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故事简短150字_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故事教会我的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每当看到这种美好的句子,都会想起那十四岁剃发即入主布达拉宫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来。他曾写过这样抵死缠绵的诗句来表达他那颗爱欲之心:"愿与卿结百年好,不惜金屋备藏娇。一似碧渊水晶宫,储得珍稀与奇宝。" 即便后来他被废黜,却仍执迷于"只为途中与你相见"的爱欲红尘中。可见,红尘里的情爱是如佳期美梦般让人没有拒绝的力量。
那时的多情诗人沈从文,就好像仓央嘉措这般心底始终怀揣着抵死缠绵的爱欲之心。
1925年,沈从文生活最窘迫的时候,想以投稿维持生计,他做着每月得20块稿费的美梦。这时他以“休芸芸”等笔名写出文章,向各处投寄,对北平报刊进行了“大轰炸”。他的辛勤笔耕开始有了收获,他的散文、诗歌、小说相继出现在《晨报副刊》上,同当时的晨报副刊主编徐志摩相识并结下了深厚友谊。在徐志摩的推荐下,沈从文被胡适聘请为上海中国公学的教师,大概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把,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挚爱!
01
不甘只作看花人
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授课,慕名而来的学生甚众,教室里挤得满满的。他抬眼望去,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心里陡然一惊,竟呆呆地站了近10分钟。好不容易开了口,一面急促地讲述,一面在黑板上抄写授课提纲。预定1小时的授课内容,在忙迫中10多分钟便全讲完了。他再次陷入窘迫,无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 “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学生一片哄堂大笑,并且捉弄这个老实的文弱书生。捉弄的人当中,就有生性活泼的张兆和。
张兆和出身于江南的名门世家。她的父亲,是江南有名的财主。
张兆和 右上
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在中国公学,张兆和不一定是“校花”,但至少是个“回头率”极高的美丽女孩。曾看到一幅摄于1935年夏天的照片,照片中的张兆和的确是经典美女:额头饱满,鼻梁高挺,秀发齐耳,下巴稍尖,轮廓分明,清丽脱俗……
张兆和的美丽和高雅气质让沈从文一见钟情,使这个草莽书生开始了漫长的求爱历程。
02
瘌蛤蟆13号
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
那时张兆和的追求者,是可以用箩筐来计算的。调皮的她,还将这些追求者们一一给了"青蛙"的编号。,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沈从文交出第一封情她的时候,她便立即将他编为"癞蛤蟆13号",未做出任何与其他追求者不同的举动。在她的眼里,他不过是她众多追求者中的一个,并无什么高大上之处。
但是沈老师并没有气馁,他的情书一封封寄了出去,点点滴滴滋润着对方的心。女学生张兆和把它们一一作了编号,却始终保持着沉默。
后来学校里起了风言风语,说沈从文因追求不到张兆和要自杀。
张兆和情急之下,拿着沈从文的全部情书去找校长理论,那个校长就是胡适。兆和把信拿给胡适看,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胡校长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胡适说: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兆和连忙说:不要去讲,这个老师好像不应该这样。
03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兆
1932年夏天,张兆和大学毕业回到了苏州的老家。
沈从文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礼物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敲响了张家的大门。二姐张允和出来招呼了这位不速之客。弄堂很窄,允和对站在太阳底下的沈从文说:你进来吧,有太阳。沈从文不进来,允和就告诉他三妹上图书馆去了,不在家,让他进来等。沈从文听完说了声 “我走吧”回头就走了。
沈从文回到了旅馆,一个人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满脑子尽是张兆和的音容笑貌。
三妹回来后,允和把她骂了一顿:你假装用功,明明晓得他今天要来。
兆和说:我就是用功,哪晓得他这个时候来啊。
允和让妹妹大大方方地把老师请到家里来,兆和终于鼓起勇气回请了沈从文。
心潮澎湃的沈从文回到青岛后,立即给二姐允和写信,托她询问张父对婚事的态度。他在信里写道:“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兆和的父亲开明地答:儿女婚事,他们自理。
带着这份喜悦,两姐妹便一同去了邮局,给沈从文发电报。张允和拟好的电报是:“山东青岛大学沈从文允”。很简单,一个“允”字一语双关。兆和的则是:“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兆。”
○
○
○
上一篇: 船屋是哪个民族的-船屋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