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葛解肌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2023-06-07 11:11:53 0

柴葛解肌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柴葛解肌汤

一、古方简介

【来源】《伤寒六书》。

【组成】柴胡6g,干葛9g,甘草3g,黄芩6g,羌活3g,白芷3g,芍药6g,桔梗3g(原方未注剂量)。

【功效】辛凉解肌,清泄里热。

【主治】感冒风寒,邪郁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重,无汗头痛,目痛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流行性感冒

【案例】某男,33岁,2001年11月6日以发热,咽痛,咳嗽,全身疼痛3天为主诉前来就诊。自述近日工地好多人患感冒,自己被感染,自服速效伤风胶囊2天无效,现仍发烧,咳嗽,全身疼痛,不思饮食,嗜睡,大便干,小便黄。查体:T 38.5℃, R 20次/分, P 88次/分, BP 13.2/9.3kPa, 精神差, 面潮红,唇干,咽红,扁桃体不大,全身皮肤无斑疹及出血点。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啰音,心率88次/分钟,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未见异常,既往体健,舌红,苔黄,脉浮数。血常规:白细胞11x10'/L,中性粒细胞占70%,淋巴细胞占30%。尿常规:正常。西医诊断:病毒感冒。中医诊断:时行感冒(肺卫郁热)。治疗:清热解毒,宣肺止咳。柴葛解肌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处方:柴胡、黄芩、贯众、桔梗、牛蒡子各15g,葛根、羌活、白芷、防风、荆芥、杏仁各12g,麻黄、甘草各6g,石膏20g。3剂,水煎20分钟2次,共取药汁400ml,早晚各温服200ml。配合安痛定2ml肌内注射。二诊:3天后症状减轻,上方继服4剂痊愈[冯颖娥,等.柴葛解肌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时行感冒102例.陕西中医,2003,24(3):234~235]。

【按语】流行性感冒,古代医家早有认识,用中药治疗效果良好。《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说:“夫时气病者,皆因岁时不合,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故预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景岳全书·伤风》说:“伤寒之病本由外感。邪轻而浅者,止犯皮毛即为伤风,皮毛为肺之合而上通于鼻。故其在外则鼻塞声重,甚者并连少阳、阳明之经,而为头痛或为憎寒发热。其在内则多为咳嗽,甚则邪实在肺而为痰为喘。”本病初期为风寒表症,接着出现肺卫郁热症,临床就诊者多在此期,用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意在辛凉解肌发表,兼清里热,麻杏石甘汤意在透热宣泄止咳。药理研究提示,两方均有清热抗病毒的作用。方中柴胡、桔梗、牛蒡子、黄芩清热解毒,治咽痛;葛根、羌活解肌合表,止全身疼痛;白芷引药上行治头痛;防风、荆芥疏风解表;贯众清热解毒,可防流感;麻黄、杏仁宣肺、止咳、化痰;石膏清肺热;甘草调合诸药,加强抗病毒作用。故两方合用,治疗时行感冒获得良好效果。

2.急性支气管炎

【案例】某女,27岁,2005年12月24日初诊。咳嗽、咳痰2天,伴咽痛喉燥,痰少而黏,咯痰不爽,发热(T38.4℃),恶风,口渴,头痛,肢酸楚,舌苔黄燥,脉浮数。诊为急性支气管炎,此乃风热犯肺、肺失清肃之风热咳嗽。方用柴葛解肌汤加减,药用:柴胡、葛根、黄芩、生石膏、炙杏仁各15g,炙甘草6g,元参、防风、桔梗各10g,麦冬20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12月27日二诊:3剂后咳嗽明显减轻,体温正常,咽喉燥痛症缓解。上方去石膏,再服2剂,痊愈[卫建业.柴葛解肌汤临床应用举隅.山西中医,2006,22(4):35]。

【按语】本例风热咳嗽是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所致,为风热化燥,卫气同病之证。治以解肌透邪,宣肺止咳。方中柴胡、葛根解肌透邪,为君药;炙杏仁、桔梗、炙甘草宣通肺气,以助疏泄外邪,为臣药;黄芩、石膏清解肺经气分之热,元参、麦冬润肺生津,防风助柴葛解肌发表,均为佐药;防风、柴胡、葛根分别入太阳、少阳、阳明经,为佐药。药证相合,故收良效。

