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已故民族医药专家杨竞生:一生执着科研 勇攀药学高峰
昆明6月13日电 题:追记已故民族医药专家杨竞生:一生执着科研 勇攀药学高峰
作者 罗婕
13日,2022年第一期“云岭楷模”发布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会上,追授为民族药物采集研究工作付出生命的云南药检事业奠基人、著名民族医药专家、药学科学家杨竞生“云岭楷模”称号。
近日,记者探访杨竞生在云南昆明曾经生活、工作的地方,追记这位穷尽一生只为探寻药用植物的已故民族医药专家。
图为杨竞生(右)制作标本。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供图杨竞生1921年出生于广东省,是云南省药品检验所(后更名为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云南省药检院”)创建者之一,被誉为中国中草药、民族药和藏药界有名的“活药典”、药用植物的“取经人”、藏医药资源的“朝圣者”。
走进杨竞生的家中,空间不大的房间中简朴而整洁有序。他的大女儿杨婉明告诉记者,家中陈设已与当年大不相同,从前客厅靠着两堵墙打了书架,从上到下堆满了书。杨竞生的房间里,除了柜子以外,四周全是书。
“父亲只要不出差,就是坐在书桌前埋头写字,后来他照看孩子,一只手抱着外孙另一只手看书写字。他就像个‘书呆子’,书就是他的嗜好。”杨婉明说。
图为“竞生乌头”标本。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供图杨竞生于1950年来到云南工作,后进入药监系统。往后的50年间,他风雨无阻地在云南各地进行采集考察活动。50多斤的药材标本采集工具,1件自己改制的塑料雨衣,1个指南针,这些装备陪伴杨竞生踏遍了云南几乎所有高山和西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的雪山高原。
云南省药检院院长范兵回忆,杨竞生一生爱药成痴,为药用植物的采集、鉴定和考证倾尽心血。“几乎每年的3至9月他都在野外进行采集考察,为了尽可能采到新的植物标本,专门往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钻。”范兵表示,当时云南省药品检验所90%的标本都是杨竞生亲手采集,西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里有一半以上的标本也为他所采。
在交通欠发达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杨竞生常常独自背着行囊进山,在一次次野外考察中九死一生。1979年,他前往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进行野外考察,途中不慎失足,从流石滩上滚了下去,治疗数月后戴上钢背心支撑了三四年才勉强复原,落下终身驼背。
图为杨竞生(右)在雪山上。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供图云南省药检院主任药师明全忠那时刚到药检所工作,他作为助手跟随刚重伤恢复的杨竞生到怒江、德宏、临沧、大理等地进行多种民族药的调查。他回忆,“我们在怒江遇到塌方,公交车停运,我随杨老师一天徒步行走30公里,还背着录音机、标本夹和几本高等植物图鉴。杨老师当时身穿钢背心,可想而知他要忍受多大的痛苦。”
在传统药界,杨竞生对于中药、民族药都有重大贡献。杨竞生熟知云南几乎所有的传统药,对云南26个民族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民族医生的用药经验,采集标本,发现了“竞生乌头”“竞生翠雀花”“杨氏紫薇”等多个新种。
退休后,不顾身体病痛、年事已高,杨竞生仍多次只身前往野外进行采集。2002年,81岁高龄的杨竞生最后一次进藏考察,在收集藏药资料的途中意外失踪,和他一同失踪的还有当时《中国藏药植物资源考订》三分之一的原稿和大量藏药植物彩照。
2021年6月,杨竞生百年诞生之际,他的遗骸在海拔约4600米的香格里拉大雪山垭口被发现,并确认于19年前殉职于药物采集现场。
杨竞生的一生中主编、参修了《中国民族药志》《新华本草》《迪庆藏药》《六省区藏药标准》《中国藏药》等数十种在药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著作文献,为民族医药的资源保护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他编著的《迪庆藏药》为藏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藏成药审评、藏药材的标准制定都以此为依据。在生前好友、学生及家人的帮助下,他的遗作《中国藏药植物资源考订》出版,全书约200万字,收载植物3100多种,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权威的藏药植物资源考订专著。
2020年,杨竞生通过中国药学会遴选、向中国科协推荐,入选30名“中国近现代药学科学家”,是云南省唯一入选的药学领域专家。
13日发布会现场,杨竞生的学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许建初表示,“山高人为峰,杨老一生都在攀登高峰,他就是我们心中的一座高峰。”(完)
上一篇: 广西暴雨天气再度加强 33条河流超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