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的功效和作用禁忌_鲍鱼禁忌群和注意事项

2023-05-19 19:40:26 0

鲍鱼的功效和作用禁忌_鲍鱼禁忌群和注意事项

年年游览不曾停,天下山川欲遍经。

堪笑沙丘才过处,銮舆风过鲍鱼腥。

——《咏史诗·沙丘》·唐·胡曾

物种基源

鲍鱼为腹足纲鲍科动物单壳贝类鲍鱼的肉,又名镜面鱼、九孔螺、明目鱼、将军帽、半贝螺、石决明肉、蝮鱼、海耳,有“土生鲍”与“养殖鲍”之分,鲍鱼越大越好,以形体完整者为佳,咖啡色,底部宽阔,在灯光下看,中央通红略显透明的质量较好。物种以辽宁大连的质优,广东、福建、台湾量大。常见品种有两种:一是九孔鲍鱼肉;二是盘大鲍鱼肉。

生物成分

1.鲍鱼干

经测定,每100克鲍鱼干,含热能322千卡,水分18.6克,蛋白质53.9克,脂肪5.7克,碳水化合物13.8克,灰分8.2克及维生素A、B2、E、尼克酸、视黄醇当量,还有微量元素铜、硒、钠、铁、钙、锰、镁、锌、钾、磷、碘,此外尚含有鲍鱼所特有的鲍灵素。

2.鲜鲍鱼肉

经测定,每100克鲜鲍鱼肉,含热能130千卡,水分74.1克,蛋白质18.6克,脂肪0.9克,碳水化合物0.8克,灰分2.5克及维生素A、E、By、B2、尼克酸,还含微量元素钾、钙、镁、铁、磷、硒、碘。此外,尚有20多种氨基酸和肉,黏液中能分离出不被蛋白酶分解的3种粘蛋白:鲍灵素I、鲍灵素Ⅱ、鲍灵素Ⅲ等物质。

食材性能

1.性味归经

鲍鱼,味甘、咸,性平;归肝、肺经。

2.医学经典

《名医别录》:“平肝潜阳,解热明目,止渴通淋。”

3.中医辨证

鲍鱼具有滋阴补阳、止渴通淋的功效,是一种补而不燥的海产品,吃后没有牙痛、流鼻血等副作用。鲍鱼:“人肝通瘀,人肠涤垢,不伤元气,壮阳,生百脉。主治肝热上逆、头晕目眩、骨蒸劳热、青肓内障、高血压、眼底出血等症”。鲍鱼的壳,中药称石决明,因其有明目退翳之功效,古书又称之为“千里光”。石决明还有清热平肝、滋阴壮阳的作用,可用于医治头晕眼花、高血压及其他类症。

4.现代研究

鲍鱼肉中能提取一种被称作鲍灵素的生物活性物质Ⅲ。实验表明,它能够提高免疫力,破坏癌细胞代谢过程,提高抑瘤率,却不损害正常细胞,有保护免疫系统的作用。鲍鱼能养阴、平肝、固肾,可调整肾上腺分泌、调节血压、润燥利肠、治月经不调、大便秘结等疾患。鲍鱼肉和其黏液中能分离出不被蛋白酶分解的3种黏蛋白:鲍灵素I、鲍灵素Ⅱ、鲍灵素Ⅲ。药理研究证实,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疱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经常炖食鲍鱼或与黑白木耳、黄花菜煮食,可以增强体质,预防肿瘤的发生。

食用注意

(1)痛风患者及尿酸高者不宜吃鲍鱼肉,只宜少量喝汤;虽然人人都爱吃鲍鱼,但感冒发烧或阴虚喉痛的人不宜食用;素有顽癣痼疾之人忌食。

(2)鲍鱼忌与鱼肉、野猪肉、生肝同食。

(3)幼儿不宜多吃。幼儿脾胃功能较弱,像鲍鱼、海参等富含蛋白质的食材,幼儿摄人过多不仅无法及时消化,还会加重肠胃负担。

传说故事

雍正情牵“明珠鲍鱼”

雍正当皇帝前,极爱拈花惹草。一次,竟迷恋上河南民间的一位渔家姑娘冯艳珠。后来雍正回宫当了皇帝后全身心投入皇室内部纷争,把艳珠姑娘冷落于一旁。半年后,艳珠生下了龙凤胎,男孩取名包玉,女孩取名明珠。情人的一点儿信息也没有,她只能靠辛苦劳动来养育儿女。过了几年,冯艳珠见孩子已经长大,便毅然变卖了家产,携带儿女走上千里迢迢的进京之路。冯艳珠怀里揣着雍正留给她的信物,来到京城。她千方百计打听,才知道自己要找的丈夫正是当朝的万岁爷。

这真是让她又惊喜又悲愤。惊喜的是自己心爱的人终成正果,说明没有看错人;悲愤的是心上人已自食诺言,根本没把她和儿女当一回事,全抛九霄云外去了。冯艳珠知道晋见皇上绝非易事,还得慢慢地寻找一个权宜之计才成。于是,她恳求同情自己遭遇的客栈老板,帮她和御膳房厨师见上一面。

幸好御厨心地善良,答应助冯艳珠一臂之力。这一天,雍正皇帝用餐时,看到御厨送上一道从未品尝过的美馔。他品尝后十分满意,便把御厨叫到跟前,仔细询问此o的由来。御厨说此o名为“掌上明珠鲍鱼”。当雍正听到“明珠鲍鱼”这个菜名时,猛然想起当年给冯艳珠留下的话语:“日后生子名包玉,生女叫明珠”,心中若有所思。

御厨见皇上心动了,便不失时机地将冯艳珠携子女进京寻夫的事情原原本本讲了出来。雍正皇帝到底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岂能没有一丝人情味儿?于是应允召见冯艳珠进宫团聚。一道珍馐美o成就了分离多年的情人。“明珠鲍鱼”(又叫“红梅珠香”)这道豫菜由此流传了下来。

关键字:  鲍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