3.丛集性头痛

【案例】某男,42岁,2003年7月15日就诊。左侧头部每年7~9月份间断性疼痛达13年,近复发23天。患者13年前7月份饮酒后,始出现左侧头痛,经用药(药物不详)后缓解,之后每年7~9月份复发,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在全国多家医院检查头颅CT、MRI、彩超、脑电图等均未见异常, 在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组织胺诱发试验阳性,诊断为丛集性头痛。此次口服卡马西平、泼尼松、西比灵、苯噻啶,肌内注射杜冷丁、地塞米松等药物,以及服中药数剂,效果不佳,遂来我科治疗。现证:每日午后或夜晚,左眼角先疼在一侧眶周或眼球后,迅速扩及同侧额、颞、”耳、鼻及面部,先为烧灼样疼痛,后为胀痛,持续时间达2~6小时。伴口鼻干燥,心烦不眠,纳食尚可,脘适,大便略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审查脉证,辨为三阳合病,郁热阻络,治宜解肌清热,通络止痛。中药汤剂柴葛解肌汤加减,处方:柴胡15g,葛根、芍药、生石膏各30g,黄芩12g,防己、辛夷各10g,甘草、羌活、白芷、生姜6g,大枣5枚。水煎2次,兑匀,日3服,每日1剂。配合患侧穴位承泣、瞳子髎、睛明、头维及局部阿是穴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二诊:按上法治疗5天,疼痛消失,未再复发[康进忠.针刺加中药治疗丛集性头痛32例.1四川中医,2005,23(5):92]。

本【按语】丛集性头痛多发于30~50岁男性,发作有一定的规律性,常在某个固定时间复发,其疼痛部位在太阳(目内眦至侧头后项)、阳明(前额至眼眶)、少阳(头侧及鬟角)经。柴葛解肌汤,取柴胡、葛根为君,以柴胡辛凉而气轻入少阳,长于疏畅气机、透表泄热;葛根辛甘凉入阳明,擅长解肌发表,合用最善解肌清热。羌活、白芷分入太阳、阳明,助柴胡、葛根散风止痛;黄芩、石膏清泄里热,四味共为臣药。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汉防己、辛夷有抗组织胺作用,而组胺能系统在中枢内的功能与腺垂体激素的分泌、血压和痛觉等调节有关,并取其止痛通窍之功,均为佐药。甘草能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并能和中,皆为使药。全方寒温并用,辛凉为主,外疏太阳之经,内清阳明之热,中和少阳之枢,而达到祛病之目的。

4.三叉神经痛

【案例】某男,62岁,初诊时间是1988年9月19日。自述头痛反复发作1年,患者于1年前出现头痛,经治疗后虽有好转,但常反复发作,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此次头痛又发,病已5日,经治疗无显效,而来我处就诊。刻诊:头部胀痛,以两侧为甚,经按压或捶打,病情可缓解,伴有咳嗽,苔黄白相兼,脉浮。此为邪犯三阳兼肺热所致,治以柴葛解肌汤合麻杏甘石汤,嘱停服西药。处方:柴胡、黄芩、白芍、桑叶、菊花、杏仁12g,葛根30g,羌活、白芷、生荷、麻黄、甘草、石膏50g,日1剂,水煎服。服此方3剂咳止,头痛明显减轻。守此方意,加白附子、胆南星、炙全蝎,去麻黄、杏仁,继服20剂,头痛完全消失。追访4年,未见复发[康进忠.针刺加中药治疗丛集性头痛32例.四川中医,2005,23(5):92]。

【按语】头痛之深而远者,谓之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常复发,若因外感则更易诱发。本案素有头风,因感邪而复发(其脉浮,兼咳嗽5日可知其感邪),初以柴葛解肌汤为主,意在解表散邪,以缓解头痛。服3剂后,疼痛大减,此时外邪已去。再用此方,意在驱利三阳经络,而非解表散邪。更加入祛风、化痰之药,增强了对头风的治疗效果。柴葛解肌汤因其有柴胡、葛根、羌活、生姜、白芷等解表药,故多用于表证。其实,凡属邪犯三阳,三阳经脉经气不利的多种病证,如头风、牙痛、目疾之无表证者,仍可使用本方。用上述药物有疏利三阳经络,或祛风止痛之效,可取得满意疗效。

