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汤的神奇功效和作用_组成、功能主治和现代新用途

2023-05-16 12:33:16 0

酸枣汤的神奇功效和作用_组成、功能主治和现代新用途

酸枣仁汤

一、古方简介

【来源】《金匮·血痹虚劳病》。

【组成】炒酸枣仁30g,茯苓6g,知母9g,川芎6g,甘草3g。

【功用】清热除烦,养血安神。

【主治】肝血不足,虚热扰神证。失眠心悸,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三叉神经痛

【案例】某女,62岁。3个月前患右面颊部带状疱疹,疱疹脱痂后,三叉神经分布部位疼痛,1日发作10余次,经抗生素、苯妥英钠、针灸及中药治疗鲜效。诊见:形体瘦弱,面色萎黄,痛苦面容,右侧面颊部皮肤粗糙,眉毛稀落,右面颊部阵发性闪电样针刺般剧烈疼痛,且痛止时有胀感,眩晕耳鸣,口千苦,心烦易怒,夜寐不宁,食不知味,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弦滑。此禀体肝血不足,虚阳上扰,右面颊部络脉因丹毒蚀伤后,筋脉失养不和之象。予酸枣仁汤加味,处方:酸枣仁、川芎、茯苓、知母、白芍、菊花各15g,甘草5g。

二诊:共服药15剂,疼痛止,余恙亦y[贾美华.酸枣仁汤加味治疗三叉神经痛.四川中医。1989,(2):38]。

【按语】足厥阴肝经的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口唇,相当于现代医学三叉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病毒蚀伤肝经经络,肝之阴血不足,失其条达之性,三叉神经区脉络郁滞不和,故而疼痛如斯。方中酸枣仁、白芍起酸收之用;川芎、菊花有辛散之能;四药重用,相反相成,可达到补肝之体,遂肝之用的目的。且酸枣仁汤平调土木,济益经络,三叉神经得.养,面部络脉和调,则疼痛止。

2.偏头痛醒

【案例】某女,38岁,于1998年3月5日初诊。患者有偏头痛家族史,偏侧头痛反复发作已有1年余,曾作头颅CT检查,无异常发现。1天前,劳累后,症状再发,右侧头痛阵发性加剧,有血管搏动感,伴有恶心、面色潮红、多汗、倦怠乏力、情绪紧张,活动后诸症加剧。血压正常,舌质红,苔薄少,脉细数。证属肝阴不足,虚火上亢,扰乱清空。治以平肝熄风,滋阴清热为法。处方:酸枣仁20g,知母15g,茯苓、川芎、天麻各10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二诊:服药2剂,症状即有明显减轻。续服3剂,症状完全缓解。后随访1年,未复发[冯睿.酸枣仁汤新用.四川中医,2001,(10):78]。

【按语】中医学以本病为偏头风范畴,为旧有宿疾,劳倦伤阴,肝阴亏虚,不能潜阳,肝阳亢盛,循经上扰清窍而发偏头痛。故用酸枣仁养肝阴,以知母清虚热,以川芎理血疏肝,再加天麻疏肝熄风,辅茯苓宁心安神,生甘草清热和药。标本兼顾,方证相合,而疗效明显。 3.乙型病毒性肝炎【案例】某男,45岁,于2000年2月6日初诊。患者于2年前体检时查乙肝三项,示“小三阳”。自诉平时无明显不适,未作任何治疗,1周前在劳累后,出现右胁部隐痛,头昏乏力,周身酸软,食欲减退,时有轻度泛恶感,口干咽燥,心中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查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为361U/L(参考值:0~52U/L),谷草转氨酶为246U/L(参考值:0~41U/L),蛋白分析与胆红素系列尚无异常。证属阴虚血燥,经脉失养。治取养阴柔肝,清热和胃为法。处方:酸枣仁、生地、茯苓各15g,川芎、知母各10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二诊:服药7剂后,症状已明显好转。连服21剂后,复查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为46U/L,谷草转氨酶为38U/L。此后间断服用本方1年,病情保持稳定[冯睿.酸枣仁汤新用.四川中医,2001,(10):78]。

【按语】中医学以本病为胁痛范畴。患者病久失治,阴血暗耗,又因劳累过度,更伤肝阴,致使经脉失养,虚阳上扰,而诸症毕现。治取酸枣仁、生地滋阴养血柔肝,以知母滋阴清热,加川芎理血疏肝,疏通络脉,再辅茯苓、生甘草实脾和胃。药切病机,故肝阴得复,虚热得除,经脉得养而病情缓解。

4.夜半惊恐

【案例】某女,40岁,农民。夜间每值11时至翌日3时,即感惊恐不安,如被捕逐之感,难于入睡,移时即安,一如常人,每夜届时而作,已逾旬日,经服用朱砂安神丸及西药维生素B,、镇静催眠类药物不效。诊见:面色苍晦,头晕目眩,神疲乏力,纳呆,二便尚调,舌边尖红,少苔,脉沉弦细数无力。.证属肝血不足,胆虚神摇。治宜养血柔肝,益胆宁神。以酸枣仁汤出入,处方:酸枣仁12g,白茯苓、知母各10g,川芎、甘草各6g,夜交藤2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2剂。

