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抑郁症致自杀(自缢)身亡案

2023-05-12 15:17:32 0

严重抑郁症致自杀(自缢)身亡案

患者刘某,男性,44岁,汉族,已婚,承德市滦河钢厂供应处科级干部,于2003年11月29日就诊(癸未年甲子月丙午日)。

患病已一个月,缘于一个月前因工作变动,所愿不遂,出现失眠多梦,夜寐易醒或难于入睡,精力涣散、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对工作及生活丧失信心,逐渐加重。其亲属多方为其求治,应用镇静、安眠、抗抑郁药物、神经营养剂等治疗(具体用药、剂量、时间、服法等情况不详),无任何效果,乃于今日来我院门诊求治于中医。

患者发育正常,营养状态良好,形体稍胖,表情呆板,目光呆滞,问话不愿回答,情绪消沉低落,各项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肝脾(-),神经系统检査无异常所见。详细询问,其家人及同事代诉云:该人系单位供应处某科科长,多年从事该科工作,平时性格开朗,与同志相处融洽,上下级关系良好,家庭和睦,夫妻感情好,生有一子,经济收入也较高,居住条件好。否认传染病、遗传病病史,无家族精神病病史,不吸烟,饮酒量大,每天100~200ml白酒,爱好广泛,文体活动积极。缘于一个月前,单位领导因其工作需要,决定调其离开原来部门,根据其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安排去某公司任经理职务,从职务上是提高,且薪酬也较现在有大幅度提高。单位上下均认为是值得庆贺之升迁,其本人反而难以接受,一个月不上班,也不赴任,情绪大变,开始失眠、多梦、心烦、夜间多次醒来,辗转反侧,甚至彻夜不眠,由开始情绪低落、悲观失望、长吁短叹、丧失信心,逐渐发展为不与他人交流,言语渐少,整日闷坐,呆滞,甚至后来不与家人、亲属交流思想,茶饭无心。单位领导、同事、家人及亲属劝说开导,甚至妻儿哭求劝解均无动于衷。不置可否,症状逐渐加重,以致今日之现状。查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弦略细。辨证为肝气郁结、痰热内蕴、心窍蒙蔽之证。拟针药结合治疗,先行针灸治疗,遭其个人强烈反对,坚决不作治疗,无奈勉拟开郁降气、清化痰热、安神除烦之法,处方如下:

郁金15克,香附12克,沉香6克,乌药6克,百合12克,甘松15克,天竺黄10克,胆星10克,竹茹12克,栀子9克,川芎10克,石菖蒲30克,炒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龙齿12克,茯神15克,远志10克,3剂。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一处分早晚2次温服,嘱其忌烟酒,令其家人、同事多作思想工作,劝其改变环境,放松心情,可外出旅游,公园散步,或适当文体活动,转移注意力等,避免言语等恶性刺激,勿食辛辣等。暂用中药勉强试用,以观后效。

服上药仅2天,患者于深夜之际,乘家人不备,潜出家门,至本单位其长期工作过的办公室自缢身亡。至次日清晨被人发现,已无法抢救,法医鉴定已死亡多时矣,无力回天,终至不起。

按语:明·戴思恭《证治要决》云:“心风者精神恍惚,喜怒不常、无语、时或错乱、有癫之意,不如癫之甚,亦痰气所为也,宜星香散,加石菖蒲、人参各半钱,下寿星丸。”明·徐春甫《古今医统》云:“心风则由七情五志,久逆不遂,戴人所谓肝屡谋,胆屡不决,屈无所申,怒无所浊,心之官则思,甚则心血日涸,脾液不行,痰迷心窍,则成心风,属虚者多。治法须以七情相胜,五志遂心,养血豁痰,引神归舍,标本兼治,此疾可愈矣。”又云:“心风初作,多属虚候。何则?思虑伤脾,则谷气寝少,血液日亏,则心神漫散,神不守舍,卒成心风,故知其始皆属虚也,归脾汤、养心汤、定志丸之类。至于病久,则心志变而美恶不知,无思无虑,饮食如故,杀气颇增,病损已固,郁痰不降者,可用子和法治之,随证调理,无不愈也。”以上心风之说,似与抑郁症类似,另如中医“百合病”、“郁证”、“癫疾”、“呆病”、“脏燥”等论述,可作为参考,然均与现代抑郁症不完全符合,只能以七情致病之论作为抑郁症之病因,但不能全面概括之。盖古人论七情致病,多讲其成因,临床证候,调理之法,而从不论及七情致病而能造成自残、自杀而致死者。有言其难治之处,而无其致死之由,古人不言,今人亦少探讨,实中医空白之处,需挖掘填补其论也。

近代学者认为:自杀观念和行为是抑郁病人最严重而危险的症状,可以出现在疾病充分发展期,也可出现在疾病早期和好转期,抑郁病人的自杀,往往事先计划周密,行动隐蔽,甚至伪装病情进步以逃避医护人员的注意,并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和途径,藉以达到自杀的目的,应提高警惕。关于如何采用心理治疗和运用中医“五志”理论和“喜、怒、悲、忧、恐”五行制化理论来进行精神治疗和疏导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字: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