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春天的故事 | 天津自贸试验区加快制度创新步伐

2022-05-22 16:18:58 0

续写春天的故事 | 天津自贸试验区加快制度创新步伐

  “过去,境外航空器在天津海特执行维修、改装业务后,若在境内继续承揽和履行租赁业务,需要先实际离境,再回到境内,如今可不用实际离境。”日前,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健聪告诉记者,新政策的实施能为客户节省调机费用与调机时间,将利好相关公司与国内外飞机租赁公司的维修业务合作。目前,已有客户在申请使用这一创新政策,大幅降低维修成本。

  陈健聪所说的新政策,是指《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东疆片区、中心商务片区、天津机场片区支持天津航空航天产业补链强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5月12日,这一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天津港保税区举行。这是目前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片区间围绕特定产业链形成的合作范例。为进一步落实三方协议,天津机场片区在会上发布《进一步支持航空保税维修及再制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支持企业开展航空器及航材、备件等相关跨境租赁及再租赁业务;支持企业设立全球航空备件分拨中心;支持企业将维修或再制造后的境外航空器在境内继续承揽和履行租赁业务,无需实际离境等。据悉,注册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且受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行政管辖的企业均在《若干措施》的支持范围之内。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机场片区工作局副局长王达炜表示,此次协议的签署是天津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立足自身优势产业资源和政策创新成果,进一步形成创新合力的重要举措,将助力天津市加速形成“航空航天产业融资租赁+国际保理+保税维修再制造”优势产业集群,建成涵盖总装、销售、融资租赁、“客改货”、拆解、二手交易等内容的航空航天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具有高端劳动密集和高端技术密集的特点,能够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我国吸引外资制造企业的新支点。天津市商务局副局长李建说,天津具有发展保税维修再制造的独特优势,多年来通过不断创新实践,业务范围拓展到船舶、工程机械、海工平台、通信设备、集装箱、安检设备等多个领域,已经成为国内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门类齐全、业务模式丰富、相关标准和政策制度创新较多的地区。

  2021年,天津市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的企业实现进出口货值157亿元,同比增长72%,维修项目产值近13亿元。今年前4个月,实现进出口货值75.7亿元,增长246.6%。

  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是反映先进制造及其配套高端服务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天津港保税区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寇晓霜说,机场片区依托天津港保税区内制造业基础,积极推进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发展。截至目前,已有空中客车、海特飞机、同方威视等多家企业获批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今后将依托综合保税区特殊政策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通过优化账册管理、异地监管等方式,实现航空器及零部件快捷通关,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同时,抓好政策落实,努力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试验区“天津经验”,把保税维修及再制造产业打造成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天津市实现制造业立市、稳定外贸外资作出更大贡献。(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

关键字:  试验区  天津  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