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的作用与功效_斑蝥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2023-06-07 18:27:26 0

斑蝥的作用与功效_斑蝥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别名】花斑猫,花壳虫。

【性味】辛,热;有大毒。

【作用功效】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用于癥瘕,经闭,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斑蝥对鼠腹水型肝癌及小鼠肉瘤S180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用机理为斑蝥素可严重干扰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了癌细胞的生长。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和H-胸腺嘧啶核苷酸释放法检测去甲斑蝥素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o的细胞毒作用,结果显示,去甲斑蝥素对HL6o的细胞毒作用存在着浓度、时间依赖关系。斑蝥酸钠对小鼠肉瘤S10、子宫颈癌,4、艾氏腹水癌实体型有抑制作用,羟基斑蝥素对腹水型肝癌网织细胞肉瘤以及肝癌Li6细胞、肺癌Lo9gi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斑蝥素可破坏线粒体结构, 并影响定位于其上的N ADHD及CCO的结构。斑蝥素对As 49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用机制为使As4g细胞周期出现明显的Gz/M期阻滞。5~20pmol/L的斑蝥素作用HO8910PM细胞24小时后, NF-kB(P 65)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上调FAK表达, 使FAK磷酸化水平降低, 说明斑蝥素抗肿瘤侵袭转移与NF-KB(P 65) 表达以及FAK磷酸化水平有关。斑蝥素对肝脏和癌细胞有较强的亲和性, 0.1pg/mL的浓度即可引起HeLa细胞的明显破坏, 小鼠1.25~2mg/kg腹腔注射或口服,对腹水型网状细胞瘤和腹水型肝癌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效价与接种肿瘤细胞的数目密切相关。另有研究表明, 斑蝥素首先抑制癌细胞蛋白质合成, 继而影响RNA和DNA的合成,最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分裂。有报道指出,去甲斑蝥素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腹水肝癌Hz2细胞线粒体的呼吸抑制素(RCR) 及溶酶体酶水平, 对钙调素激活的环苷酸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去甲斑蝥素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o细胞株DNA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去甲斑蝥素可以诱导K562细胞在有丝分裂期凋亡,细胞首先发生M期阻滞,随后染色体断裂,多极或不对称分离,继而染色体凝集成若干团块,胞浆浓缩,最后胞膜内陷或以类似出芽的方式形成凋亡小体而消亡。这些表明去甲斑蝥素可能是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核酸代谢,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有人报道斑蝥酸钠能抑制HeLa细胞株、人食管鳞癌CaEs i 7细胞株及人肝癌BEL 740?细胞株。电镜下观察到H-斑蝥酸钠可以直接进入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的核及核仁。斑蝥酸钠的抗癌作用可能与降低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从而提高癌细胞内cAMP水平有关。斑蝥酸钠还能改善癌细胞和荷瘤小鼠的能量代谢, 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即降低荷瘤小鼠的癌毒素水平,这可能是其缓解和控制癌变的途径之一。去甲斑蝥酸钠对细胞有丝分裂有干扰作用, 研究发现, 经去甲斑蝥酸钠处理的非常二倍体细胞CHO和HeLa细胞质骨架(微管和微丝)结构有明显变化,去甲斑蝥酸钠通过引起骨架异常,导致有丝分裂紊乱,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其作用效应对CHO和HeLa细胞大于正常二倍体细胞, 从而对癌细胞有针对性。去甲斑蝥酸钠能提高肝癌细胞的呼吸抑制率, 增强酸性磷酸酶和脱氧核酸酶的活性。用5pg/mL的去甲斑蝥酸钠处理肿瘤细胞(HeLa细胞),24小时后电镜下可见大量空泡和片状微粒,有的线粒体被损害,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减少甚至消失;癌细胞的线粒体对该药极敏感,损害后不再能恢复,而药物对正常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较轻。另有报道, 4种斑铂(Dpt) 化合物注射给药, 对小鼠H实体瘤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抑制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其中Dpt 510抗癌作用优于其他3种, 而且毒性较小。其他斑蝥素衍生物, 如羟基斑蝥素、甲基斑蝥胺等对小鼠腹水型肝癌和网织细胞肉瘤ARS均有类似于斑蝥素的抗癌活性, 其中羟基斑蝥素的化疗指数较高。去甲斑蝥素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较强的抗癌作用, 可抑制癌细胞DNA的合成。

