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的功效与作用禁忌_阿胶禁忌人群与注意事项
千秋万载百年堂,历史渊源岁月长。
黄帝嫡孙名挥氏,观星造弓始祖张。
春秋末年战乱起,后代张傅学岐黄。
悬壶济世一千年,名震北齐文宣王。
亲书御赐黄金匾,题名雍海睦宗堂。
大唐贞观张公艺,九代同居美名扬。
亲送阿胶慰唐军,太宗亲书百忍堂。
高宗赐封醉乡侯,则天皇后在身旁。
皇恩浩荡未敢忘,百忍堂改百年堂。
百年堂中阿胶王,历代皇家独珍藏。
贵妃暗服不外传,迷死当年唐明皇。
百年堂产阿胶王,黑皮黑蹄黑驴上。
一山一水一福地,九煮九熬九天忙。
百年堂内阿胶王,古井古法古配方。
一寸一金一圣药,补血补气补营养。
百年堂里阿胶王,每饼每块每透亮。
一年一月一日去,神草神药神农尝。
—《阿胶之乡的民谣》
物种基源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熬制成的胶块,又名陈阿胶、阿胶珠、蛤粉炒阿胶、蒲黄炒阿胶、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以色匀、质脆、半透明、断面光亮、无腥气为佳,主产于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
生物成分
阿胶,主含骨胶质,与明胶相似,水解后产生多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10%,精氨酸7%,组氨酸2%,另含胱氨酸;含灰分0.75%~1.09%,钙0.079%~0.118%及钾、钠等20多种金属元素;尚含大分子环酮、胆甾醇、胆甾醇酯和少量蜡双酯。
食材性能
1.性味归经
阿胶,味甘、性平;入肺、肝、肾经。
2.医学经典
《神农本草经》:“滋阴润燥,止血补血。”
3.中医辨证
阿胶,甘平质黏,入肝补血,入肾滋阴,故有补肝血、滋肾阴、润肺燥之效。借其滋补黏腻之性,善能凝固血络,而有显著的止血之功。故凡血虚阴亏之虚烦失眠以及一切失血之症,皆为常用之品。因能润肺燥,对虚劳咯血尤为合适。
4.现代研究
(1)能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长的作用,故有补血作用。
(2)能改善体内钙的平衡,使血清钙含量增高,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故善止血。
(3)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还能对抗创伤性休克。
(4)还有预防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的作用,其原理可能是能防止食物中维生素E的氧化。
食用注意
(1)阿胶,性质黏腻,如内有瘀滞者不宜早用,若过早使用,反有留瘀之弊。
(2)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不宜服用。
(3)不宜与大黄同用。
(4)新阿胶不宜服用,最好要陈放,不受潮的三年以上者最好。
(5)因阿胶有升高血压的作用,故高血压患者慎服。
传说故事
一、阿胶的起源
唐朝时,阿城镇上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男的叫田铭,女的叫阿娇,两人靠贩驴过日子。
田铭和阿娇成亲五年后,阿娇有了身孕,不料,阿娇分娩后因气血损耗,身体很虚弱,整日卧病在床,吃了许多补气补血的良药,也不见好转。田铭听说驴肉能补,心想:让阿娇吃些驴肉也许她的身体会好起来。于是他叫伙计宰了一头毛驴,把肉放在锅里煮。谁知煮肉的伙计嘴馋,肉煮熟了便从锅里捞出来吃。其他伙计闻到肉香也围拢来尝尝,一锅驴肉不大会儿全进了伙计们的肚里。煮肉的伙计着了慌,拿什么给女主人吃?无奈,只好把剩下的驴皮切碎放进锅里,倒满水,熬了足有半天工夫才把皮熬化了。伙计把它从锅里舀出倒进盆里,却是一盆浓浓的驴皮汤。汤冷后凝固成黏糊糊的胶块,伙计把这驴皮胶块送给阿娇吃。阿娇平时喜吃素食,不曾吃过驴肉,尝了一口,只觉得喷香可口,竟然不几餐便把一瓦盆儿驴皮胶全吃光了。几日后奇迹就出现了,她食欲大增,气血充沛,脸色红润,有了精神。
自此以后,驴皮胶大补是产妇良药,便在百姓们中间传扬开了,田铭和阿娇开始雇伙计收购驴皮熬胶出卖,生意十分兴隆。有些庄户,见熬驴皮胶有利可图,也相继熬胶出售。可只有阿城当地的驴皮胶有滋补功能。县太爷带着郎中先生来到阿城调查,经过实地探测,发现阿城水井与其他地方水井不同,比一般水井深,水味甜,水的重量也沉重许多。