5.伤寒并病

【案例】某女。主诉恶寒发热(39.5℃)、头痛,伴关节痛、项背强,无汗,第2天晨入院诊治,舌质红,白薄苔,脉浮紧数。腹诊:右季肋下轻度胸胁苦满。查:咽部发红,听诊心音钝,两肺野可闻及肺泡呼吸音,无其他杂音,血压19.5/10.7kPa, 大便日1行, 体温37.5℃。临床诊断为感冒症侯群。治疗经过,首先内服麻黄汤冲剂,每次2.5g,一日3次。第3天上午再诊时,恶寒减轻,体温38℃,其时由于发汗不透,残留下头痛、关节痛、项背强症状,另外,还有口干、口渴、口苦、纳减、干呕、腹痛等,舌上白苔增厚,右侧胸胁苦满加重,脉象稍弦。改服柴葛解肌汤,次日觉症状陆续减轻,体温37℃。第5天上午再诊时,自觉全身有轻微的倦怠感,体温36.6℃,治愈[李心机.用柴葛解肌汤表里双解治疗伤寒并病.中医中医药动态,1996,(1):19]。

【按语】根据《伤寒论》并病的治疗原则,太阳病与少阳病并病的治法,参照合病的治疗,应当按先表后里的原则处理。如前所述,由于本方是小柴胡汤与葛根汤的合方去掉人参.大枣,加石膏组成的方剂,所以取得了表里双解的意外效果。当然,本方不适于少阳病偏于表的治疗。

6.落枕

【案例】某男,18岁,于2002年12月初诊。主诉:早晨起床后,自觉左侧颈部酸痛,活动不利。体检:头稍左偏,前曲后仰稍受限,转头时颈部疼痛难忍,第6~7颈椎左侧肌紧张、压痛。行颈椎正侧位X线均未见异常。诊为落枕。柴葛解肌汤加减,处方:柴胡、白芷、羌活、防风、黄芩、芍药各10g,刀豆蔻、葛根各20g,甘草3g。上药加水500ml,煎成150ml,分2次服,每日1剂。

二诊:服用上方1剂,疼痛明显缓解。再服1剂症状消失,颈部活动灵活[陈茂顺.等.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落枕临床体会.中华临床医药,2004,5(1):52]。

【按语】落枕多为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经络,或因风受寒,寒性收引,风寒表证未解,邪热侵犯。本方用柴胡、葛根辛凉解肌、清热透解肌表之邪,白芷、羌活、防风通血脉、散风寒,重用刀豆蔻散瘀化湿,黄芩清除阳明里热,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合营泄热。本方经济实用,方法简便,临床应用效果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二)外科疾病

1.慢性荨麻疹

【案例】某女,42岁,2000年4月8日初诊。患荨麻疹8年,经常发作,服抗过敏药物好转,停药即发,病程多持续3个月余。此次发作3天,躯干及四肢可见大小不一红色风疹团,平素瘙痒时全身燥热,心烦不眠,汗出不爽,舌红,苔薄黄,脉弦。诊为荨麻疹。证属风邪束表,邪郁化热,治拟疏风解表,宣泄郁邪。柴葛解肌汤加减,药用:柴胡、葛根、黄芩、白芍、羌活、牛蒡子各12g,石膏15g,蝉衣9g,薄荷6g。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诉服药2剂时全身皮疹突然加重,继服3剂后皮疹渐消退,7剂尽皮疹全消,嘱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半月后复诊,皮疹未见发作[许亚娜.柴葛解肌汤加减治小儿高热30例.江西中医药,2000,(5):31]。

【按语】荨麻疹病因无外乎禀赋不足,六淫入浸,或饮食、情志所伤。此患者病来势急,疹红心烦,为外邪袭表,内有郁热,内外相搏肌肤所致。故选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方中柴胡、葛根、黄芩、薄荷、石膏散热透皮、解肌退热;蝉衣、牛蒡子祛风解表;白芍、甘草调和诸药。治疗中皮疹突然加重,为宣发之药力与病邪相搏肌肤而致,其后邪去疹消,继服药祛余邪而愈。

