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_治疗的疾病有哪些
【组成用量】
白芍15g,香附12g,柴胡、枳壳各9g,川芎、陈皮各7g,甘草5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用柴胡、枳壳、陈皮、香附共解肝经气郁,川芎开肝经血郁,白芍、甘草柔肝缓急,共呈疏泄肝郁,活血止痛之功效,使气机畅则胀满消;肝木柔面痛可解。本方是较为典型的疏肝解郁著名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血瘀之病证。
本方具有调整肝胆功能,止痛等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胸闷、胁痛、脘胀、脉弦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肋骨软骨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经前期综合征、梅核气、冠心病、睾丸胀痛、乳房小叶增生症、更年期综合征、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性肝炎、经行乳胀、阴吹、阴痛、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性头痛、慢性结肠炎、便秘、咳喘、十二指肠憩室、黎明腰痛、尿道结石、乳痈、缺乳、乳溢、妊娠子痫,经行舌麻、角膜葡萄肿、青光眼、屈光不正、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精神性耳聋、咽角化症、癮病性失音、喉白斑病、口腔部囊肿、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病证,而必须症见胸胁肋疼痛,寒热往来,脉弦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消化性溃疡(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以本方去川芎,加青皮、紫苏梗、藿香梗、川楝子各10g,木香6g为主治方。
若胃脘痛甚者,加玄胡索12g。嗳气脘胀甚者,加旋覆花(包)10g,代赭石15g。饮食不香者,加焦三仙各10g,鸡内金6g。
2.肝硬化(气滞湿阻型)治宜疏肝理气,除湿散满。
以本方合胃苓汤(猪、茯苓各12g,泽泻15g,厚朴、苍术、桂枝各10g)加减为主治方。
若口干口苦者为气郁化热,加丹皮、栀子各10g。泛吐清水者,加半夏10g,干姜6g。腹胀甚者,加槟榔10g,木香8g.
3.急性胆囊炎(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利胆,理气止痛。
以本方去陈皮为主治方。
若发热明显者,加龙胆草,炒山栀子各6g。胁痛甚者,加玄胡索12g。4.慢性胆囊炎(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利胆,理气止痛。
以本方加青皮、黄芩、郁金各10g为主治方。
若见口干、便秘者,为气郁化火,宜加丹皮、栀子10g,生大黄8g(后下)。胁肋痛甚者,加玄胡索、州楝子各14g。
5.急性胰腺炎(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理气。
以本方去陈皮为主治方。
若口干燥,目涩者,为气郁化火,宜加菊花、栀子各10g。胁痛甚者,加郁金、青皮、川楝子各10g。
6.慢性胰腺炎(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以本方去陈皮,加郁金、旋覆花、玄胡索各10g为主治方。
若口苦、泛酸、苔黄者,为肝郁化火,宜加生栀子10g,龙胆草6g。胁肋痛甚者,加川楝子15g,青皮、陈皮各6g。
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气郁痰结型)治宜疏肝解郁,软坚化痰。
以本方加牡蛎15g,黄药子、胆南星、夏枯草、贝母、玄参各10g为主治方。若神疲乏力者,加黄芪20g。血虚者,加当归、熟地各12g。脘腹胀满、饮食不香者,加党参、白术各10g。
8.病毒性肝炎(肝气犯胃,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理气和胃。
以本方加减:柴胡、白芍、茯苓、白术、香附、川楝子各10g,青皮6g为主治方。
若口苦泛酸,呕吐者,加吴茱萸、黄连。口苦、鼻衄、尿黄者,加丹皮、山栀子、白茅根。胁痛如刺者,加乳香、没药、郁金。右胁疼痛明显者,加丹参、红花。
9.系统性红斑性狼疮(邪热伤肝型)治宜舒肝清热,活血化瘀。
以本方加减:平地木、蜀羊泉各30g,桑寄生25g,柴胡、枸杞子,女贞子、丹参各15g,杜仲12g,制香附、漏芦各9g为主治方。
10.血管性头痛(气滞血瘀,脉络受阻型)治宜疏肝解郁,化瘀通络。以本方加丹参、葛根各30g为主治方。
11.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牌失健运型)治宜疏肝健脾,和胃止痛。
以本方去白芍,加谷麦芽各30g,川楝子、玄胡索各9g,鸡内金9g,半夏6g为主治方。
12.慢性结肠炎(肝气乘脾型)治宜舒肝抑木,健脾扶土。
以本方去川芎,加茯苓9g,焦白术12g,焦越苡仁20g,白豆蔻6g为主治方。
13.便秘(气郁型)治宜疏肝理气。
以本方加牛膝12g,桔梗6g,当归5g为主治方。