县太爷十分惊喜,才知道驴皮胶补气补血,除驴皮之外,还赖此得天独厚的井水,于是下令:只准阿城镇百姓熬胶,其他各地一律取缔。
二、阿胶姑娘的传说
据说在很久以前,山东流行着一种怪病,人若得上这种怪病,便会出血而死。当时山东阿邑有个名叫阿姣的姑娘,她为了治好这种顽疾,独自一人夜宿昼行,餐风饮露,踏荆棘,入陡涧,觅求药草。一天,在东岳泰山,遇见一位白发药翁。老人告诉阿姣,必须找到吃狮耳山草、喝狼溪河水长大的毛驴的驴皮,才能治好这种病。阿姣听后,心中大喜,家乡确有这么一头驴,可那是村里恶霸王员外家放养的呀!回乡后,阿姣再三请求王员外将此驴献出,以普济众人。王员外提出一个条件:必须由阿姣一人将驴处死才行。阿姣一听,为之一惊,她知道,此驴灵活,穿山越涧,如履平地,劲大,赛马胜骡,自己一个脆弱女子,如何处置的了它呢?但阿姣想起乡亲们被病折磨和惨死的情景,勇气顿生,便马上答应下来。乡亲们知道恶霸没安好心,含泪劝说阿姣,可阿姣决不动摇。经过奋力拼搏,阿姣胜利了,病人服用了驴皮熬得的药胶后,都奇迹般地康复了。阿姣这一举动触怒了恶霸王员外,他把阿姣暗暗地害死了。为了纪念阿姣姑娘的恩德,人们就把驴皮熬得的胶称为“阿胶”。当然,这只是个民间传说,但阿胶以始产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一带而得名,则是千真万确的。
三、杨贵妃与阿胶
据说当年为了皮肤细嫩光滑,杨贵妃每天都吃一道膳,也是一个民间验方,叫阿胶羹。其主要原料是:阿胶250克,黄酒250克,核桃肉150克,黑芝麻150克,冰糖250克。黄酒本来就是在中国中医药传统里的药引子,用酒浸泡中药,有些成分就容易溶在酒里,加酒以后它起效更快,在优质产品中药的制作工艺———用醇提取,就是用酒精提取,有些有效物质就溶解在酒里,才能把它提取出来,这是一个传统。醇提阿胶有两个作用,一是去腥味,再一个就是它药效方面会更好,加核桃就是增加它的营养。阿胶是补血神药,另外,像这里边的核桃仁,还有黑芝麻都有润肤黑发延缓衰老的作用,这几样东西配置在一起,制作成的阿胶羹是一道非常好的美容药膳,它能够养血润肤、美容养颜、延缓衰老。
四、朱熹与阿胶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非常孝敬他的母亲,他曾修书一封奉劝其母。信上是这样说的:“慈母年当高,以心平气和为上,少食勤餐,果蔬实体,阿胶党参之物,食以佐之,延更续寿,而知其焉。”
那么朱熹为什么要劝母亲吃阿胶呢?明代嘉靖的时候,名人何良俊的师生道出了缘由:“万病皆由气血生,将相不和非敌攻,一盏阿胶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就是说,长期服用它可以享受太平,就是预防保健的一个作用。
阿胶小考
阿胶的制作与药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远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云:“煮牛皮作之”。可见当时制作阿胶的原料不是驴皮而是牛皮;这种以牛皮为原料制作的阿胶,一直沿用了好几个世纪。到公元7世纪,在《食疗本草》中,始提出以牛皮制作的胶称为“黄明胶”,直到现在凡用牛皮煎煮制作的胶,仍称黄明胶,其历史根据可能源出于此。至于驴皮胶的名称,始载于8世纪。在《本草拾遗》中同时记述了阿胶、黄明胶和驴皮胶。《外台秘要》一书亦同时记载了阿胶和黄明胶,看来在唐朝,三种胶的名称是通用的,但主要原料仍以牛皮为主。到了11世纪的《博济方》中始见“真阿胶”一名。《图经本草》记载:“阿胶以阿县城北的井水作煮者为真。”此处指明所谓真阿胶的“真”,似指必须用阿县城北的井水煮制而言。史载:阿井水乃济水之眼,其色绿且醇,趋下城内有狼溪河,其水为漯水之源,乃洪范九泉之水所会归,性属甘温,合此水制胶最善。由此可见,真阿胶是与东阿水质有密切关系。但对皮的原料未突出驴皮为佳。《图经本草》说:“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是牛皮,阿胶亦用牛皮,但今牛皮胶制作不甚精,只可胶物,不堪入药。”从文中可知,所谓真阿胶不仅要用阿井水和牛皮作原料,还必须要加工精细。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凡造诸胶,用挲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其旧皮、鞋、履等物者为下。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真者不作皮臭,夏月亦不湿软。”
