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心烦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概述】
妇女怀孕之后,妊娠期约280天,俗称“怀胎十月”。由于胎儿的萌育,使母体发生显著的生理变化,而母体孕期的生活健康状态也直接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中医学历来就有“逐月养胎”的经验,十分重视妊娠期的调摄,所以《孕产集》主张孕妇要怡养乐观,提出“孕籍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一有偏倚,即致子疾。”故喜怒相应的情况最常见的为“孕妇心烦”。孕妇心烦多发生于妊娠五六月之间,孕妇自觉心中烦躁,坐立不安,心惊胆怯,郁郁不乐,前人称为“子烦”。《沈氏女科·缉要笺正》说“子烦病因,曰痰,日火,曰阴亏。”这是妊娠心烦病因的概括。
【病因病机】
1.阴虚:阴血素虚,妊娠后血聚养胎,则阴血更为不足,以致心火偏亢,神明不安,而烦闷不宁。
2.痰火:素有痰饮停滞胸中,怀孕以后,阳气偏盛或阳盛则生热痰热相博,上干心肺,逐致闷烦。
3.肝郁:岔怒忧思,肝郁气滞木火上逆,损及心神,故烦闷。
【辨证论治】
妊娠心烦,虽属阴虚火扰心神不宁所致,但在症状仍有虚实之分,阴虚者烦而不满,痰火者,胸多痞满,肝郁者,两肋胀痛。
1.阴虚心烦
症状:妊娠心中烦闷,坐卧不宁,或午后潮热手心发烧,口干咽燥,渴不多饮,小溲短黄,舌红苔薄黄而干或无苔,脉细数而滑。
治法:养阴安神,除烦清热。
方药:用人参麦冬汤《妇人秘科》。
处方:人参10克,(太子参30克也可)麦冬0克,茯苓15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生地15克,炙甘草8克,竹茹10克,水煎服。
2.痰火子烦
症状:妊娠心悸胆怯,烦闷不安,头晕中脘满闷恶心呕吐,苔黄而腻,脉滑。
治法:清热涤痰,除烦镇怯。
方药:用自拟方,“栀豉鼓,温胆汤”。
处方:栀子,淡豆豉各10克,法半夏,茯苓竹茹各15克,枳实6克,甘草6克,陈皮10克,龙齿15克,石决明30克。水煎服。
3.肝郁子烦
症状:妊娠数月,心烦不安,两肋胀痛,舌红,苔薄或黄而干,脉弦数而滑。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除烦。
方药:可拟《丹溪心法》的越鞠丸加味。
处方:苍术6克,白术10克,柴胡,香附,炒栀子各10克,黄芩10克,白芍15克,淡豆豉,合欢皮,柏子仁,枣仁各10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