二诊:药后心神渐感宁谧,夜寐转佳。效不更方,前方续进3剂,惊恐消失,夜能安卧,头晕目眩亦除而告愈:[王兆奎.经方治验四则.河北中医,1986,(4):38]。

【按语】夜间时至翌日3时,乃少阳胆与厥阴肝之精气输注之时。胆附于肝,一阴一阳,互为表里。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胆主决断,乃中正之官。肝血不足,则胆气虚劫,虑无所定,神无所主,故适其精气输注之时而发病。即《灵枢·本神篇》所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之意。主以酸枣仁汤,养血柔肝,宁心安神。《本草经疏》谓:“酸枣仁得木之气而兼土化,故其实酸平,仁则兼甘,气味匀齐,专补肝胆亦复醒脾,从其类也”。俾肝血充盛,胆气壮旺。辅以龙、牡、夜交藤镇静安神,则惊恐、不寐、头晕目眩等症自。

【案例】某女,97岁。从1995年开始因健忘加重而入住养老院,1996~1998年反复发生吸入性肺炎5次,1998年9月施行胃造瘘术,禁止经口进食。自此日常活动减少,伴怪声频频。1999年6月再次发生吸人性肺炎,治愈后8月转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可见胃瘘管,膝、髋关节挛缩,下肢水肿并可见出血斑,腹直肌紧张,胸胁苦满,词不达意,时时发出高声尖叫。头颅CT检查示:脑萎缩,基底部多发梗死灶,脑室扩大。患者嗜睡,白天也可听到怪声,人夜怪声尤甚。曾给予抑肝散加陈皮、半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及镇静药,未见改善。该患者属于“虚劳虚烦不得眠”,夜间兴奋而发出怪声,因此给予酸枣仁汤(7.5g/天),约1周后,怪声减少,第4周时明显控制。为减轻白天嗜睡等症状,将酸枣仁汤减至5g/天,睡眠正常,怪声明显减少[曹惠云.酸枣仁汤治疗夜间谵妄2例.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6):347]。

【按语】对于老年性痴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必要时给予抗精神病药,但不良反应较大,常引起椎体外系症状。患者谵语妄言,可能与感染及脑血管障碍有关。给予酸枣仁汤,并配合心理治疗及功能锻炼,使症状得以改善。动物实验表明:酸枣仁汤具有抗焦虑作用,但并非单纯的催眠剂。应用酸枣仁汤时应注意其剂量,5g/天,可取得昼夜觉醒与睡眠的平衡,重症患者配合适当的抗精神病药物,效果更好。

(二)妇科男科疾病

1.产后忧郁症

【案例】某女,26岁。于1993年12月4日分娩一女婴,产程共78小时,后期曾一度滞产,经处理后,自产一女婴。产后患者下腹疼痛难忍,烦躁不安难寐,并拒绝哺乳。体查未发现病理征,神经科会诊诊为产后忧郁症,病情稳定后转中医治疗。诉下腹仍时疼痛,烦躁不安,彻夜难眠。处方:酸枣仁18g,川芍10g,绿粤梅6g,当归尾9g,熟地黄、白芍、茯苓、知母、合欢花各12g。3剂。

二诊:患者睡眠改善。守方再服10剂,已不见下腹疼痛,情绪稳定,睡眠正常。嘱再服7剂善后,并嘱家人予以关怀,配合治疗,1个月后,已自行哺乳,精神已复安祥平和[黄海潮.酸枣仁汤新用.新中医,1997,增刊(第29卷):128]。

【按语】本例产程较长,其间出血亦多,从而致阴血亏损,肝不藏血,血不养心。加之患者见所产与愿望有违,所思不遂,劳心忧思更耗阴血。以酸枣仁汤养肝血,安心神,正切病机;合四物汤养血活血,兼祛瘀血;合欢花、绿粤梅行气开郁,使个方补而不滞。后嘱亲人关怀,忧虑渐解,故难疾渐愈。

2.阳强

炎【案例】某男,35岁,于1995年9月15日初诊。3天前人夜房事后,始出现阴茎勃起不倒,是夜通宵不眠,小便短涩频数,次晨阴茎强硬疼痛。在某医院服龙胆泻肝丸,每次9g,每天3次,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遂来我科门诊。诊见:阳强不倒,神情焦虑,痛苦异常,头晕心烦,形体消瘦,腰酸疼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诊为阳强证,证属肾虚肝旺。治以滋阴清热,泻肝补肾。处方:炒酸枣仁30g,茯苓、木通各9g,川芎、怀牛膝各3g,甘草6g,知母、黄柏、玄参各15g。每天1剂,水煎。

二诊:服药2剂,阴茎稍软,精神转佳,小便仍色黄短涩。以上方送服知柏地黄丸12g,每天2次。三诊:服药5剂,茎软肿消,小便清利,神安。守方去木通、玄参、怀牛膝,加白芍、麦冬各15g,五味子6g,以敛肝阴,续进10剂,遂告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王利军.酸枣仁汤新用.新中医,2000,(5):54]。

【按语】本例系肾虚肝旺之阳强症,治以滋阴而不泻火则不能缓急,独用泻肝而不滋肾则欲速不达。故以酸枣仁汤滋阴清热,佐黄柏、木通以泻肝;玄参、怀牛膝滋阴补肾。全方泻中有补,补利兼施,使肝经之热得以清利,肾中之阴得以滋补,清热不伤阴,药进病轻后,易泻肝阳为敛肝阴,加白芍、麦冬、五味子巩固疗效。

关键字:  酸枣仁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