头这事跟舅舅一点关系都没有,纯粹是民间附会谐音罢了。误会啊!那除了“正月剃头死舅舅”还有那些俗语是误会呢?
那些被误传多年的俗语
1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还能理解点,因为很多地方“鞋子”的发音类似“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4
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
综上可见,
这“正月里剪头发”的行与否,
其实真的与“舅舅”没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