2.升白细胞作用斑蝥素能刺激骨髓引起白细胞升高,在动物实验中,骨髓检查可见白细胞增生活跃。临床上见有误服斑蝥中毒的病人普遍白细胞上升的情况。另有研究表明,去甲斑蝥素亦具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而且可以拮抗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下降, 其作用机理是刺激骨髓细胞DNA合成, 促进白细胞从骨髓释放人循环池。去甲斑蝥素对小鼠骨髓有核细胞DNA合成无抑制作用, 相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在抗癌的同时可以升高白细胞,这在抗癌药物中是不多见的。

3.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去甲斑蝥素可显著抑制体外刺激因子Con A或LPS引起的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 ,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而对没有促细胞分裂素刺激的淋巴细胞却没有作用,表明去甲斑蝥素的抑制作用是有选择地作用于激活的淋巴细胞的。另有研究表明,甲基斑蝥胺可以抑制DNC B所致的正常和腹水肝癌小鼠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给小鼠隔日腹腔注射斑蝥素(0.75mg/kg和1.5mg/kg)3次,两个剂量可使脾淋巴细胞产生的白介素-2分别从(11±4)U/mL增加到(52±18)U/mL和(23±6) U/mL; 使巨噬细胞产生的白介素-1分别从(7628±1744) dpm增加到(14532±2272) dpm和(11515±2862) dpm。斑蝥素促进这些细胞因子的产生可能是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4.对骨髓造血系统的作用据报道,斑蝥素可能有刺激骨髓产生白细胞的作用。给大鼠灌胃斑蝥素后发现,升高后的白细胞分类比例无明显改变。斑蝥素在实验室研究中可见升白作用,但在临床观察中作用不明显。研究发现,去甲斑蝥酸钠对正常或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粒系造血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其对骨髓造血系统的影响,可能与加速骨髓粒细胞成熟、释放及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有关。

5.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一给感染新城鸡瘟病毒的病鸡喂饲脂溶性斑蝥素,存活率可达90%以上,而不经治疗的病鸡死亡率达90%~100%。斑蝥1:4水浸剂体外可抑制堇色毛癣菌等13种致病皮肤真菌,在体外有杀死丝虫幼虫的作用。

6.促雌激素样作用雌兔灌服斑蝥素,每天1~20mg,20~45天可见尿中雌激素与黄体酮含量增加,作用强度与剂量成正比。但有报道认为,不完全纯的斑蝥素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而完全纯的则无此作用。

7.抗纤维化和抗氧化损伤作用不同浓度的斑蝥素均能改变成纤维细胞的形态,抑制细胞增殖,使成纤维细胞数目明显下降,排列混乱,代谢产物增加。

8.其他作用斑蝥可使动物和人的皮肤发红起泡,对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消肿效果。

【临床应用】

1.银屑病斑蝥2g,半枝莲10g,三棱15g,重楼20g,红花15g,甘草10g,加50%乙醇适量,配成100mL,浸泡30天,过滤液装瓶备用。药液外涂患处,每天2次。治疗32例,显效8例,有效12例,好转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6%。

2.鼻炎斑蝥研末,用水、醋或蜂蜜调成糊状,于印堂穴冷灸,24小时后去掉,1次不愈者,1周后重复使用。治疗过敏性鼻炎205例,痊愈172例,显效2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7.1%。

3.三叉神经痛斑蝥研细末,加蜂蜜,制成绿豆大小圆粒,取1粒置于2cm?的胶布中央,贴在选定的穴位上,每次可贴1~2个穴位,轮流贴敷,3次为1疗程。治疗12例,痊愈3例,好转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7%。

4.肝癌以斑蝥素为主治疗肝癌800余例,有效率45%~60%,1年生存率为12.7%,配合辨证论治可提高疗效。羟基斑蝥素治疗原发性肝癌142例,总有效率为56.3%,方法是每次口服25mg,递增至每次50~100mg,每日3次;或羟基斑蝥素80mg,加到50%葡萄糖液20mL中静推。口服斑蝥素,开始从每日0.5mg,逐渐递增到每次0.5mg,每日3~4次;或斑蝥素针剂从0.5mg开始,加到50%葡萄糖液40mL中静脉推注,每日1次,逐渐递增到每日1mg,治疗Ⅱ期、Ⅲ期原发性肝癌27例,平均用药总量为82.15mg,疗程平均80.96天,总有效率为51.8%,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11.11%。

