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的功效与作用禁忌_芋头禁忌人群与注意事项
闻鸡剑罢伫江滩,风景畦头非我闲。
玉米拔节背锦袋,芋头展碧步青莲。
攀高豆蔓逐云舞,立正葱苗攒力蹿。
雾漫清波藏水岸,莫非妆未不客观。
一《芋头》·近代·夏晨
物种基源
芋头,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芋(Colocasiaesculenta)的地下块茎,又名芋艿、土芝、芋魁、毛芋、槟榔芋头、青芋、大头芋劳、芋奶、芋鬼、蹲鸱、香芋艿等。
芋头,从生长习性可分为水芋头和旱芋两种。从结子多少可分为魁芋、龙头芋、多子芋、多头芋多种。从品种来分可分为:白芋、真芋、连禅芋、紫芋。芋头原为野生,后为人栽培进化而来。西汉农书《汜胜之书》中已有关于芋头种法的记述。我国长江两岸多有栽培。
生物成分
据测定,100克可食芋头,含水分76.7克,蛋白质2.2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19.5克,膳食纤维1克;维生素A、Bi、B2、C及铁、钾、钠、铜、镁、锌、硒、氟、胡萝卜素、硫胺素、尼克酸、黏液皂素等。
作用功效
1.性味归经
芋头,味甘、辛,性平;归脾、肠、胃经。
2.医学经典
《食疗本草》:“益脾和胃、润燥活血、清毒解毒、止泻消肿。”
3.中医辨证
芋头消疬软坚、解毒散结、化痰和胃、止痛,有益于已溃或未溃之瘰疬痰核、肿毒、腹中痞块、牛皮癣、烫伤、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的康复食疗。
4.现代研究
芋头中有一种天然的多糖类高分子植物胶体,有很好的止泻作用,并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乳腺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患者及其伴有淋巴肿大,淋巴结核转移者有辅助治疗功效。
芋头中含氟量较高,具有洁齿防龋、保护牙齿的作用。还有一种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球蛋白,可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芋头属碱性食材,能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
食用注意与禁忌人群
(1)糖尿病患者应慎食。
(2)食滞胃痛、肠胃湿热者忌食。
(3)不能与香蕉同食,同食会导致胃部不适。
(4)服用螺内酯和氨苯碟啶为潴钾排钠类利尿药,服用此类药物和补钾药时可使血压升高,芋头为含钾量高的食物,服用以上药物时食用芋头易出现高血压症,故不宜食用。
(5)禁忌生食:芋头生食有毒,食后易导致口舌发麻、肠胃不适等症状。
传说故事
一、中秋吃糖芋头
常州地区民间习俗,中秋节要吃糖芋头,而且这糖芋头一定要做得红红的,并且越红越好。这是为什么呢?
元代末年,统治者实行残暴的统治压迫,为防民众反抗,采取“三家养一元,五家一菜刀”的办法。就是三户人家供养一个元兵,五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以此方法来监视和管理百姓。老百姓不堪忍受,相传刘伯温(在常州地区传说是张士诚)特制圆饼,家家传送,饼内暗藏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杀鞑子”(鞑子:是当时民间对北方统治者的称呼)起义。由于起义是在夜里进行,及天明时,只见元兵已人头滚滚,鲜血满地,起义成功,推翻元朝。以后中秋吃月饼之俗流行时,在月饼下面必定垫着一方纸,以示纪念。这就是流传在苏南地区的苏式月饼为什么一定要在下面垫一方纸的由来。农历八月正是芋头收获的季节,常州地区的老百姓吃芋头时,一定要把芋头做得鲜红鲜红的,而且越红越好。并且常州地区不称芋艿,而叫“芋头”。何故?就是为了纪念八月半杀鞑子起义。当时鞑子对老百姓的统治实在残酷,老百姓恨透了,恨得牙痒痒的,恨不得一口把他吃掉。八月半早上常州地区人们吃红红的芋头,乃是纪念杀鞑子起义成功。红的芋头就象征着元兵已人头滚滚,鲜血满地。老百姓高高兴兴地吃着红红的芋头,庆祝从此摆脱元兵的残暴统治。这是一种特殊的纪念方式,这种纪念的方式流传在常州地区已经几百年了。