我国正宗地道阿胶产品——“福字牌”与“东阿镇牌”阿胶,在首届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上双双荣获“神农杯”金奖,这是山东平阴阿胶厂第15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这里生产阿胶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历代都作为向皇帝进贡的贡品,故又称“贡胶”。东阿镇位于济南西南百余里,其西南三里许有狮耳山,草茂林丰,生长几百种中草药,驴食之则体壮膘肥,毛色乌亮,皮质特别适宜熬胶。狼溪河横贯镇中,水质比重硬度较小,用之泡皮、熬胶可减少原料污染,灰分易于控制,保存时间长。东阿镇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阿胶生产世代相传,久盛不衰,故有“阿胶之乡”之称。作为贡品,其制作工艺是非常考究的。据云,每年春季,选择纯黑无病健驴,饲以狮耳山之草,饮以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杀取皮,浸狼溪河内四五日,刮毛涤垢,再浸漂数日,取阿井水,用桑柴火熬三昼夜,去滓滤清,再用银锅金铲,加参芪、归芎、橘桂、甘草等药汁,熬至成胶,其色光洁,味甘咸,气清香,此即真阿胶也,即真正之“贡胶”。据《东阿县志》云:“昔有猛虎居西山,爪刨地得泉,饮之久,化为人,后遂将此泉为井,即‘阿井’之由来。”史料还记载:唐代大将尉迟恭,曾身为钦差大臣至此,重修阿井,明代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建亭,明万历及清康熙年间均重修过,现存的亭子为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亭为六角石亭,左右石柱镌刻楹联:“圣代即今多雨露,仙乡留此好泉源。”横联为:“济人寿世。”亭中石碑篆刻“古阿井”三个大字。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阿井水系河南省济源县济河的一股潜流。”《本草备要》也有“阿井乃济水伏流”之说。井水中钙、钾、镁、钠等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每担阿井水比普通河水或井水约重3斤。
由于历史原因,致使对阿胶传统产地众说纷纭。据考,东阿命县,始于秦。北齐时东阿镇属东阿县域。北宋开宝二年,河水为患,渐次于明洪武八年迁城东阿镇。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加之东阿井水日涸,狼溪河成为唯一制胶供水地,东阿镇阿胶业遂更加兴旺,达到“妇幼皆通煎胶”的鼎盛时期。清代,南北多家中医慕名而来,诊病兼营阿胶。至新中国成立前夕,规模较大的制胶作坊有邓氏树德堂(“树德堂”系咸丰皇帝赐名)、涂氏怀德堂、于氏天德堂、王氏景德堂、庄氏太子衡老药店、陈氏东岳衡老药店等十余爿字号。其中邓氏业主苦心研制,总结出一整套工艺绝技。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钦赐朝服黄马褂、手折子,同治十年指派四品钦差监制“九天贡胶”,专为皇宫服用。涂氏祖籍江西南昌,道光八年阖家迁徙此,历经几辈筛选改进,提高了阿胶的功效,并著《涂氏耐冬轩医案》二册。邓、涂阿胶,民国后屡受政府授奖,两氏传人均献出了珍贵秘方。1943年,服从战争需要,平阴县与东阿县合并为平阴县,1948年又恢复两县建制,变更区划,以黄河定界,西北归东阿县,县城设铜城镇。作为原东阿县城的东阿镇,地处河道东南,归平阴县。1952年,荟萃精华,集东阿镇配方和工艺于一体,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国营阿胶企业——山东平阴阿胶厂,该厂沿袭饮誉中外的“福”字商标,独家专用。继“福”字牌后,现又创“东阿镇”牌。而今,先进的蒸汽制胶取代了2000多年来的直火熬胶,并建立了阿胶生产流水线,使阿胶产量、质量迅速上升,目前年生产阿胶已达3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