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案例】某男,29岁,1999年9月1日初诊。头左侧前额部疼痛半年余。此处曾患带状疱疹,口服阿昔洛韦片,肌内注射干扰素、弥可宝等治疗,皮疹好转,局部遗色素沉着斑,自觉疼痛未减,每至夜晚疼痛难眠。平素四肢倦怠,汗出不爽,大便干结2~3日1行,舌红,苔薄黄,脉浮滑。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此乃邪遏经络、气郁化热所至,治拟宣泄郁邪,清里和营通络。选柴葛解肌汤加减,药用:柴胡、葛根、羌活、白芷、桔梗、黄芩各12g,石膏、玄胡各15g,大黄3g。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7剂尽,大便通畅,疼痛减轻。守上方,改大黄为10g,继服10剂,疼痛明显减轻,睡眠较好,原方继服半月而愈[石红乔.柴葛解肌汤治验2则.山西中医,2003,19(6):38]。

【按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伴气滞血瘀表现。该例患者肢重汗遏,一派邪困清阳、痹阻经络、内蕴积热之象,故选柴葛解肌汤加减施治。方中柴胡、葛根、桔梗散邪透表,升发清阳;羌活、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黄芩、石膏、大黄清泄里热;玄胡、白芍和营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宣郁邪,升清阳,通经络,清里热之功效。

(三)儿科疾病

1.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案例】某男,9个月,1999年8月12日就诊。发热6天,经服退热剂及静脉点滴青霉素、先锋霉素、激素等,热稍退而又复起,体温持续在39℃左右。症见身热日轻夜重,热前略有形寒,手足微凉,无汗,哭闹不休,烦躁口渴,频频欲饮,舌质微红,苔薄白,脉滑数。体检:体温39.3℃,咽红,扁桃体Ⅰ°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化验:白细胞5.3x109/L,中性粒细胞占68%,淋巴细胞占48%。西医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辨证属外感风寒,郁而化热,热邪闭郁三阳经,治宜解肌清热。方用柴葛解肌汤加减,处方:生石膏15g,柴胡、葛根、黄芩、银花、连翘、荆芥、板蓝根各9g,羌活、桔梗各5g,甘草3g。水煎服,日服1剂。二诊:服1剂后汗出热退,2剂后诸症消失[张雯.柴葛解肌汤在儿科的应用.泰山医学院学报,2004,25(4):472]。

【按语】小儿高热属儿科急症范畴,临床甚为多见。小儿气血未充,脏腑娇嫩,一旦感受外邪则传变迅速,往往太阳之邪未解而阳明之热已盛,故当解表与清里同时应用。柴葛解肌汤出自陶节庵I《伤寒六书》,原治阳明经证无汗以及三阳合病者。方中以葛根为君,既能解肌,又能清热;配伍柴胡、羌活、白芷、桔梗轻宣解表;黄芩、石膏以清里热;芍药、甘草和营泄热,缓急止痛。综合全方作用,乃是一首辛凉解肌,兼清里热的方剂。以此方治疗儿科邪在三阳经之高热症,效果颇佳,尤其对高热恶寒、寒热往来、头痛、口渴喜冷饮之症,效果更好。

2.急性胃肠炎

【案例】某女,3岁,2004年6月24日就诊。发热7小时,伴呕吐、腹痛、水样便8次,精神尚可,咽红,舌红,苔薄黄。体检:体温38.8℃,营养发育中等,心肺(-),腹软,皮肤弹性可,无压痛及反跳痛。血常规示:白细胞8.8x 101/L, 中性粒细胞占62%, 淋巴细胞占38%。大便镜检:WBC、黏液少许,大便培养大肠杆菌生长。中医诊断为泄泻,证属湿热泻,治以清热利湿,安肠止泻。治疗上给予柴葛解肌汤,加车前草、藿香各12g,半夏、苍术各9g,水煎服,日1剂。二诊:1剂后,体温正常,呕止,腹泻减少。继服2剂,大便日1次,性状正常,镜检阴性,痊愈[石红乔.柴葛解肌汤治验2则.山西中医,2003,19(6):38]。

