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时代的文化是以什么文化为基调的文化-飞鸟时代为什么叫飞鸟时代
日本的早期木结构建筑与我国一脉相通,而且存量较多,是研究木结构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分三篇梳理一下日本的早期建筑,按时间早晚分别是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或对研究我国建筑有互相帮助之处。
这些建筑我于2016年~2017年实地考察过,希望即能解读日本建筑之特点,同时又找出双方之联系,这是第一篇,飞鸟时代。
日本留存至今的木结构建筑最早是飞鸟时代的,飞鸟时代是从593年圣德太子摄政开始,至710年从飞鸟藤原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为止。
这一时期信奉佛教的苏我氏战胜了信奉神道教的物部氏,佛教在日本有了很大发展。
对比我国,593年是隋文帝开皇十三年,此时隋朝已建立十余年,并实现了南北统一,日本派出遣隋使来到中国,带来了“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信,从信中对双方天子的称呼可看出此时日本对中华并没多少仰慕,或者是缺乏了解,以平起平坐的姿态交往,与奈良时代积极学习中华文化有很大不同。
没多久李渊建立大唐取代了隋,传至太宗开拓疆土,至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唐朝疆域达到最大,高宗时中日双方在朝鲜半岛发生白江口战役,唐军大胜,日本在失败后转变了对中国的态度,注重向唐朝的学习,派出遣唐使的规模越来越大,唐文化得以在日本广泛传播,这为后面奈良时代的紧密联系埋下伏笔。
飞鸟时代结束的710年是我国的唐睿宗景云元年,五年之前,武则天建立的武周统治结束,睿宗李旦在这一年通过唐隆政变复位为皇帝。
日本飞鸟时代大致相当于我国的隋和盛唐时期,遗憾的是在这一时间段内我国已没有木结构古建筑存世。
日本飞鸟时代的建筑全部集中在奈良西南十几公里的斑鸠町地区,包括法隆寺、法起寺和法轮寺。
法隆寺建于圣德太子时期,现存建筑中金堂、五重塔、中门、回廊为飞鸟时期的建筑,另外还有多座奈良时期的建筑。
据考证法隆寺建于公元607年,此时是我国的隋炀帝时期,11年后大唐建国。
法隆寺金堂
飞鸟时代建筑,重檐九脊顶,平面为方形,后代在下面又加了一圈抱厦,所有现在有三层檐。
【法隆寺金堂】
金堂枓栱采用了昂,但昂的下面并不是我国常见的华栱,而是用云形栱
【金堂枓栱】
【转角枓栱】
枓栱跳头上也不是我国常见的令栱,用的也是云形栱
【跳头云形栱】
【跳头云形栱】
【第二层的缠龙柱是后代加的】
第二层勾栏上还保存有人字栱,在我国敦煌壁画及早期砖石建筑中,人字栱应用广泛,然而现存实物中已不存
【法隆寺金堂勾栏人字栱】
山西博物院收藏的厍狄回洛墓的木椁还保存有人字栱残件,虽然木椁上的构件尺寸相当于模型,至少留下了人字栱真是的样子。
【山西博物院厍狄回洛墓木椁人字栱残件】
【西安大雁塔门楣线刻建筑的人字栱】
大同云冈石窟北魏时期的建筑形象中就已经出现了人字栱
【云冈石窟的人字栱】
金堂勾栏的样式在云冈石窟也能找到相同的
【云冈石窟的勾栏】
金堂内还保存有造像和壁画
金堂内的佛像采用巨大的悬裳,许多特点与我国南北朝时期作品相似
【金堂释迦三尊像】
在成都博物院收藏有一尊成都出土的南朝齐永明八年(490年)造像,与法隆寺释迦三尊像高度相似,都是佛坐姿两菩萨站姿,佛巨大的悬裳和手印以及衣领的纹路都有很高的相似度。
【成都博物院南朝齐永明八年(490)造像】
