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俞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_别名归经,现代应用研究
【出处】《针灸甲乙经》:大肠俞,在第十六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释名】穴与大肠相应,为大肠的背俞穴,故名.
【类属】大肠背俞穴.
【穴性】调理肠道、理气化滞,强壮腰膝.
【主治】
1.消化系统病症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脱肛,阑尾炎,细菌性痢疾,肠出血.
2.腰骶部、下肢部病症脊强不得俯仰,腰部软组织损伤,骶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3.其他病症中风后遗症,肾炎,遗尿,痛经.
【配伍】配至阳、腰阳关治疗腰脊骶髂疼痛;配天枢治疗胃肠积滞、肠鸣腹泻配上巨虚、承山治疗便秘;配肾俞、环跳、风市、委中治疗坐骨神经痛.
【刺灸法】直刺或向下斜刺1~2寸.艾柱灸3~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古代应用】
《备急千金要方》:大肠俞、八髎主大小便不利.
《外台秘要》:胀满,雷鸣,灸大肠俞百壮,三报之.
《医学入门》:主腰脊痛,大小便难,或泻痢.
《医宗金鉴》:大肠俞治腰脊疼,大小便难此可通,兼治泄泻痢疾病,先补后泻要分明.
《循经考穴编》:中燥治在大肠俞.
【临床报道神奇作用与功效】
1.腰骶部及下肢病症
(1)腰肌劳损:《针灸临床杂志》1998年第4期报道:针刺大肠俞、肾俞等穴治疗腰肌劳损137例.随症加用腰阳关、委中穴,留针30分钟,其间运针1次.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期间停止其他治疗.结果:治愈77例(56.2%),好转36例(26.3%),无效24例(17.5%),总有效率82.5%.
(2)腰椎骨质增生并发坐骨神经痛:《江西中医药》1999年第4期报道: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骨质增生并发坐骨神经痛156例(足太阳经型24例,足少阳经型65例,混合型67例).取穴:沿足太阳经放射疼痛者取大肠俞、秩边、承山、次髎、环跳、飞扬穴;沿足少阳经放射疼痛者取腰3~5夹脊、风市、足三里、环跳、阳陵泉、悬钟穴;混合型取大肠俞、环跳、阳陵泉、承山、次髎、风市、飞扬、秩边.
每次取用3~4穴,每隔15~20天埋线1次,4次为1个疗程.结果:足太阳经型有效22例(91.7%),其中痊愈8例(333%);足少阳经型有效59例(90.8%)其中痊愈23例(35.4%);混合型有效60例(89.6%),其中痊愈23例(34.3%);总有效率为90.4%.《中国针灸》2002年第7期报道:芒针深刺大肠俞为主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56例.结果:痊愈21例,显效27例,好转6例,无效2例.
(3)下肢痛:《针灸临床杂志》1997年增刊报道:一患者双下肢间歇跛行2年余.行走10分钟即感下肢麻木胀甚,蹲下即缓解.取大肠俞深刺,配以委中、太溪(均取患侧),每日1次.治疗1次后,行走3公里无麻木感续治同前,治疗6次后,行走10公里无麻木感;巩固治疗4次,间歇跛行告愈.
(4)下肢瘫:《针灸临床杂志》1997年第4期报道:一中风患者,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不能站立行走20天.取大肠俞,用3寸毫针直刺,辅以委中、承山等穴.
治疗1个月后患者能独立行走,步态基本正常.
2.消化系统病症
(1)阑尾炎:《湖南中医药导报》1995年第5期报道:针灸大肠俞、天井、长强穴治疗急性阑尾炎25例.第1天每日治疗2次,以后每日1次.治疗期间不配服中西药物.疗程1~3天.结果:临床治愈20例,好转5例,全部有效.
(2)痔疮:《中国针灸》2002年第3期报道:独取大肠俞挑刺放血治疗痔疮急性发作者43例.常规消毒,用0.2%的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皮下麻醉,用三棱针在穴位处挑刺,以出血为度,然后拔罐,留置5~10分钟,以创可贴覆盖创面.结果所有患者均1次见效,止痛效果100%优良.
(3)便秘:《新中医》2003年第1期报道一习惯性便秘患者,大便5~7天1次.在大肠俞(双)运用捻转提插补法行针,留针2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
当天下午患者即自行排便.为巩固疗效,按上述方法治疗10次.随访2年未复发.
(4)腹泻:《怀化医专学报》2003年第2期报道:大肠俞、神阙穴治疗婴幼儿腹泻50例.运用脉冲电流贴片作用于大肠俞和神阙穴,1次20分钟.每日1次,3~5次为1疗程.结果:显效3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有效率90%3.其他
中风后大便失禁、尿频:《针灸临床杂志》1997年第4期报道:一中风患者,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不能站立行走20天取大肠俞,用3寸毫针直刺,辅以委中、承山等穴.治疗1个月后患者能独立行走步态基本正常.另一中风患者大便失禁、尿频,取大肠俞、次髎穴深刺,治疗2次后大便自控.
【现代研究】
1.消化系统方面《中国针灸》1994年第3期报道:组织学与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证实:隔药灸大肠俞、气海治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优于消炎药物柳氮磺胺吡啶的疗效(P<0.01).提示隔药灸大肠俞、气海具有健脾止泻、强壮补虚、促进溃疡修复作用.
2.内分泌系统方面《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第4期报道:大肠俞穴位埋线减肥663例.通过临床观察作者认为:该减肥方法对单纯性肥胖病例采用大肠俞和气海穴埋入可吸收性肠线,并对52例作了为期3~6月的随访观察,其中452例获得满意效果(85.9%).在肠线被吸收前的一段时间内对穴位构成刺激,调节胃肠消化系统,减少多余热量的摄入,增加机体脂肪的分解利用和水分的排出,从而达到减肥、减轻体重的目的.
从本组病例中体会到:①埋线减肥对单纯性肥胖效果最佳,对遗传性和病源性肥胖次之,这主要由于前者是因为机体热量摄入代谢不平衡引起,而后两者一是受遗传基因控制,二是由某些内分泌失调引起,这种情况在埋线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②埋线对敏感体质的患者反应较大,但无需特别处理.术前询问过敏史,可考虑不埋或埋入较细1~2号肠线.③埋线减肥基本无禁忌证,对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肥胖患者同样适用.④注意穴位埋线的准确性.在随访的452例中有74例减肥效果不明显或无效.一是与遗传因素有关,二是与穴位选择定点不准确有关.⑤埋线减肥无明显反跳复发现象,埋线效果好、本人要求再治疗者可于半年到一年后重新埋置.⑥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针眼感染.
3.其他方面《云南中医药杂志》2003年第3期报道:深刺大肠俞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解剖学机理在于:大肠俞深处是L脊神经根出处,深刺大肠俞可以直接刺激L神经根后支,有效抑制周围神经的兴奋性,缓解神经根张力.
上一篇: 什么是敏感性皮肤?应怎样进行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