【按语】湿热泻多为感染性腹泻,其中又以病毒感染为多见,西医治疗多用抗生素。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导致菌群失调。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外感时邪,内伤饮食暑湿,导致大肠传导失司,其病机不越湿热。病位在于阳明肠胃,诚如吴鞠通所言:“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方中葛根解表健脾止泻,于生津液中有透邪之功;柴胡味苦辛,性微寒,辛则能散,长于解肌透热,其退热功能较强,《医学启源》谓其“解散肌热”;黄芩、黄连厚肠胃而止泄泻。同时柴胡、葛根、黄芩、石膏合用,既可以清解少阳、阳明之热,又可以退内外之热,藿香、半夏、车前草利湿止呕止泻,诸药合用,共奏解肌利湿,清热解毒之功。

3.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案例一】某女,12岁,1992年4月19日就诊。伴头痛恶寒,口渴欲饮,食欲欠佳,曾用病毒唑、青霉素未效。现症:左腺部肿大,痛甚拒按,腺腺管口红肿,张口不利,舌尖红,苔黄,脉滑数。中医诊断为痄腮,证属风热上攻,气滞血瘀,治疗以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共奏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之功。内服:柴胡、海藻、玄参12g,葛根、石膏、板蓝根各20g,连翘15g,赤芍10g,黄芩9g,桔梗6g,白芷5g。水煎服,日1剂。配合外敷如意金黄散。二诊:服2剂后,体温降至正常。继进3剂,肿消病复[侯锋.柴葛解肌汤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发热30例.中药材,2001,24(9):697]。

【案例二】某男,7岁,2001年5月9日初诊。患者两腮耳后肿痛,恶寒,发热1天,查:39℃,精神略疲,舌红,苔薄黄略腻,脉浮数。此为温毒夹湿所致。以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处方:柴胡、黄芩、白芍、桔梗各6g,葛根、生石膏、板蓝根各15g,天花粉、夏枯草各9g,羌活、白芷、甘草各3g。每天1剂,水煎服,头煎和复煎汁混合后,分多次服。5月11日二诊:服药2剂后,体温已正常,腮肿略消不痛,精神好,2天显效[侯锋.柴葛解肌汤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发热30例.中药材,2001,24(9):697]。

08【按语】本病属于中医“痄腮”范畴,主要由湿热疫毒所致,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柴葛解肌汤为辛凉透热之剂,加板蓝根、夏枯草、天花粉增强清热解毒之功,临床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发热,收到良好效果。

4.迟发性不全麻疹

【案例】某男,3岁,1997年7月22日就诊。发热16日,半月前发热流鼻涕,在乡医院就诊,体温38.5℃。查体:扁桃体I°肿大,心肺正常。诊断为上感,用5%葡萄糖250ml、病毒唑1.2g、青霉素320万单位,地塞米松3mg静脉点滴,安乃近滴鼻,退热后又复升。1周前在本院儿科就诊,体温39℃,双扁桃体Ⅰ°肿大。改用先锋霉素ⅣV0.125g,日3次肌内注射;聚肌胞2m1,隔日1次肌内注射;口服201冲剂,安乃近滴鼻,热仍不退,乃转诊。刻诊:体温38.5℃,咳不甚,扁桃体Ⅰ°肿大,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胸透:心肺正常。血常规:白细胞7.6×10'/L,中性粒细胞占64%,淋巴细胞占36%。辨证属温伏肌腠,欲发不达。用柴葛解肌汤和营解肌,加升麻、西河柳、牛蒡子、荆芥穗、薄荷各5g,以透发郁毒。水煎服,日1剂。二诊:服药2剂后,体温39℃,背部透发玫瑰丘疹,请皮肤科确诊为麻疹。1周后皮疹呈糠屑状脱皮[张耀坤.柴葛肌汤加减透发非典型迟发性不全麻疹体会.河北中医,1998,20(4):214]。

