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2023-06-10 14:40:16 0

麻黄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麻黄汤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麻黄6克,桂枝4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量】上药四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再人余药,煮取300毫升,去渣,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方歌速记歌诀】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加减】身体烦疼者,加白术;风湿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减桂枝,加薏苡仁;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寒热俱重,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加石膏、生姜、大枣,麻黄量加倍;肺感风寒,咳嗽痰多者,加苏子、陈皮、炙桑皮、赤茯苓。

【方论】本方为辛温解表代表方剂。寒邪束表,营卫凝涩不利,腠理闭塞,肺气不宣,因而出现无汗和诸种疼痛。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为方中君药,并作为方名;由于营涩卫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达营卫的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至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

之义。

【医论】麻黄汤首载于《伤寒论》,为张仲景所创。李时珍《本草纲目》曰:“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柯韵伯说:“太阳主一身之表,风寒外束,阳气不伸,故一身尽疼;太阳脉抵腰中,故腰痛;太阳主筋所生病,诸筋者,皆证属节,故骨节疼痛;从风寒得故恶风;风寒客于人,则皮毛闭,故无汗;太阳为诸阳之气,阳气郁于内,故喘;太阳为开,立麻黄汤以开之,诸证悉除矣。”“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正由于此,《伤寒论》对“疮家”、“淋家”、“亡血家”,以及伤寒表虚自汗,血虚而脉见“迟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本方。风热、温热、表寒邪郁化热,也非本方所宜。

【验案】

刘x,男,9岁。患急性肾炎半月余,经西药治疗,病情仍不稳定,近两日诸症加重,脸面浮肿,喘咳无痰,心烦不宁,小便不利,阵阵恶寒,舌淡胖,苔白腻,脉浮紧。证属风水。由风寒束表,肺失宣降,水道不通,水泛肌肤所致。方选麻黄汤加白茅根10克,蝉蜕5克,以增强疏风利尿之功。水煎服,每日1剂。服3剂,诸症消失。后用四君子汤加黄芪调理周余收功,追访1年,未复发。

按:此案为风水。麻黄汤发汗解表,通调水道,利尿消肿,常用量为“三等一半”,即,麻黄、桂枝、杏仁三味用等量,甘草用半量。按照这个原则,再根据年龄、体质、病情轻重而酌情用量。临床观察此用量既安全效果又好。

【研究】根据《中药药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报道:麻黄汤组成药物的药理作用研究:麻黄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生物碱和挥发油,生物碱中主要成分是左旋麻黄碱,占总生物碱的80%~85%,其次为伪麻黄碱。关于麻黄的发汗作用有不少研究。实验证明麻黄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也曾有人观察到,一般情况下,麻黄碱虽不能诱发人体出汗,但当人体处于温热环境中,用麻黄碱50~60毫克,经半小时到两小时后,汗腺分泌确实比未用麻黄碱者更多更快。这与古人用药相吻合。如服用麻黄

汤后加以温覆就能使周身出汗,不温覆则汗出少。大量实验证明,麻黄碱是麻黄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黄碱的平喘作用与肾上腺素相比,其特点是显效较慢,而作用温和、持久,且口服有效;麻黄有一定的利尿作用。桂枝有扩张血管、促进发汗、解热、镇痛、抗菌等作用。杏仁中含有苦杏仁甙,在体内分解后产生微量氢氰酸,对呼吸中枢有轻微抑制作用,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有镇咳平喘的效果。

关键字:  麻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