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榜样为少年儿童成长注入精神力量
【一线探索】
为了解当今少年儿童的精神追求和受到榜样感召的状况,改进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工作,更好地发挥榜样对少年儿童的作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在全国以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展了相关调查。
谁是少年儿童心目中的榜样
调研显示,父母是少年儿童最主要的榜样,运动员、科学家的榜样力量也有大幅度提升。统计发现,少年儿童心目中排名前10位的榜样分别为父母、老师、运动员、同学朋友等同龄人、英雄或功勋人物、科学家、歌手、演员、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政治军事人物。可见,少年儿童认为的榜样以身边长辈为主,父母和老师是少年儿童主要学习榜样。2011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也曾进行过同主题调研,与当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变化比较大的是运动员的榜样影响力,从第11位上升到第5位。其次是科学家的榜样影响力,从第7位上升到第3位。
袁隆平、苏炳添分别位列榜样选项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研究发现,袁隆平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榜样,位列第一,这说明科学家身上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正在被新一代年轻人用心体会并努力传承。与此类似,苏炳添位居第二。
研究发现,一些虚拟人物也成了少年儿童的榜样。哈利·波特作为虚拟形象对少年儿童的影响较大,在虚拟榜样中排序第一位,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虚拟形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与互联网有关的新兴职业从业者成为少年儿童的榜样。
学校榜样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宣传死板、缺乏个性、被夸大美化,家庭榜样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和别人家孩子比
研究发现,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选择的榜样,无论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选择的榜样的前10名中,都没有女性的身影。在所列出的榜样类别中,劳动模范排在第18位。在学校与家庭的榜样教育中,劳模也均排在较为靠后的位置,分别为第8位第9位。
数据比较发现,小学生对榜样的选择更多受身边师长及教材、课外书等传统读物的影响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受同龄朋友的影响更大,高中生受媒体等大众流行文化以及自己的影响更大,这说明高中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榜样的选择上更具有自主性。
调查发现,少年儿童认为学校的榜样教育主要存在“对榜样的宣传太死板”(23.6%)、“榜样千篇一律没有个性”(23.5%)、“榜样离太远起不到激励作用”(23.4%)等问题,比例均在两成以上。
对家庭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数据显示,家庭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排在首位的是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在所有问题中占比最高(29.4%),接近三成。说得太多、榜样跟自己差距太大学不了、榜样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榜样离太远起不到激励作用等,占比均在一成以上。
调查显示,少年儿童是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助推者、创造者,他们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但是鉴别力相对较弱,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力也较弱。互联网的发展助推了明星的流量与热度,很多明星或其背后的利益团体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营销。营销号的大量推送也使一些青少年受到追星文化的巨大冲击,甚至出现沉迷现象,总是忍不住想上网看各种明星的花边新闻,难以平衡学习、生活和追星之间的关系。
更新榜样教育理念,使榜样精神更好地被少年儿童理解与学习
更新榜样教育的理念,使教育性与趣味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多年来,榜样教育始终是我国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的有力抓手。在新的时代如何能让榜样教育对少年儿童更有影响力,让榜样教育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教育者是非常大的挑战。榜样教育的基础是榜样宣传,在当代宣传手段多元、宣传途径丰富的时代背景下,对榜样的宣传更要贴近少年儿童的兴趣,要把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榜样宣传直达少年儿童的内心,使榜样精神更好地被少年儿童理解与学习。因此,对榜样人物进行宣传时,既要重视教育性又要重视趣味性,把图画、视频、文字、故事、哲理等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生动形象地宣传和展示榜样人物。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挖掘榜样人物的新时代精神内涵,使传统榜样人物焕发新魅力。对新选树的榜样,也要重视精神内涵的宣传与展示,从而得到少年儿童内心的认可与接纳。
对传统榜样,家长、教师等教育者要善于挖掘和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尤其要明晰榜样的精神内涵,从而提升少年儿童对榜样的关注与喜爱。同时,要创新榜样教育模式,增加少年儿童对榜样的认知度与理解度、情感共鸣度,并且要结合日常生活增加少年儿童学习、模仿、体验、践行的机会,增强榜样教育的时效性。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少年儿童带来海量的榜样信息,这既有利于少年儿童更好地向榜样学习,也带来一些学习与模仿中的风险。互联网是把双刃剑,教育者要善于使用其利好的一面。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发掘少年儿童兴趣爱好和关注热点等,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心理发展特点等向其推送积极向上的榜样,推送健康的、正能量的信息。互联网平台也应主动承担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主动为少年儿童打破信息茧房,推送适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的榜样信息,使榜样的引领作用发挥得更加精准。
除了学校、家庭、社会对少年儿童进行的比较外显的榜样教育之外,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隐藏款”的榜样教育内容,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例如,校园的文化墙、横幅,家庭中的亲子话题,公共场所的滚动屏、雕塑等,都是隐性的教育资源,使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看到、接触到,从而能够见贤思齐。此外,一些地方的红色教育资源也是很好的榜样教育内容,也可以通过文创产品、家乡故事等,激励少年儿童学习榜样的精神内涵。
榜样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不是一次教育就能完成的。教育者要对少年儿童的榜样教育有所规划,可以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进行阶梯式、递进式的榜样教育。而且,要注意连贯性,不要“三月来四月走”。此外,还要重视榜样教育的效果评估,不能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有效的榜样教育需要从提升少年儿童对榜样的认知度、理解度、认同度、情感共鸣度和践行度等方面加强。因此,对传统榜样,家长、教师等教育者要善于挖掘和赋予榜样新的时代价值,尤其要明晰偶像与榜样的精神内涵,从而提升少年儿童对榜样的关注与喜爱。同时,要创新榜样教育模式,增加少年儿童对榜样的认知度与理解度、情感共鸣度,并且要结合日常生活增加少年儿童学习、模仿、体验、践行的机会,增强榜样教育的时效性。
(光明日报 作者:孙宏艳,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 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恢复开放
下一篇: 引企入校如何帮学生铺平就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