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绍兴黄酒:如名士耆英,长留人世

2022-09-13 13:30:37 0

【寻味中华】绍兴黄酒:如名士耆英,长留人世

  中新社绍兴9月13日电 题:绍兴黄酒:如名士耆英,长留人世

  作者 项菁

  1600多年前,“书圣”王羲之在会稽山阴(今绍兴)与友雅集,流觞曲水,挥就全国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绍兴酒亦随之万古长青。

  现在在绍兴陌头巷尾,随处可见酒香满盈的黄酒展子。出格是老小路里,咪一口老酒、吃一颗茴香豆,冬天取暖和、炎天消暑,是老绍兴人的最爱。

  黄酒之于绍兴人,就像山西人爱吃醋、四川人爱吃辣。

  绍兴黄酒又称越酒、老酒等。老者,久也。据《吕氏年龄》纪录,2500余年前,越王勾践将黄酒投进河中犒赏全军。至今在绍兴市越城区解放南路另有“投醪河”遗迹。

  作为“酒中元老”,绍兴黄酒酿制身手可谓全国一尽。

  绍兴越城东浦素有“越酒行全国,东浦酒最好”之说,年近耄耋的沈佰以及是本地很有名望的酿酒师傅,沈氏家族五代酿酒。

  在沈佰以及望来,酿酒是讲求“天时人地相宜”的“细活”,是“二十四骨气”的产品。

  夏制酒药、秋制麦曲、立冬开酿、立春榨酒……仅发酵期就近百天。从种下酿酒用的糯稻,到酿出第一滴琼浆,这门“手艺活”堪称贯串整年。

  在一年中最暖的三伏天,绍兴各地酒厂、酒肆纷繁建造酒药备冬酿。在东浦“鹤兴酒肆”,沈佰以及、沈晓峰父子将稻谷脱壳、稻米磨粉,拌进备好的辣蓼草粉,经捶打、压平、切割等多道工序后,参加优质的陈年酒药接种,入而形成酒药。

  “酒药是酿酒所需的酵母,建造酒药是酿酒的第一道工艺。”沈晓峰奉告记者,酒药含有数百种微生物,影响黄酒的风韵以及香气。

  佳酿之地必有良泉,鉴湖水是绍兴黄酒之“血”。绍兴所处杭州湾南岸,自古水网纵横,笼盖城区的鉴湖水系会聚了会稽群山的36条溪流,湖水清彻甘洌、硬度适中、重金属含量低,且含有微量矿物资,是酿造黄酒的活泉。

  罗致门前鉴湖水,酿患上绍酒万里香。清人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就曾经说过:“盖山阴,会稽之间,水最宜酒,易地则不克不及为良,故他府皆有绍兴人如法制酿,而水既分歧,味即遥逊。”

  适应天时,立冬开酿。越糯、鉴水与天时相连系,经数月冬躲后,立春渐次复苏。

  倒一杯黄酒,一闻,馥郁芳香;二望,澄黄清亮;三品,甜、酸、苦、辛、鲜、涩,使人叹服。清朝诗人袁枚在其《随园食单》中称颂:“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世,阅绝油滑,而其质愈厚。”

  “绍兴黄酒是人生。”绍兴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冯建荣以及记者说,人有欢合,黄酒可以助兴;人有悲离,黄酒可以或许消愁。

  客居日本20年的夏良根从小痴迷绍兴黄酒文化,“绍兴黄酒口感醇厚、余味悠久,是家乡的味道,我几近天天城市喝点黄酒。这些年,绍兴黄酒愈来愈遭到日本人的喜爱”。

  作为东方酿造界的典范代表,绍兴黄酒于百年前就走出了“国际范”。1915年,绍兴人周清将亲手酿制的四坛老酒送去巴拿马承平洋万国展览会,博得“金奖”。

  2021年3月,《中华人平易近共以及国当局与欧洲同盟地舆标志庇护与互助协议》见效,绍兴酒成为首批中欧地舆标志协议产物,2021年出口近亿元人平易近币,出口欧盟同比增加53.72%。

  现在,醉龙虾、醉螃蟹、醉鱼、黄酒棒冰、黄酒奶茶……万物皆可“黄酒”。温润儒雅的绍兴黄酒恰似对于品酒人轻语:不急不躁,逐步陈酿,扎实走大好人生每一一步。(完)

关键字:  黄酒  绍兴黄酒  辣蓼  酒药  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