5.肝炎脂溶性斑蝥素片(每片含斑蝥素0.3mg)成人每次口服0.6~0.9mg,小儿口服每次0.01~0.02mg/kg,每日3~4次。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37例(其中黄疸型23例,无黄疸型14例),临床治愈36例, 好转1例, 有效率为100%; HBsAg阳性15例, 转阴9例。经1年随访, 36例患者复发1例。服药期间多喝开水或绿茶,可避免或减少副作用。孕妇忌用。

6.风湿痛斑蝥12.5g,雄黄2~4g,共研细末,加适量蜂蜜制成直径约2mm的小丸(斑蝥丹),每次取1粒,选定穴位后,将斑蝥丹压扁后放穴位上,以小胶布固定,8~24小时揭下,局部有绿豆大小水泡,5~7天后自行消失,无瘢痕。每次隔5~7天在不同穴位上轮番施灸。共治疗1000余例,随访803例,症状消失者213例,显著减轻者274例,症状减轻者199例,无效117例,总有效率为85.4%。7.痛经取发泡膏(斑蝥、白芥子各20g,研极细末,以50%二甲基亚砜调成膏状)麦粒大小一块,置于2cmx2cm胶布中心, 每于经前5天, 及经潮微觉腹痛时, 交替贴于中极或关元穴上, 每贴3小时揭去,局部出现水泡,不需刺破,2~3天内渐干结痂,连贴2个月经周期。治疗82例痛经,总有效率为90.2%。

8.寻常疣①先用75%乙醇给疣消毒,以刀片削去疣上老皮,至见血为度,后取活斑蝥1只,去其头即有水珠样黄色分泌物流出,取此分泌物涂于疣上,12~24小时后局部出现水泡,48~72小时水泡消失,不留瘢痕。共治疗100例,全部治愈。②先以手术刀削去疣角化层,至欲出血为度,用棉签蘸斑蝥素火棉胶(斑蝥素0.7g,丙酮30mL,火棉胶加至100mL)涂于疣表面,干后复涂2~3次,待疣表面结一层白色薄膜后,外以氧化锌橡皮膏贴之,3~4天揭去敷剂,消除疣表面坏死物后,按前法重复贴敷。共治疗52例,总有效率为92.3%,一般3~5次即愈。

9.甲沟炎取斑蝥末如米粒大一块,均匀撒在患处,外用黑膏药烘软敷贴,8~20小时后,患处有微黄色液体渗出,即可揭去膏药清洗,用龙胆紫外涂。共治疗105例,均一次用药后即愈。

10.神经性皮炎、夏季皮炎患处常规消毒,用0.25%普鲁卡因进行周围皮下封闭,以棉签蘸15%斑蝥酊涂患处,20分钟至2小时患处出现水泡,用消毒针头刺破,涂以1%龙胆紫,纱布包扎,一般第2日结痂,5~8天脱痂,如患处仍有苔藓样病变,2~3天后按上法再治疗1次,至愈为止。治疗28例,痊愈26例,显效2例。

【毒副作用】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斑蝥悬液为131.8mg/kg,水煎剂为457.1mg/kg。斑蝥素毒性较大, 其小鼠腹腔给药的LD 50为1.71mg/kg, 而其衍生物毒性均有所减小, 如斑蝥酸钠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2.67±0.22) mg/kg; 腹腔注射的LD50为(3.4±0.26) mg/kg; 羟基斑蝥胺和甲基斑蝥素毒性更小, 静脉注射的LD50(小鼠) 分别为1037mg/kg和375.2mg/kg。斑蝥素0.5mg/kg给小鼠灌胃10天, 可见心、肝、肾的细胞损伤。斑蝥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对胃肠道和泌尿道的刺激,引起恶心、口干、胃部不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心肾功能不全、严重消化道溃疡、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禁用。

关键字:  斑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