二、八宝芋泥烫洋人
有一则关于林则徐请洋人吃闽南特产“八宝芋泥”的故事:有一次林则徐被邀请出席洋人宴会。席间,洋人端出一种“冒烟”的小菜,林则徐用汤匙舀起,放在嘴边吹吹,引得满堂大笑,原来这是冰淇淋。过几天,林则徐回请那帮洋人,席上摆着一大盆乌油晶亮,散发着香气的佳肴,洋人好奇地拿汤匙舀起一大块往嘴里送,不料他们被烫得暗暗叫苦不迭。这种“八宝芋泥”是用芋头蒸熟后捣碎,加上猪油、白糖、冬瓜霜、红枣、花生和桂花露,放在盆内蒸熟而成。由于蒸熟的芋泥表层蒙着一层猪油,而里面的蒸气热度很高,看不出来,因此被烫着了。
三、刘庸戏乾隆
相传,当年清朝人刘庸天生驼背,被戏称为“刘罗锅”,因受乾隆赏识而入朝为官。他辅佐皇帝忠心耿耿,常直言进谏,有一次讲话太直,把乾隆爷给得罪了,被贬到广西当巡抚。广西每年须进贡荔浦芋头到北京给皇帝享用,芋头沉重兼路途遥远,浪费民脂民膏甚巨。刘罗锅体恤民情,赴任后以貌似芋头、质粗味劣的山薯(土名“薯粮”)冒充芋头给乾隆食用。乾隆吃了果然倒尽胃口,马上免掉荔浦芋头的进贡。刘罗锅的政敌借机陷害,找来了正宗荔浦芋,乾隆一吃,醒悟到自己受到了刘罗锅的愚弄,一怒之下,把他再贬到浙江去当织政。
四、永乐皇帝与芋头
传说有一个解缙巧借芋头,劝皇上减轻赋税的故事。解缙,字大绅,生于明朝洪武二年,官拜翰林院大学士。明永乐初年,南方久旱无雨,稻粟歉收,加之地方官吏搜刮,民不聊生。解闻南方遭灾,且广西尤其为重,心事重重,难以入眠,正不知以何方法方能使皇上减轻税负,救民出水火犯愁。一天,夫人蒸煮荔浦芋。解目睹芋形,忽然想起幼时家乡遭灾缺粮,以土茯苓、赭魁(又名余粮,荔浦人称薯粮)代粮充饥之情景,眼前一亮,不如如此这般……一日,解缙与明成祖朱棣在翰林院谈诗论赋时,向皇上说:“下官家中有广西送来的荔浦特产,请皇上前去一尝,不知赏脸否?”棣闻之欣然同意,并立刻起驾前往。至家安坐后,解缙立即吩咐家人加紧制作,不足一个时辰,香喷喷的一整个荔浦芋就送到了皇上和学士的面前。解立即取一半送到皇上手里,自己另取一半并大口地食之,且很快食得一干二净,皇上见状,毫不客气地咬了一口,入口后一股涩味难于言状,碍于面子还是勉强咽了下去,解见状问:“皇上,味道如何?”棣答:“解学士,此是何物,你能一咽而尽,朕却如此难咽?”解说:“皇上有所不知,此物乃是山野之物,名叫余粮,微臣小时因家中无粮,曾以此充饥,方能一咽而尽。目前,江南久旱无雨,稻粟歉收,尤以广西为重,臣民们正以此为充饥之物。”棣日:“永乐太平盛世,岂有此等之事?”“皇上,微臣不敢妄言,确有此等之事”解缙答道。“立即传朕旨意,减免广西3年税赋,以恢复臣民生机”,棣听后立即对所在大臣说。圣旨一下,解缙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原来,他所使的计,是利用余粮与荔浦芋基本相似的特征,叫厨师巧妙地将两物对接起来,先呈送给皇帝的一半为余粮,自己吃的一半却是荔浦芋。从此,解缙巧借芋,劝皇上减轻赋税的事,一时成为佳话,流传至今。
五、刘秀“芋艿”度中秋
“八月中秋桂子香,芋艿桂花拌白糖,雪白粉嫩糯米藕,刘秀当年作军粮。”这是江苏花鼓戏《十二月谈古人》的八月唱词。相传,王莽篡位以后,刘邦九世孙刘秀为了光复汉室,以邓禹为将,领兵讨伐。几次交战,刘秀都吃了败仗,只能退守昆阳。王莽派兵尾追,将昆阳城团团围住。
刘秀被围在昆阳城内,救兵不来,突围不成。旷日持久,城内粮草越来越少,处境非常困难。这时已经是八月初了,刘秀急得没有办法,同邓禹商量,在军中贴出文告:“谁能献计筹得军粮,加官晋爵。”
到了八月十四日,粮食已经全部吃光了,也无人献计。第二天就是八月十五,用什么过节呢?刘秀急,邓禹急,士兵也急。
这天夜里,有几个士兵巡哨回来,经过一片水滩地。一丛黑油油的叶子,在月光下面好似荷叶一样。大家以为是莲藕,就下去挖,挖出来却是像柿子大小黑溜溜的浑身长胡须的东西。剥掉它的茸毛皮一看,里面雪白粉嫩;放在嘴里一尝,鲜嫩带甜,只是喉咙奇痒。一个老兵说:拿回去煮,煮熟了兴许好吃。士兵们连忙挖了一大筐,抬回营煮,煮熟后,吃起来味道很鲜美。士兵们就赶紧向邓禹报告。邓禹得知此事,如获至宝,连忙去拜见刘秀,说:“主公,吉人自有天相。军粮有啦!”刘秀莫名其妙,问道:“那里来的军粮啊?”
邓禹把几个煮熟了的黑东西呈上前,说道:“主公,请看。”
刘秀接过来看看了,问道:“此是何物?”