【按语】由于主动免疫,麻疹在临床上已呈非典型迟发性不全表现,前驱期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尤其眼部症状轻微,麻疹黏膜斑不见,持续高温在2周以上,状似感冒。不恰当的降温措施,尤其激素的使用,会削弱机体抗病能力;大剂量滥用广谱抗生素及苦寒清热中药,造成菌群的平衡失调,使麻疹病程发生变异,疹毒郁伏,迟迟不能透发而造成误治。柴葛解肌汤主治春温夏暑热证,方中柴胡、葛根解肌清热;白芍药、甘草和营泄热。以此为基本方加升麻,助柴胡、葛根升清透表,最擅透达疹毒;白芍、甘草与升麻、葛根同用,升发血络疹毒;加黄芩、银翘以清气分。综观全方,有疹透疹,无疹退热,故收效较佳。

5.小儿病毒性脑炎

【案例】某女,14岁,1998年9月7日就诊。患儿2周前患感冒,恶寒发热,头痛,在当地服药后症状减轻停药。1周前出现头痛加剧,伴发烧,无食欲,头偏向左侧,不能转动,经当地治疗无效故来就诊。查:T39.2℃,P92次/分, R 23次/分, BP 15/10kPa, 神志清楚, 精神不振, 嗜睡, 表情淡漠无语, 目光呆滞,健忘,记忆力下降,口唇四周有疱疹,颈项强直。屈项试验(+),脑脊液检查无异常,脑电图呈弥漫性慢波。诊断:病毒性脑炎。中医:温疫。给予柴葛解肌汤加减,处方:柴胡、黄芩、栀子、葛根、白芷、赤芍、菊花、银花、薄荷、生地各10g,板蓝根20g,甘草3g,日1剂,水煎服。另用川琥宁注射液80~160mg加5%GS150ml静脉点滴。二诊:经上述方法治疗2周后,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无后遗症,脑电图恢复正常,随访2年无异常[谢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22例.四川中医,2001,19(5):57]。

【按语】散发性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易与病毒性感冒混淆而被误诊,往往有脑膜刺激征后,配合脑电图检查才能确诊,但此时病性较为危重,单纯中药治疗在短时同内难以达到理想疗效,而西药抗病毒也无特效药物。故临床上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中药板蓝根、银花、栀子、黄芩、葛根、菊花等清热解毒,并用中药川琥宁注射液静脉点滴,使药物速达病所以治本。配合20%甘露醇,快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膜刺激征以治标。如此标本兼顾,中西结合,取长补短,使临床症状得以迅速缓解,获得满意疗效。*(四)五官科疾病

1.死髓牙

【案例】某女,63岁,于1991年2月26日初诊。自述左上牙疼痛5.月,加剧2日,患者于5日前出现牙痛,曾经口腔科诊断为“死髓牙”,采用开髓等措施及消炎、镇痛等药物治疗2日,牙痛未见明显减轻,进求治于我。刻诊:恶寒发热,头痛牙痛,牙龈红肿,脉浮。此邪犯三阳兼胃经火热之证,予柴葛解肌汤加味,处方:柴胡、蒲公英各15g,羌活、白芷、甘草6g,升麻、黄连、露蜂房9g,葛根30g,败酱草20g。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服此方3剂,药尽病愈[银槐.加味柴葛解肌汤治疗夏季外感高热.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2):42]。

【按语】牙痛一症与三阳经脉有关,因三阳经脉均有支脉循行于口、齿、颊或附近,如手太阳之支脉“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足阳明之支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手太阳小肠之支脉“循颈上颊,足少阳之支脉“合于手少阳抵于颈,下颊车”,手少阳之支脉“以屈下颊…过客主人前,交颊”。本案恶寒发热、头痛、牙痛,显系邪犯三阳,故以柴葛解肌汤为主方,获得痊愈。

2.急性扁桃体炎

【案例】某女,6岁,2000年7月25日初诊。头痛、发热1天,伴咳嗽咽.痛,口干欲饮,无汗,大便秘结。查体:T40.2℃,双侧扁桃体I°肿大、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性啰音,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血常规:白细胞13.6x10'/L,中性粒细胞占80%,淋巴细胞占20%。西医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断为乳蛾。证属邪热壅盛,治以解肌透热、清热利咽。方用柴胡解肌汤加减,处方:柴胡、知母、黄芩各6g,葛根、板蓝根、大黄各8g,石膏12g,延胡索、淡竹叶、香薷各5g。2剂,水煎服。二诊:1剂后微汗出,大便调,发热渐退,次日体温降至37.9℃。再服1剂后,体温正常,双侧扁桃体I°肿大,无充血。复查血常规:白细胞9.2x10'/L,中性粒细胞占56%,淋巴细胞占44%。继服原方2剂而愈[银槐.加味柴葛解肌汤治疗夏季外感高热.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2):42]。