成都博物院还有一尊南朝齐建武二年(495)造像,也很相似
成都博物院的这两尊造像比法隆寺造像早了一百多年
【金堂药师如来像】
金堂内的壁画也与我国敦煌等地留下的唐代壁画高度相似
【金堂飞天壁画】
【金堂菩萨壁画】
【金堂药师净土壁画】
敦煌壁画中有许多类似的坐姿说法图,这一幅来自莫高窟322窟,初唐,细节也很相似,注意佛的两只脚,踩在两朵莲花上。
【莫高窟322窟说法图】
山东青州龙兴寺造像多数是北朝的,有几尊是唐代的,采用相同的坐姿说法,同样是脚踩两朵莲花
【山东青州龙兴寺唐代造像】
法隆寺五重塔
飞鸟时代的建筑,与金堂东西并列,高32米余,五级,后代在最下面加了一圈副阶,有六层檐。
【法隆寺五重塔】
五重塔的枓栱结构与金堂相同,都是昂和云形栱
【柱头铺作】
【转角处枓栱】
【托昂的角神】
【采用平行布椽】
五重塔一~四层都是三开间,第五层是两开间,是存量很少的偶数开间之一。
【五重塔的第五层是两开间】
偶数开间在我国汉代陶楼中就已出现了,北朝至唐时期都有,唐以后才逐步形成奇数开间一统天下
【河南博物院偶数开间陶楼,汉代】
这篇文章详细讨论了下偶数开间: 古建筑有偶数开间吗?(第三稿)>>>
【五重塔的塔刹,下面有四把镰刀】
五重塔内部有塔心柱,围绕塔心柱还有四根内柱,内柱之间有须弥山塑像,这些塑像被认为是奈良时代的,晚于塔的建造时间。
【文殊维摩诘造像】
【涅槃造像】
法隆寺中门
中门是法隆寺西院的正门,飞鸟时代建筑,面阔四间的两层楼阁,也是偶数开间。
近两年三次到法隆寺,然而中门一直在维修,包在工棚里,预计完工日期是2018年12月。
【金堂与五重塔前面的工棚里是中门】
本文所用修缮前中门图片来自维修现场图版
【中门正面,四开间】
【大门两侧的金刚天王是奈良时代的】
柱子可见是两头卷杀的梭柱,后面再详细讨论下梭柱
【中门后视】
中门采用的枓栱与金堂、五重塔相同
【第一层枓栱】
【第二层枓栱】
【法隆寺中门】
法隆寺廻廊
法隆寺现存的的廻廊南半部分是飞鸟时代的建筑,北半部分是平安时代的,总体凸字形,从中门两侧延伸至大讲堂。
【法隆寺廻廊】
廻廊为两柱式,二椽栿通檐,把头绞项作,栌枓下有皿板,二椽栿上以人字叉手托捧节令栱
【把头绞项作和皿板】
把头绞项作在我国唐代建筑中已无实物,砖石仿木建筑中还有不少
【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的把头绞项作和人字栱】
我国早期建筑中已无皿板实物,只有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柱头铺作和压槽方之间用了一只驼峰和枓,中间垫有一块皿板。
【南禅寺皿板】
一木一春秋(三)山西五台县南禅寺>>>
山西长子县布村玉皇庙前殿的前檐角柱上也有皿板,但维修时拆下来后发现这个皿板可能是后代维修时垫上去的。
【布村玉皇庙的疑似皿板】
【维修时拆下来的布村玉皇庙皿板】
只有角柱垫了板,追求的可能是“生起”效果,“生起”建于宋代的《营造法式》,以当心间柱子为基准,每多出一间来柱子高两寸,这样前檐会形成缓慢翘起的弧形,玉皇庙后代改造“生起”,说明其原建年代或在“生起”尚未流行之时,也就是宋以前。
廻廊二椽栿之上采用人字叉手,当中无蜀柱。
【廻廊结构】
【捧节令栱部分】
我国现存唐代建筑中佛光寺东大殿采用的是人字叉手
【佛光寺东大殿梁架】
山西五台的南禅寺大殿现在也是人字叉手,但这里的人字叉手是七十年代维修时改造出来的,原来叉手间有蜀柱,维修时认为是后代添加的
【现在的南禅寺大殿梁架】
敦煌的壁画建筑中有多处无蜀柱的人字叉手
【榆林窟25窟(中唐)壁画中的人字叉手】
但这些例子并不能说明唐代只有人字叉手,早在北魏时期的宁懋石室线刻图案中就已出现了叉手间的蜀柱,唐代应该是人字叉手与带蜀柱的叉手并存。