邓禹道:“请主公尝尝再说。”
刘秀把那东西剥去皮,放进嘴里一尝,软如米糕,又香又甜,甚是好吃,顿时高兴起来,忙问道:“此物从何处寻来,叫甚名称?”
邓禹把士兵发现的经过陈述一遍,说道:“此物不知道叫甚,就请主公赐个名字。”刘秀想了想,说:“我们正在遇难之时,有这东西解救,也是天赐神物。为了不忘今日之难,就叫‘遇难’吧!”
第二天是八月十五,邓禹派出士兵,到水滩地里去挖。挖出来的“遇难”堆成了小山一样。士兵们兴高采烈地跳啊、叫啊:“吃‘遇难’过中秋了!”过了几天,刘秀援兵赶到,里应外合,把王莽打得大败,取得了胜利。
后来,刘秀做了皇帝,念念不忘“遇难”之事,每年八月十五日都要文武大臣聚在一起吃一顿“遇难”。
邓禹告老还乡回到苏州隐居后,也不忘“遇难”之事。光福一带盛产桂花。每年八月十五吃“遇难”时,放桂花和糖,味道更加鲜美。日子一长,这种烹饪方法传开,就成了苏州中秋的一种风味小吃。后来,人们嫌弃“遇难”一词不雅,就改用谐音“芋艿”。于是,“桂花糖芋艿”就伴随中秋佳节,世代相传下来。
六、毛主席与“烤芋头”
毛泽东的饮食既随便又艰苦。简直是太艰苦了!好时,四菜一汤;差时,一碗面条。很多时候只是用搪瓷缸子在电炉上烧一缸麦片粥。
一次,毛主席三天三夜批阅文件未休息,忽然将头朝上仰去,以手挟额揉着、捏着,张开嘴,深深地吸气。警卫员封耀松抓住这个时机,几步跑到主席办公桌旁小声劝道:“主席,你有好长时间没吃东西了,给你搞点来吧?”毛主席放下手,勉强说:“不用搞了,给我烤六个小芋头就行了。”
小封来到厨房,自己动手烤芋头,惊动了侯厨师,朝小封直嚷嚷:“小封别胡闹,主席有一天没吃饭了,你怎么就烤这几个小芋头?”小封苦笑地摇了摇头:“主席说让我烤芋头,你做饭你送,行了吧!”侯师傅闭口无言,他也不敢惹主席生气。
小封烤熟了六个小芋头,放在一个碟子里端去,一进门就听见鼾声响亮。毛主席睡觉打呼噜很响,他斜靠床上的靠垫,左手拿文件,右手拿笔,就那么睡着了。毛主席睡觉极少,一旦入睡,不容惊醒,惊醒了必定发脾气。小封把碟子放在暖气上,防止芋头凉了。
十几分钟后,毛主席咳嗽一声。小封忙进去,双手捧了碟子,小声说:“主席,芋头烤好了。”
毛主席放下笔和文件,双手搓搓脸,说:“噢,想吃了,拿来吧。”
小封将碟子放在办公桌上,毛主席走过来坐好,拿起一个芋头,认真剥皮,剥出半个芋头便咬下一口,边咀嚼,边继续剥芋皮,嘴里嘟嘟囔囔还在吟诵过去作的一首诗词。小封见主席自得其乐,便悄悄退出屋,立在门口等候。
大约又过了十几分钟,隐隐听到呼噜声又起,小封轻手轻脚走进屋,碟子里只剩一个芋头了,老人家头歪在右肩一侧已经睡着。
小封轻轻走过去,端起碟子准备退出,忽然听到主席的呼噜声与往常有异,探过头去仔细打量主席,接着又揉一揉眼。天哪,毛主席嘴里嵌着半个芋头!另外半个还拿在手里。嘴里含着的那半个芋头随着呼噜声战栗着。小封鼻子一酸,两眼立刻模糊,忙用手揉揉眼,放下碟子,轻轻地,轻轻地去抠主席嘴里的芋头。芋头抠出来了,毛主席也惊醒了,一双通红的眼睛盯住小封,气冲冲地大声问:“怎么回事?”
“主席!”小封叫了一声哭了,手里捧着那抠出来的半个芋头,一句话也说不出了。
“唉!”毛主席叹了一口气,“我不该跟你发火”。“不,不是的,主席,不是因为你……这芋头是从你嘴里拿下来的,您必须休息,您必须睡觉了,我求求您老人家。”小封带着哭声乞求主席。
毛主席勉强笑笑,抬起右手,指头在自己的头顶上画了两个圈:“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啰!”然后望着警卫员小封:“好吧,小封,我休息。”
七、芋梗治蜂螯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到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处士刘易隐居在王屋山时,看到一只蜘蛛被蜂螯咬,坠落在地上,腹部膨胀得快裂开了。蜘蛛慢慢爬进草丛,把芋梗咬破了,接着将自己的疮口在芋梗破裂的地方不断摩擦,过了好久,腹胀消失。从此,人们才知道用芋头来治蜂螯很有效验。用生芋梗擦伤处或捣烂贴敷,能治蛇、虫咬伤及蜂蜇伤,还可以消炎、消肿、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