【按语】夏季由本病引起的高热,多由感受温热之邪,或风寒不解内传阳明,入里化热所致。温热之邪传变迅速,常出现表证未尽而阳明经热渐盛的临床表现。湿与热合,气蕴不透,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则热势鸱张。治疗此类外感热病,若纯用寒凉之品,则冰伏其邪,更易闭腠理玄府,犹如闭门留寇,引热内陷。故在大量清热药中,少佐辛平微温之品,以宣畅玄府,达邪外出。医者所拟加味柴葛解肌汤中,以柴胡、葛根清凉解肌透热;淡竹叶透热转气除烦;知母、石膏、黄芩、板蓝根清气分之热;赤芍、丹皮透血分之热;香薷辛而微温,宣畅卫表,且能化湿和中,发越三焦阳气,引导邪热由汗而出。全方合用,使阳郁之邪外达,在里之热得清,清热而不留邪,透邪而不伤阴,o方证合拍,故治疗有效。

3.急性咽炎

【案例】某男,29岁,2005年12月4日初诊。咽痛3天,吞咽唾液时咽痛比进食时明显,发热(T38.5℃),头痛,口干喜饮,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苔薄黄,脉浮数。诊断为急性咽炎,此乃风热外侵,肺胃热盛之风热喉痹。方用柴葛解肌汤加减,药用:柴胡、葛根、黄芩、生石膏、元参各15g,连翘30g,麦冬20g,防风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12月7日二诊:3剂药后,咽痛、头痛、口干喜饮等明显缓解,体温正常,大便通。又服银翘解毒丸2天痊愈[银槐.加味柴葛解肌汤治疗夏季外感高热.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2):42]。

【按语】本例风热喉痹是外感风热之邪,邪毒循经传里,肺胃热盛所致,为三阳合病之表现。治以解肌清热,解毒利咽。方中柴胡、葛根解肌清热为君药;黄芩、石膏清解肺胃气分热邪为臣药;防风助柴葛解肌表,连翘、甘草解毒利咽,元参润燥生津,均为佐药;防风入太阳经,柴胡入少阳经,葛根入阳明经,是使药。药合病机,故收良效。

4.急性喉炎

【案例】某女,46岁,2005年12月10日初诊。声音嘶哑3天,咽喉发干疼痛,吞咽不利,发热(T38.9℃),恶寒,骨节疼痛,痰黄稠,口渴引饮,舌红苔黄,脉浮数。此乃风热袭肺,热结喉咙之风热型急喉喑,西医诊断为急性喉炎。方用柴葛解肌汤加减,药用:柴胡、元参、葛根、黄芩各15g,连翘、生石膏各30g,炙桑皮、防风各10g,赤芍、木蝴蝶各6g,蝉衣3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12月13日二诊:3剂药后,声音嘶哑缓解,体温正常,余症减轻。守上方减石膏至15g,又服2剂痊愈[银槐.加味柴葛解肌汤治疗夏季外感高热.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2):42]。

【按语】本例急喉暗是风热邪毒侵袭肺金,热结喉咙,气血壅滞,脉络痹阻所致之“金实不鸣”,治以解肌清热,利喉开音。方中柴胡、葛根解肌清热为君药;黄芩、石膏清解肺胃气分之热为臣药;防风助柴葛解肌表,元参润燥生津,连翘、甘草、蝉衣、木蝴蝶解毒利喉开音,赤芍凉血泄热,桑皮宣肺清热,均为佐药;防己、柴胡、葛根分别入太阳、少阳、阳明经,是使药。药病相投,疗效甚好。