法隆寺大讲堂曾失火烧毁,也烧毁北部的廻廊,在平安时代重建,重建时间相当于我国的北宋早期,所以廻廊南部是飞鸟时代的,北部是平安时代的,两部分结构不一样,北部平安时代重建的廻廊叉手间有了蜀柱。
【廻廊北部平安时代重建的部分】
我国的早期寺院有许多是采用廻廊的,然而现在已无早期实物存世,壁画中还有影像遗存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最高处的散花阁开凿于北周,在山顶上开凿出一座大殿,殿顶的平棊中保存有壁画,有一座廻廊环绕的寺院。
【麦积山石窟北周时期壁画寺院】
敦煌壁画中出现很多有廻廊的寺院,北朝、唐、五代都有,这幅是61窟五代时期的大五台山图中有廻廊的寺院
【61窟大五台山图中的回廊寺院】
奈良平城宫第二次大极殿遗址的回廊(第二稿)>>>
【“醉美古中国”的小伙伴们在法隆寺】
法隆寺飞鸟时代的建筑中多采用梭柱,梭柱一词出自《营造法式》,按其文中记述,柱子上面的九分之一和缓卷杀,至柱头急杀,下面的九分之八粗细相同,但这样的柱形已不是“梭”了,“梭”应是两头细中间宽的枣核形。
【织布用的梭】
河北定兴的义慈惠石柱建于北齐大宁二年(562年),石柱上部有一座石室,所采用的柱子上部和缓卷杀,下部也有卷杀,更符合“梭”的样子,法隆寺飞鸟时代的建筑也正是采用了这种造型
【义慈惠石柱石室】
【义慈惠石柱石室】
木材天然有大小头,粗头也卷杀细要砍掉很多材料,这可能是后代放弃的原因,推测至《营造法式》成书的宋代下部已不再杀细,但保留了梭柱的名称。
在我国北方,梭柱实物非常少见,而南方较多,且一直用到清代
【山西平顺南社玉皇庙略带梭形的柱子】
【广东肇庆梅庵采用的梭柱】
【广州光孝寺大殿柱子下端卷杀很急】
法起寺三重塔
法隆寺向北约三公里有座法起寺,也是飞鸟时代建造,寺内建筑大多已后代重建,只有三重塔还是飞鸟时代的。
【法起寺三重塔】
法起寺三重塔所采用的枓栱形式与法隆寺金堂、五重塔、中门相同,都是以云形栱托昂
【三重塔枓栱】
【法起寺三重塔枓栱】
三重塔内可以看到塔心柱实物。
塔心柱被认为是一种较早的古塔结构形式,我国已无唐代木结构古塔存世,也就没有这方面实物,建于辽代的应县木塔没有使用塔心柱,推断金代的河北正定天宁寺凌霄塔在三层以上使用了塔心柱,以八根柱子集束而成,每根柱子托一根梁,而日本飞鸟时代的古塔虽有中心塔柱,但承重仍然是靠塔内的内柱,在用法上并不相同。
【天宁寺凌霄塔中心塔柱】
在河北临漳的古邺城遗址曾发掘出一座塔基,应为北齐时期以邺城为首都时修建的佛塔,据说有中心塔柱的痕迹,我到现场去看过,遗憾的是并不能直接看到中心塔柱的柱础等,却看到一个很大的盗洞
【邺城遗址塔基】
【塔基上的盗洞】
【盗洞口挖出的绳纹砖,有唐或更早期特征】
法起寺三重塔的一、二层是三开间,第三层是两开间
【三重塔第三层】
【到访法起寺三重塔】
法轮寺三重塔(重建)
在法隆寺和法起寺之间,还有一座法轮寺,根据日本学者的早期调查资料,法轮寺三重塔也是飞鸟时期的,遗憾的是四十年代因遭雷击,古塔烧毁了,现在寺内的塔是七十年代重建的。
【重建的法起寺三重塔】
早期留有调查资料,重建后的法轮寺三重塔保留了原有结构,与法起寺的三重塔如一对孪生兄弟
【法轮寺三重塔枓栱】
法轮寺三重塔的第三层也是偶数开间
【三重塔第三层】
法隆寺等由来自百济的工匠柳重光负责建造,柳氏子孙组成的金刚组延续一千多年,直至今日仍然从事寺庙的修建工作。
从以上飞鸟时代的实例可看出,此时建筑结构已经可以做到很复杂了,多数建筑都采用了斜置的昂,比仅采用水平华栱出跳复杂程度提高了很多。
建筑的比例尺度与此后一千多年的作品无大差异,说明至少自飞鸟时代建筑的比例尺度就已基本稳定。
飞鸟时代的这组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比我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南禅寺大殿早175年,这个时间差距差不多相当于现在到鸦片战争时期。
