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G(苄青霉素,苄西林)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人群注意事项

2023-06-18 12:59:46 0

青霉素G(苄青霉素,苄西林)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人群注意事项

【英文名】Penicillin g

【药物作用】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丹毒、蜂窝织炎、肺炎、脑膜炎、菌血症破伤风、气性坏疽、白喉、梅毒、淋病等.

【药物剂量】

用法用量①成年人,肌内注射,80万~200万U/d,分2~4次给药;静脉注射或滴注(需注意:钾盐忌静脉推注),200万~1000万U/d,分2~4次.②小儿,肌内注射,2.5万U/kg,2/d;静脉注射或消注,5万~20万U/kg,分2~4次.

剂型规格粉针剂(青霉素G钾或钠):40万U,80万U,160万U,400万U.

【不良反应及观察】

1.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其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为0.004‰~0.04%.其他过敏反应尚有猩红热样疹、紫麻疹样尊麻疹泡状疹和血清病型反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很少发生;偶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唇、舌、险及眼周围组织明显肿胀,并伴有喘息和大块荨麻疹2.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大剂量滴注(超过2500万U)快速推注或鞘内给药时,使脑脊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可出现意识障碍、幻觉、神经错乱、抽搐、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导致死亡.多见于婴儿、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患者.

3.胃肠道反应可有腹泻、恶心、呕吐,一般较轻.

4.肾功能损害由于青霉素大部分从肾脏排出,致敏物质进人肾脏后引起血管剧烈收缩,表现为腰部疼痛、少尿或无尿,严重者可致肾衰竭.

血液毒性反应偶见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及网织细胞减少,需定期检查血象.

6.二重感染大剂量应用或延长治疗,可出现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等感染,应立即停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口服甲硝哗或万古霉素.

【特殊人群用药观察】

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青莓素类药物已证实为妊娠期间最安全的抗生素.哺乳期用药少量可从乳汁中排出,导致婴几出现胃不适、腹泻、过敏或其他症状,宜暂停哺乳.

2.老年人滴注时速度过快易发生惊厥

【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及家族史,有青霉素过敏史或皮试结果为阳性者禁用.①使用不同品种的青霉素,用药前原则上均选用原液做药物过敏试验,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一般不宜进行过敏试验.②不宜与其他药物的过敏试验同时进行.③使用青霉素停药3d以上,必须重新做药物过敏试验.

2.大剂量静脉注射青霉素钾盐或钠盐每日超过1000万U时,应密切监测血钠和血钾水平.肾功能受损患者应改用钠盐,心功能不全患者使用青赛素钠盐应警惕加重心力衰竭3.青莓素类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每日剂量以分次给药为宜,低浓度持续给药的方法不可取.

4.使用青霉素期间,以硫酸酮法测定尿糖可出现假阳性反应,应改用葡萄糖酶法.

【药物配伍原则】

1.药物的相互作用(1)与美西林、磷霉素、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联合,可起协同作用,但不能置同一溶媒内给药(2)丙磺舒可增加青莓素的血药浓度.

3)与氨苄西林竞争青霉素结合蛋白靶位而削弱疗效.

〔4)抑制蛋白合成的抑菌性抗生素(如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能干扰青莓素类的杀菌作用.若临床确需联合用药,应分开配制,且青霉素应在抑菌性抗生素前数小时给予.

2药物的配伍禁忌(1)禁与重金属配伍,特别是铜、汞和锌可破坏青霉素活性(2)静脉滴注时与多种药物有配伍禁忌,不宜混合配制.本品呈碱性,与酸性药物配伍可影响药物稳定性.水溶液中不稳定,放置过久可降低有媺成分,降解产物增多,使致敏物质增多,因此必须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

【用药指导】

警惕易被忽略的过敏症状,如胸闷瘙痒、气促、面部发麻发热皮疹、腹泻、发热、恶心、呕吐,一旦出现应立即告知医师.

1. 治疗期间不可随意停药,青霉素彻底根除病原做生物一般需要7~10d.

关键字:  青霉素G(苄青霉素  苄西林)  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