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肠胃气滞不通什么症状)

2022-11-05 14:18:44 0

气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肠胃气滞不通什么症状)

气滞是什么意思

气滞是一种中医病证名,指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可因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或体弱气虚不运所致。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咳。气滞于经络则该经循行路线相关部位疼痛或运动障碍,或相应的症状。气滞过甚可致血瘀。

气滞血瘀体质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与情绪、饮食、年龄、环境、疾病等诸多因素有关。例如:

1、情绪抑郁、紧张,性格内向,有不顺心的事都埋在心里,郁结日久,影响气血运行。

2、嗜食油腻、甜食,血脂过高,或饮食过咸,或饮水不足,均能使血液过分黏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3、气虚、阳虚体质,推动功能减退,导致气血运行迟缓或瘀积。

4、生活环境寒冷,血管长期痉挛,血行迟缓或凝滞于微血管。

5、缺少运动锻炼,心肌收缩力减弱,气血运行迟缓。

6、近代研究发现,各种慢性炎症引起局部组织郁血、水肿、粘连,或病理产物停积于局部,影响气血运行。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具有活力(能量)且不断运动着,可分为清气和浊气,清升浊降,自然之理。

气滞,就是气的滞留。因气的滞留不畅而导致的病证,就叫做气滞证。

气滞证的常见表现为胸胁脘腹等地方胀闷疼痛,症状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胀闷常随情绪变化而增减,或随嗳气、矢气(放屁)等减轻,脉多弦。

气滞证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因气是以运动的形式存在,所以浊气在一个地方郁结多了,犹如河面上漂浮物聚集过多之后的流动一样,所以气滞的部位不固定,且散时轻聚时重;浊气郁结,犹如气球的充盈,可出现胀;不通则痛,浊气排泄不畅滞留,可出现疼痛。情绪的变化可影响气的运动速度,所以气滞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增减。

如果浊气滞留于人体上面而不下降,这时就出现了中医上说的气逆,因气逆而导致的病证,就是气逆证。

气滞的治疗,直接治法就是理气;

气逆的治疗,直接治法就是降气。

人体里面气的总量相对恒定,清气多了,浊气就少,清气少了,浊气就多。上面谈到,人体能滞留的气都是浊气,故气滞时一定伴有气虚(即清气的不足)。

当患者表现出以气滞为主的症状时,就是气滞证;

当患者表现出以气虚为主的症状时,就是气虚证。

这也是中医大夫在临床上见到“胀”的症状出现时一定要区分虚实的原因。

拒按者,为实,治疗时以理气法为主,通常用逍遥丸、木香顺气丸之类的药物;

喜按者,为虚,治疗时以补气为主,通常用补中益气丸类药物。

第二种情况:“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表明气不仅对血、津液有推动和固摄作用,同时也必须依附于血和津液。当因血不足,气运行不畅而出现病证,也叫气滞证。

气滞时,行血无力则可导致血瘀;布散津液失常可以导致痰湿水饮的滞留。当血瘀和痰湿水饮严重的时候,急则治标,以活血化瘀、消除痰湿水饮为主;当血瘀和痰湿水饮不是很严重的时候,治病求本,则以消除气滞为主。

第三种情况:当人体内出现实邪堵塞的时候,会使气的运行受阻,这时也会出现气滞。

当气滞表现严重的时候,急则治标,治疗以理气为主;

当气滞表现不是很严重的时候,治病求本,以消除实邪为主。

气滞证的治疗以行气为主,气滞的中医疗法,一起来看看。

气滞的中医疗法

气滞瘀血体质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

着名的理气、活血化瘀方剂如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失笑散,应根据气滞血瘀部位不同灵活选用。

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可用于心血管瘀阻初起,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服用。

胃腹胀痛、嗳气、大便不爽或便秘,可用木香、陈皮、砂仁、槟榔、豆蔻、厚朴、大腹皮、莱菔子、大黄、神曲、山楂、谷麦芽、鸡内金等,或用保和丸、木香槟榔丸行气、止痛、消食、通便。

气滞血瘀体质如有情绪抑郁,应以心理疏导为主,配合疏肝理气解郁药物,如柴胡、郁金、青皮、香附、川芎、绿萼梅、八月札等。中成药逍遥丸、越鞠丸等,均有较好的解郁作用。

另外,患者在生活上应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助于改善气血运行。坚持体育活动,运动量因人而异,每次运动锻炼应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避免大怒、惊恐、忧思等不良情绪对气血运行的影响。

(想了解更多有关保健,养生的知识,可以添加小编微信:15108833731,谢谢!)

关键字:  气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肠胃气滞不通什么症状  气滞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胃气滞的症状有哪些  肝郁气滞是什么意思