5.化脓性扁桃体炎氨

【案例】某女,19岁,1994年5月7日就诊。发热恶寒、头痛咽痛3日。查T39.2℃,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有脓性分泌物,舌质红,脉洪数。诊断:风热乳蛾。病因为风热邪毒内侵,里热充盛.搏结于喉棱,灼腐肌膜,喉核肿大,且有腐物脓点。治以疏风清热、解毒消肿利咽。药用柴胡10g,葛根、板蓝根、赤芍、生石膏、山豆根各20g,白芷6g,花粉、连翘、二花各15g,黄芩12g,桔梗8g。水煎服,日1剂服1剂后体温正常,咽部痛减。继服3剂,诸症皆除[银槐.加味柴葛解肌汤治疗夏季外感高热.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2):42]。

【按语】本例为风热邪毒,循口鼻入侵肺系,肺胃热盛,火热上蒸,灼伤肌膜,喉核肿大化脓。用柴葛解肌汤疏风清热解毒,加入山豆根、板蓝根、连翘等清热利咽、止痛消肿,使其热解毒清,故能收效。

6.病毒性眼膜炎

【案例】某女,53岁。自述双目赤涩3天,患者于3天前发病,初期双目发赤,继而头痛,经西医五官科检查诊断为病毒性眼膜炎,未做处理,乃转请中医诊治。刻诊:双目赤涩,头痛目胀,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此为邪犯三阳之证,予柴葛解肌汤加味。药用:柴胡、黄芩各15g,葛根、生石膏各30g,白芍、白芷、桑叶、菊花、胆草、荆芥、防风各12g,羌活9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3剂药后,头痛消失,目赤减轻。继服3剂,药尽病愈[梁凤呜,等.王明芳教授应用柴葛解肌汤治疗视疲劳的经验.四川中医,1997,15(3):1~2]。

【按语】临床上治疗本病主要从三阳经脉入手,足三阳经本经均起于眼或眼附近,手三阳经都有支脉止于眼或眼附近,三阳经脉维系目窍,供养气血。若三阳经脉郁结阻闭,则气血不充,诸味不利。柴葛解肌汤因其有柴胡、葛根、羌活、生姜、白芷等解表药,原来多用于表证。其实,凡属邪犯三阳,三阳经脉经气不利的多种病证,如目疾之无表证者,临床上仍可使用本方。

7.眼视疲劳

【案例】某男,55岁,1993年4月28日就诊。双眼视久胀痛3年,加重1年,患者青少年时双眼戴一2.0DS近视镜,40岁后视力好转,自行摘下眼镜。近3年来,自觉双眼视久作胀,时发时止,加重1年,读书看电视不到半小时即觉双眼胀痛难忍,看字重影或错行,难以持续用眼,甚或有时不用目亦觉眼球胀痛不适,无虹视、视蒙等表现,伴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入夜多梦,舌质红,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查:双眼远视力1.2,近视力1.2/30cm,双眼前节正常,双瞳孔正圆,直径约3mm,左晶体皮质密度轻度增高,右晶体透明,小瞳孔下双眼底未见异常,指测眼压Tu。诊断为双眼视疲劳,证属肝肾不足,目络瘀滞。治法:补益肝肾,解肌通络。处方:葛根30g,枸杞子、女贞子、白芍各20g,柴胡、牛膝、当归各20g,羌活、白芷、桔梗各10g。水煎服,日1剂。5月6日二诊:服药7剂后腰膝酸软减轻,双眼胀痛如前。守上方去牛膝,加郁金30g,10剂后双眼胀痛减轻,读书看电视可持续1小时多而无眼胀表现。再守上方继服15剂,痊愈。1年后因“白内障”视力下降就诊,自述视疲劳诸症再未发作[梁凤鸣,等.王明芳教授应用柴葛解肌汤治疗视疲劳的经验.四川中医,1997,15(3):1~2]。

【按语】古代医家认为视疲劳主要与肝、心、肾三脏功能紊乱有关,目窍失养,从而视久疲劳、头目胀痛等。本案辨证虽属肝肾不足,但因患者职任教员,素好文字,常常用目过度,眼目经络多有瘀滞,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眼络亦可固虚而滞,脏腑经络合病,缠绵难愈。方用柴葛解肌汤,去黄芩,以疏通三阳经脉;加枸杞子、女贞子、牛膝滋补肝肾,当归养血活血。服药后腰膝酸软好转,而眼疲劳如前,故去牛膝,加郁金以通络止痛。

关键字:  柴葛解肌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