14.心绞痛(肝郁气滞,痰瘀阻络,胸阳失展型)治宜疏肝解郁,通阳泄浊。
以本方合瓜蒌薤白白酒汤化裁:桂枝12g,陈皮、白芍、青皮、薤白、瓜蒌、佛手、制香附、川芎、枳实、柴胡、甘草各10g为主治方。
若胸部刺痛甚,舌暗有瘀点者,加当归、桃仁各12g,红花9g。
15.急性黄疸型肝炎(肝郁气滞,湿热内阻型)治宜疏肝理气,利疸化湿。
以本方加茵陈45g,大黄(后下)12g,炒山栀子9g,青皮10g为主治方。16.十二指肠愁室(肝胃不和,寒热互结型)治宜疏肝和胃。
以本方加郁金10g,川楝子12g,法半夏9g,木香、砂仁各8g为主治方。17.尿道结石(下焦湿热,液结成石型)治宜疏肝理气,利湿通淋。
以本方加川楝炭、海金沙各10g,金线草、石苇、台乌药、滑石各30g为主治方。
18.急性乳腺炎(肝郁气滞,乳络不通型)治宜疏肝解郁,清宜乳络。以本方去枳壳、陈皮,加牛蒡子、连耀、王不留行各12g,蒲公英15g,通草6g为主治方。
19.产后缺乳(肝郁气滞,脾胃失调型)治宜疏肝解郁,健牌和胃。
以本方加减:党参、炒麦芽各15g,当归12g,王不留行10g,桔梗6g,炙甘草5g,柴胡、白芍各14g,枳壳9g为主治方。
20.妊娠子痫(肝气郁结,痰浊蒙窍型)治宜疏肝理气、化痰开窍。
以本方去枳壳、川芎,加佛手、半夏、钩藤、橘红、菖蒲、远志、青皮、郁金、当归各10g为主治方。
21.角膜葡萄肿(神水瘀滞型)治宜疏肝利水,活血止痛。
以本方去枳壳、陈皮,加夏枯草、牛膝各15g,泽泻、乳香、没药、桃仁各10g,红花6g,甘草3g为主治方。
22.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肝气郁结型)治宜疏肝解郁。
以本方去陈皮,加夏枯草15g,泽泻12g为主治方。
23.屈光不正(肝气不和型)治宜疏肝调气。
以本方加石决明、枸杞子各15g为主治方。
24.咽鼓管异常开放(肝部气滞型)治宜疏肝解郁,行气除胀。
以本方加丝瓜络15g,郁金12g,甘草3g为主治方。
若心烦急躁易怒者,加栀子、丹皮各12g。
25.精神性耳聋(心肝气郁,逆气犯耳型)治宜疏肝理气,宁心降逆。以本方加茯神15g,石葛蒲、远志、龙齿各12g,甘草6g为主治方。
26.咽角化症(气郁痰结,瘀滞于咽型)治宜行气化痰,活血散结。
以本方加赤芍、制半夏、僵蚕各12g,制南星10g,茯苓、生牡蛎各15g为主治方。
若咽干发痒者,加沙参、玄参各12g。若白刺广泛量多者,加穿山甲、土元各10g。
27.癔病性失音(肝气郁结型)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开音。
以本方加郁金、菖蒲各12g,薄荷10g为主治方。
28.喉白斑病(肝郁痰瘀型)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痰。
以本方加减:生牡蛎(先煎)、茯苓、赤白芍各15g,柴胡、积壳、香附、川芎、制半夏、厚朴、浙贝母各12g,苏梗10g,甘草3g为主治方。
若急躁易怒者,加丹皮、栀子各12g。若肝郁化火伤阴,喉干燥者,加沙参、麦冬各15g。
29.口腔部囊肿(气滞痰瘀型)治宜行气活血,化痰散结。
以本方合二陈汤加减:浙贝母、怀牛膝、郁金各15g,柴胡、枳壳、白僵蚕、茯苓各12g,土元10g,三棱、莪术、白芥子、甘草各6g为主治方。
30.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肝郁气急型)治宜疏肝解郁,舒缓少阳。以本方合丹栀消遥散加减:当归、茯苓、赤白芍各15g,柴胡、香附、枳壳、丹皮、山栀子各12g,薄荷10g,甘草6g为主治方。
若急躁易怒者,加芦荟12g。若关节痛甚者,加丝瓜络15g,地龙干、木瓜各12g,蚕砂10g。
31.冠心病、心绞痛(郁怒伤肝,心血瘀阻型)治宜疏肝和胃,活血行气。以本方去香附、甘草为主治方。
若失眠者,加酸枣仁15g,远志12g。若血压高者,加生石决明24g,牛膝、钩藤各9g。若胸闷者,加栝楼12g,薤白9g。若心前区痛甚者,加全蝎Sg,莪术9g。若心律不齐者,加炙甘草12g。若气短者,加太子参、黄芪各15g。若腰膝酸软者,加生地、山萸肉各12g,枸杞子9g。
32.睾丸胀痛(寒滞肝脉型)治宜暖肝行气,活血止痛。
以本方去陈皮、白芍,加当归、王不留行各15g,干姜、白术、吴茱萸各12g,乌梅9g为主治方。
33.乳房小叶增生症(肝郁痰凝型)治宜疏肝行气,通调血脉。
以本方加夏枯草、石菖蒲、防风、佛手、炮山甲各15g,白术20g,蒲公英12g,生麦芽10g为主治方。
34.更年期综合征(肝气郁滞型)治宜疏泄肝郁,活血行滞。
以本方加丹参、石菖蒲、赤芍各15g,檀香9g,玄胡索12g为主治方。
35.慢性胃炎(肝胃失调型)治宜舒肝和胃。
以本方去香附,加丹参、麦芽、川楝子各15g,玄胡索12g,姜竹茹、檀香各9g为主治方。
36.乙型肝炎(肝郁气滞型)治宜疏泄肝郁,活血化毒。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肝郁气滞者,加山栀子,茜草。若湿盛困脾者,加厚朴、茯苓、苍术、茵陈。若肝肾阴虚者,合一贯煎。若肝郁血瘀型者,加丹参、苏梗、五灵脂。
【随证加减】
1.嗳气、泛酸加海螺蛸、煅瓦楞子、象贝母,左金丸(吴茱萸、黄连)。2.胁痛剧烈加玄胡索、川楝子。
3.口苦苔黄乃胃中灼热加黑山栀子、黄连、黄芩。
4.慢性肝炎去香附,加白术、丹参、郁金、玄胡索、茯苓、茵陈。
5.乙型肝炎加半枝莲、升麻、柴胡、郁金。
6.经前期综合征选加郁金、青皮、橘叶、当归、牛膝、路路通等。
上一篇: 针刺治疗牙痛方法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