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继乐属于什么级别(国家卫健委常继乐)

2022-10-27 14:56:28 0

常继乐属于什么级别(国家卫健委常继乐)

成立70年来,我国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不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传染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成效显著

传染病防控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法定传染病病例从诊断到网络报告的平均间隔时间缩短到4小时,实现传染病动态监测,传染病漏报率明显下降。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由1970年的7000/10万下降到2018年的559.4/10万,死亡率从20/10万下降到1.68/10万。

国家免疫规划是筑牢我国公共卫生的基础。每年预防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约5亿剂次。2013年以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实现了90%的目标,并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实施预防接种,大多数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乙肝控制目标。

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经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发现率大幅提升,病死率显著降低。重点地区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基本遏制,全国整体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逐步形成并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艾滋病防治道路。

70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结核病综合防治策略。2010年,我国提前5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设定的结核病发病率较1990年下降一半的控制指标。当前,我国结核病疫情持续下降,年递降率高于全球年递降水平,治疗成功率达到90%,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自2015年起,在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防治目标后,我国进入了以全面实施消除血吸虫病为新目标、开展监测响应为主要干预措施的新时期。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已有263个地区实现了血吸虫病消除、124个地区阻断了传播、63个地区控制了传播和疾病危害。

在消除疟疾过程中,我国制定了“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的工作策略,总结了“1-3-7”工作模式,建立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疟疾实验室检测网络,加强了国家和省级参比实验室的诊断与质量控制能力,完善了疟疾媒介监测和疟原虫抗药性监测体系,建设了边境地区消除疟疾的“3+1防线”。2017年全国首次实现疟疾本地病例零报告,2018年继续保持了无本土原发病例的记录,正在向实现2020年消除疟疾目标迈进。

多数地区的地方病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或消除。全国总体保持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状态,大骨节病处于基本消除状态,克山病病情基本控制。截至2017年,全国93.6%的县实现了碘缺乏病消除目标,97.9%的大骨节病病区县达到消除水平,94.2%的克山病病区县达到控制标准。

慢性病防控和精神卫生工作成效逐步初显

我国慢性病防治与营养改善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历程,居民因癌症、心脑血管、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类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逐年下降,营养状况整体改善,慢性病综合防治效果逐步显现。

2012年,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是第一部国家级综合性慢性病防治规划。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促使慢性病防治融入各项政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机制逐步形成。

在国家层面,相继成立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在地方层面,疾控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分工协作、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协作机制,慢性病防治体系逐步健全。

同时,慢性病防治策略不断发展。强化示范引领,培育慢性病防控先进典型;注重循证决策,健全慢性病监测评估网络;推动健康促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坚持关口前移,着重慢性病早诊早治。

2013年,我国《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精神卫生法治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精神卫生防治网络不断完善,卫生健康部门与政法委、民政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建立了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2004年,实施中央补助地方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开辟了医院社区一体化的防治模式。2009年,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化管理服务在全国层面铺开。目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诊断、登记报告、随访服务等均已覆盖全国。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99.4万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82.4%。

积极探索推进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工作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积极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推进国家环境健康战略和政策落实。我国已建立覆盖全国的环境健康监测网络,在监测基础上开展健康风险评估。截至目前,全国城乡饮用水卫生监测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和95%的乡镇。2013年,启动了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84个城市164个监测点。自2011年起,每年连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监测,覆盖了全国700个县1.4万个监测点。2016年,启动了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在开展环境健康综合监测的基础上,强化人体生物监测和健康影响评价,加强环境与健康大数据利用,探索建立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与风险评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

70年来,我国学校卫生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相继出台了20多个相关法规、规章,制定了30余项学校卫生标准,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评估、疾病监测等工作制度。

卫生健康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着力提升中小学校卫生健康工作水平。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监测,推进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关注重点,着力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心理健康、超重肥胖等综合防控。

当前,我国已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疾病预防控制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构建了以疾控中心为龙头,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疾控体系,建立了一支具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优势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各级疾控中心核心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我国疾控中心总数达到3443家,人员数18.8万人。

来源: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

关键字:  常继乐属于什么级别  国家卫健委常继乐  常继乐 基本国策  常继乐个人简历  常继乐 疾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