我国现存早期建筑实物中最早的斜置昂出现在山西泽州青莲寺藏经阁,建于唐大和七年(833年),比飞鸟时代日本建筑中出现的昂已晚了二百二十余年,也采用了昂的佛光寺东大殿更是晚了二百五十年之久,时间差距相当于现在到乾隆年间。
唐代木结构古建筑新考(七座)>>>
由于时间差距太大,所以我国现存的唐代建筑与日本飞鸟建筑无可比性,结构上有差异也是正常的。
飞鸟时代所使用的以云形栱托昂、跳头用云形栱等特征在我国存世的建筑中没有类似实例,隋唐时期壁画及砖石仿木建筑中也没有类似实例,这一阶段双方建筑风格上可能存有较大差异。建造工匠来自百济,今属韩国,韩国也没有同时期建筑存世了,这一时期朝鲜半岛与中国建筑的联系也无直接证据可考。
但再往前追溯到汉代,中日双方建筑的共同性却有不少。
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尊西汉时期的“诅盟场面青铜贮贝器”,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其上有一座棚子式的房子造型,这座房子以柱子悬离出地面,屋顶的支撑物相交出头,这样的造型在日本佛教传入之前的建筑中能找到相似之处。
【西汉青铜器房屋造型】
日本出云神社等留存下来的建筑样式被认为是佛教传入之前日本的传统建筑样式,其屋顶保留了相交的叉形构件。
【出云大社的日本神社建筑(网络图片)】
国博秦汉文明展中有一栋铜仓,东汉时期,出土于广西,以柱子支撑脱离地面,日本有许多奈良时代留下的经藏采用的也是这种结构,会在下一篇奈良时代的建筑中讲到,其中最著名的是正仓院。
【成都博物院西汉漆木仓】
【正仓院】
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至今仍有这种结构的粮仓
【贵州雷山县新桥村的粮仓。图片: @Iamwang13】
类似的建筑形式还可以追溯到更远,成都博物院收藏有一栋漆木仓,是西汉的
【成都博物院西汉漆木仓】
云南博物院收藏的大波那铜棺,时代更久远,战国的
【云南博物馆大波那铜棺】
日本在弥生时代也有类似的房屋
【日本弥生时代建筑样式】
具体到枓栱结构上,也有共通之处,成都博物院收藏有一座东汉陶房,上部以梁伸出出跳,下部托以云形栱,与日本飞鸟时代建筑昂以下的部分非常相似,同时它也是偶数开间。
【成都博物院陶房】
2017年京都博物馆开馆120周年纪念特别展期间,排队人数最多的倭国金银,据说这颗印是东汉光武帝刘秀赐予日本使者的
【倭国金印】
双方建筑方面的联系并非自隋唐开始,可能至少更早的战汉就已经有了,到飞鸟时代已经各自发展了几百甚至上千年,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建筑,有些在我国已不用的结构形式日本仍然延续了下来,所以飞鸟时代双方差异较大,后面的奈良时代双方建筑再次发生融合。
从传播地域来说,中原文明的外圈与日本似乎联系更多,这种共性可能是中日之间的交流,也可能是用共同的来源。
日本建筑构件有自己的名称,比如昂称为尾垂木,昂下面的云形栱称为云斗云肘木等,但中日建筑互通性较强,绝大多数建筑及构件可用《营造法式》名称来解读,“醉美古中国”的《营造法式》入门班已经办了三期,咱们这个群体中了解《营造法式》的会越来越多,而且普及性文章也应该采用大家都知道的词语来写,因此今后与日本建筑相关的构件名称尽量统一到《营造法式》上来,易读是第一位的的,以后有时间再用日本名称写些提高内容。
下一篇我们来解读下日本奈良时代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